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从感性艺术到理性设计的一生
2、前卫的艺术先行者
3、由纯艺术向实用艺术的转变
5、德国设计机遇的把握
6、自由抽象的“线条风格”
7、理性主义的选择
8、表里如一的理性
9、艺术家个人利益的维护
10、标准化设计的已然
11、思考:标准化设计的必然
亨利·凡·德·威尔德
亨利·凡·德·威尔德(HenryvandeVelde),比利时建筑师、设计师、设计理论家,他对自然元素的热爱和对理性主义的认可以及在设计理论方面的建树,使他成为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德国青年风格派(Jugendstil)乃至整个欧洲新艺术运动的核心人物。同时,他在推广现代设计理论和推动现代设计革命的发展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亨利·凡·德·维尔德
1从感性艺术到理性设计的一生
亨利·凡·德·威尔德年4月3日,生于比利时安特卫普,父亲是一位药剂师。早年学习绘画,后来受到威廉·莫里斯的理论和英国工艺运动的影响,放弃了绘画,并把注意力转向建筑和应用艺术。
威尔德在比利时从事了大约15年的艺术创作,直到年开始到德国定居,其职业生涯也由原本艺术家的工作转向了设计师的工作,同样进行了长达15年的创作之旅,威尔德放弃比利时艺术家的身份而奔赴德国做一名职业设计师。
成为代表新艺术运动的知名设计师后,威尔德的一个重要设计特点在于对曲线的巧妙运用,前期他热衷于对大自然纹样的提取,并将它们抽象成卷曲、流畅的曲线以作为设计动因,如缠枝花蔓的使用。后期他的线条形式开始由奔放热烈变得简洁规整,创作风格也从自由变得理性。威尔德从艺术家的自由转向了设计师的理性。
年在德国工业同盟爆发的“理性与个性之争”,使得坚持“理性主义”设计原则的威尔德转向对艺术家个性自由的维护,进而反对穆特修斯所提倡的标准化发展道路。威尔德一方面提倡设计的理性,另一方面为什么又要维护艺术家的个性化特征,其思想具有矛盾性。
威尔德与穆特修斯的“理性与个性之争”实际上也就是“标准化之争”。威尔德虽然对理性缺失的标准化设计持有反对观点,但实际上他十分清楚标准化设计的到来和发展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威尔德之所以能够成为连接新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过渡者的关键性在于他以艺术家超于常人的敏锐捕捉到了工业化潮流带来的不可抗力与设计潜力,并对工业化的到来持有与他人不同的积极态度,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功能第一”的设计原则。因此,他看到了“标准化”的潜力,但同时又反对德国标准化设计的实施。
~年,(18~21岁),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和法国巴黎(~年,21~22岁)学习绘画。
年(25岁),威尔德成为比利时先锋派设计运动中“二十人小组”的领袖,在他的带领下,该组织开始由纯艺术向实用美术和设计方向转化。
年(28岁),在英国威廉·莫里斯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下,转向从事建筑及产品设计,并提倡设计革新和加强设计教育。
年(32岁),威尔德完成了位于布鲁塞尔于克勒自己的婚房——花园别墅(VillaBloemenwerf)的室内装饰和起居用品的设计。
年(34岁),在德国慕尼黑和德雷斯顿两地与他人合办“工业艺术装饰营造工坊”,依靠艺术家与手工艺人的合作开展设计制作。
年(36岁)之后,威尔德将工作重心转向德国。
年(37岁)应邀任魏玛大公的艺术顾问。
年(39岁)在魏玛举办“私人工艺美术讲习班”,并于~年间(39~40岁),广泛进行学术报告活动,目的是传播其现代设计的理念。
年(43岁),主持创办了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前身——魏玛市立美术学校,由此开始他对设计教育的探索。
年(44岁),他还参加了德国的现代设计运动,与威尔德同赫尔曼·穆特休斯(HermanMuthesius,~)、彼得·贝伦斯(PeterBehrens,~)一起创办德意志制造联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回到比利时,他在布鲁塞尔继续从事设计创作和教学。
~年期间(63~73岁),他不仅是布鲁塞尔艺术研究所的董事,而且担任比利时根特大学的教授。~年(85~94岁),其生命的最后十年居于瑞士与荷兰,年(94岁)逝世于瑞士的苏黎世。
2前卫的艺术先行者
威尔德自18岁起先后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和法国巴黎学习后印象派绘画,并同一些激进活跃的青年画家加入了《现代艺术》主编奥克塔夫毛斯组织的“二十人小组”,以此为阵地展开他们对印象派画作的诠释。两年后,威尔德以出色的领导才能和艺术天赋当选“二十人小组”的领袖,受威廉·莫里斯艺术民主化的影响,开始将设计团体的性质由纯艺术转向实用艺术,并组织团体进行了一系列的艺术展览,如保罗·塞尚、保尔西涅克、卡米尔毕沙罗、保罗·高更等印象派大师的作品。
年,威尔德正式将“二十人小组”更名为“自由美学社”,为大众服务的民主化设计由此发轫,并将线条与色彩的合理运用作为了未来设计的发展方向。如他在年设计的花园扶手椅造型,就源于他的贴画刺绣织锦作品“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