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画家石鲁(-)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中国国家博物馆今天起开始展出“艺道长青——石鲁百年艺术展”,并将持续至
年2月9日。
澎湃新闻获悉,此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这也是迄今为止石鲁艺术的最完整呈现,其中既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系统收藏,又有海内外公私机构收藏的石鲁艺术精品。其中,一直陈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一号大厅的镇馆之宝《转战陕北》移至南1、南2展厅,与石鲁的近件作品一起呈现。
“石鲁一生都渴望自由,艺术就是他的自由的形式和表现,他后期作品中有一种高度紧张的情绪,一种和现实不和谐的点、线、面。那跌宕不平、苍渴奇崛的笔墨和生涩凝重、斩钉截铁的书法,正反映着他在现实中的不自由。石鲁的伟大和悲壮,就在于他一生中无论遇到多少艰难挫折,都不改其志、执着的追求大真大实、至情至感的理想境界。”一位艺术史学者说。
石鲁(年~年),原名冯亚衍。因崇拜清初大画家石涛和现代革命家、文学家鲁迅而改名“石鲁”。15岁考入成都东方美术专科学校图画系,系统学习传统绘画,临习石涛、八大山人的山水花鸟,摹写扬州画派及吴昌硕等人的绘画作品,为后来的国画创作打下了基础,抗战爆发,投身革命行列,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养出来的革命文艺家中杰出代表之一,在多个艺术领域皆有建树,其在山水、人物、花鸟、书法、印章、诗词、文学、艺术理论等方面独创一格,作品个性鲜明,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前瞻性。
一些研究者认为,在近当代美术史上,石鲁从石涛之艺术与鲁迅之文学、风骨中,杂取养份化为“自我”,石鲁作为长安画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其艺术的思想性,时代性,创新性,本土性对中国当今的艺术创作极具现实意义,甚至可以这样说,石鲁拥有的,就是当今缺少的,石鲁坚守的,就是当今失去的。
石鲁(-)
据国家博物馆公开的资料介绍,今天开幕的“艺道长青——石鲁百年艺术展”以“革命史诗”、“时代礼赞”、“长安新画”、“风神兼彩”四个单元反映石鲁先生与时代紧密相关的艺术创作。每个单元之中又设2-3个小专题。作品选择着眼于20世纪下半叶中国社会史与美术史上的一系列重大变化所形成的语境与情境,呈现石鲁在艺术创作各个阶段中的创作思想与主题、创作样式与技法,以及经典作品创作过程中的速写、手稿和创作草稿,以求清晰地反映石鲁艺术在时代背景下作品题材的变化及其历程演绎中所形成的独特风格。
规模最大的石鲁个展
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石鲁个展,也是石鲁艺术最完整的呈现。“石鲁是一个和时代结合得非常紧密的艺术家,因此在展览设计上,为突出时代对石鲁艺术的塑造,我们就将展览分为四个章节,革命史诗、时代礼赞、长安新画、风神兼彩。”此次策展人郑艳介绍到。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策展人郑艳介绍说,“革命史诗”讲述了年代石鲁在延安的工作经历,此时的石鲁是一位充满理想的美术工作者,在延安他做了很多版画创作,还接触了油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延安岁月对他的艺术发展也提供了持续的吸引力和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石鲁先生在西北从事美术工作时,进行了大量的主题创作,其创作素材很多都来自于在延安的经历,他的成名作《转战陕北》等创作都诞生于此时。“这个章节的亮点,就是我们首次把《转战陕北》原作与17件珍贵的创作手稿一并展出,结合艺术家马改户对《转战陕北》创作情况的回顾文章,帮助观众真实还原艺术家主题创作的诞生过程以及背后所付出的努力。”
《转战陕北》石鲁年×厘米纸本设色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展览现场
此外,“《东渡》作为石鲁一生中创作的最大幅作品,虽然原作已不知所踪,但此次展览我们有幸借来了《东渡》的线描稿和我们家里收藏的速写稿,非常详细地展示了《东渡》的创作历程,这也是研究石鲁艺术非常宝贵的资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石鲁的女儿石丹说到。
展览现场
延安时期的作品之前也没有展出过,此次展览选择了部分速写和版画进行展示。速写是在马兰草做的粗糙纸张上画的,内容包括民兵、老农、在延河洗脚的家人、延安的骡马市场等。父亲的绘画风格这时基本上是属于西方素描式的,是有立体光影的,像这样的速写现在依然保留的有多张。可以看出他在那个时候就对人物造型、人物神态和人物动态的把握,已经有一个相当的程度了。”
“版画选择了一个组画,其中《新洋片》是年文艺座谈会讲话之后,用拉洋片的方式对群众进行宣传和教育,这张版画就是当时放新洋片的一个场景。这些作品尺幅虽小,但我们将其和父亲生前的画具、写生画箱、电影剧本《刘志丹》初稿等放在一起进行展示,同时,我们有幸借来了当时的电影片子在现场放映,很有意思。”
展览现场的作品
《种瓜得瓜》石鲁年51×40.5厘米纸本设色中国美术馆藏
第二章节“时代礼赞“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时代、新气象、新风貌,石鲁也秉承从生活入手,深入到宝成铁路等地,和建设者同吃同住为劳动人民画像。这一时期,他的绘画放映了时代的特点。而且在年代,石鲁有一个很特殊的经历,他作为国际博览会中国馆总体设计者,到了埃及和印度。走出国门后的石鲁发现,要想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足,首先要坚守自己的民族艺术传统,由此他开始修正早期艺术中强调以西画改造中国画的观念,开始向传统吸取营养。这一章节将展示石鲁在域外求索的写生创作,以及回国后经过思考,向传统吸取营养的作品。
展览现场,石鲁生前使用过的画箱、包,生前穿过的衣服
展览现场,石鲁生前使用过的毛笔
第三章节“长安新画”展示了石鲁作为西北美术界的开拓者和组织者,也是陕西美协创作室的灵魂人物,在年代,石鲁组织了西安美协中国画研究室的习作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后,《人民日报》发布题为“长安新画”的社论,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在全国巡展,这个事件被认为是“长安画派”的崛起,他所提出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也成为后来“长安画派”的指导思想。
展览现场,长安新画《人民日报》年10月15日第八版
《逆流过禹门》石鲁年×66厘米纸本设色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家家都在花丛中》石鲁年96×71厘米纸本设色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藏
“第四章节我们采用了石鲁话语录中的‘风神兼彩’一词,觉得它最能概括石鲁这一时期的创作特点。”策展人郑艳说到。
“作品选择上,除了向中国美术馆、美国大都会借来的作品外,还展出了一件9米长的兰花手卷。还有一部分作品是石鲁在文革时期精神失常时画的8幅具有神秘主义的作品,此次展览是这8幅作品的第一次集体亮相,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