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2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六届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将于11月27日至29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4号馆举行。本届博览会以“协同创新、快乐前行”为主题,聚焦“非遗美育”“非遗扶贫”“城市手工”方面的社会成果展示,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文教结合”支持项目,也是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传统工艺工作站”支持项目。
第六届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海报
从年创办以来,手造博览会以展览展演、体验课程、创意市集、文化课堂等多元沉浸式展示方式,发挥高校创新力量,为非遗活态传承和公众美育教育搭建平台,被观众称为“一个可以玩的博览会”。
第六届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海报
“本届手造博览会的亮点是聚焦非遗美育、非遗扶贫与国潮国货。”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运营总监章莉莉介绍,上海各大中小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机构、城市手工品牌等,将在现场提供近千门手造体验课程。值得一提的是,博览会期间还将推出“二十四节气非遗美育课程”体系,共计50门课程,涉及50个非遗项目和民俗活动,并向学生观众提供个公益课程名额,同时将发布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的“非遗美育小蜜蜂ip”。“每个节气对应两门课程,比如惊蛰节气,民间有吃梨的习俗,对应的课程是梨子造型的创意五谷冰箱贴制作;芒种意味着夏季农忙的开始,观众可以体验‘万物生长’玻璃马赛克花瓶制作。”
往届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现场
非遗扶贫是手造博览会的一大看点。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的指导下,全国先后设立的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和18个传统工艺工作站,走出了文化扶贫的道路。“在家背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养活家”是疫情期间居家就业扶贫增收的生动写照。博览会邀请来自中西部地区14个省市自治区的非遗扶贫工坊和非遗传承人,带来蜡染、刺绣、编织、竹编、泥泥狗、铁艺灯笼等非遗项目,藏族、苗族、彝族、白族、土族、羌族、纳西族等十余个少数民族传承人将在现场进行非遗展演和销售,并提供民族服装体验拍照空间。
往届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现场
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掀得起国潮,老字号、新国潮、红色文创等元素,也将在手造博览会上呈现。观众既可以在“大孚飞跃”展位上看到潮牌土布跑鞋,在手工课程区体验“琼树生花”曹素功徽墨绘制,还可以在“汉未央”展位感受大汉宫殿和汉服之美。
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博览会的海外展商无法亲临现场。不过,上海手造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文新在发布会上介绍,国际展商的产品均通过国内代理商及机构带到了现场。“展品从今年3月一直征集到11月,昨天还有外地设计师把自己的作品寄到组委会。博览会上既有年轻创意设计师的作品展示,还能看到他们与国际品牌的合作。”他说,手造博览会也在线上辟出展示空间,并将在线上发布近门创意课程。
往届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现场
博览会由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上海手造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创意设计师协会联合主办。
栏目主编:施晨露
本文作者:张熠
文字编辑:张熠
图片编辑:项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