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位于静安区延安中路上的上海展览中心拉开了长长的铁移门,将其已经完成改建的部分室外空间向公众开放。由此,市民可以零距离观赏这一建成于年的上海著名地标建筑,在其开放空间漫步、阅读、休憩。转眼三个多月过去了,上展开门迎客的情况如何?其施工结束后的“完整版”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昨天,记者来到上海展览中心一探究竟。
图说:拆除围墙后的上海展览中心拉近了与人们的距离,不少路过的市民拍照留影新民晚报记者陈梦泽/摄(下同)
一边修缮一边迎客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上海展览中心,修缮工程仍在继续中,但部分完成施工的区域已经向市民开放。上展正门是位于延安中路上的零号门,随着常年关闭的铁移门被拉开,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视觉上豁然开朗,喷水池广场与街面连为一体,从这里向北望去,雄伟壮观的主楼一览无余,是最佳打卡拍照点位。
一位保安告诉记者,目前开放区域包括上展中心大院,以及北侧的两个广场,西侧通道已经开放,但东侧通道目前仍在施工中暂时封闭。“开放之后有许多市民来参观休憩,主要人群是附近社区的居民,每天早晚来锻炼的人很多,还有一些路人在看到铁门打开后就来询问是不是可以进入,总之还是挺受欢迎的。”保安表示,开始许多市民看到门开着还不敢进,经过确认后才欣然进入,他们表示之前不知道上展对外开放,今后一定会常来逛逛。
但和开放式公园不同,进入上展开放空间也是有一些规矩要遵守的。比如,广场舞不能跳,狗不能遛,不能站在喷水池外沿上拍照等。但前来参观的市民都非常配合,保安没有费多少力气管理,打个招呼就会配合遵守,一天开放下来,地上几乎不留纸片垃圾,市民的高素质令这位保安师傅赞叹不已。
一场时隔五十五年的“二刷”
昨天下午由于天气寒冷,加上又有一场会展正在举行,专门前来参观的市民并不算太多,但记者还是遇到了不少“有故事”的参观者,今年77岁的肖新华老伯就是其中之一。肖老伯告诉记者,他来自江苏徐州,这次是来上海看病,抽空前来这里“打卡”,这是他第二次来到上海展览中心,正巧赶上了上展开放,眼前的这栋建筑勾起了不少往事回忆。
年,肖老伯第一次来到上海,当时的上海展览中心还叫中苏友好大厦,这是当年来上海的游客必到的景点,地位相当于现在的东方明珠。“那时候这栋建筑在中国太有名了,邮票上都印着它,可以说是当时上海最著名的地标之一。”肖老伯说,他还记得那时候这里也在举办展会,是一场工业展,汇聚了当时全国最尖端的工业技术,让他大开眼界,因此那次旅行成为了一生难忘的回忆。
时隔55年,肖老伯最大的感受是“变中有不变”。身后是车水马龙的延安路高架桥,周围尽是拔地而起的摩天高楼,肖老伯说,这样的场景在当年是不可想象的。在这一片沧桑巨变中,唯有上海展览中心还是他记忆中的模样,厚重典雅,美得摄人心魄,如同一座时代的纪念碑,静静矗立于此,见证着城市的崛起与扩张的脉动。
临别之前,老人请记者为他拍了一张照片留念,当天是他的生日,这场故地重游就是他庆生的方式。此外,他还要把照片发给定居加拿大的同学,因为在他们一代人的心中,都有着有关这栋建筑的情结,留下过青春的回忆,如今更是从它的变迁看到了国家的腾飞,并深深为此骄傲。
打开大门收获更多精彩
在参观者中,记者还遇到了一位专业人士,带着孩子一同前来参观的景观设计师巩天峰。巩先生虽然家住附近,但他之前不知道上展已经对外开放。昨天下午他正乘坐71路公交车路过此地,先是看到上展铁门拉开了,后又看到记者在广场上采访游人,心中一喜便临时决定下车,带着儿子好好欣赏这栋传奇建筑。
巩先生说,他对上展近期的修缮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