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派记者秦小辉通讯员秋平继伟
国庆节期间,东莞塘厦镇展览馆展示的恩记茶楼的复原模型,带给不少年长的塘厦人美好的回忆。一百年来,恩记茶楼制作的松糕,香味扑鼻,而且纯手工,且寓意吉祥,一度成为塘厦及周边镇街人们婚庆贺寿、过年过节添丁宴席上的必备小吃,不少华侨甚至打越洋电话前来订购松糕。
洪莲芳制作的松糕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选择性更加丰富,现在许多年轻人已经不喜欢吃松糕。所幸,恩记茶楼的后人依然坚守诚信理念,坚持纯手工制作,真材实料,不加添加剂,天天新鲜出品。恩记茶楼的松糕制作手艺人洪莲芳今年被评为塘厦镇“名城名匠”。
百年松糕技艺传承至今
塘厦镇恩记茶楼最早开办于清朝时期塘厦墟旧街。“恩记茶楼是我家公的爸爸开的,其中的‘恩’字就是来源于家公爸爸的名字。”据恩记茶楼松糕制作手艺人洪莲芳介绍,那时,顾客们挑着米和糖、花生来茶楼让茶楼代做,茶楼赚取一定的加工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为社会及家庭的原因,恩记茶楼不得不关闭。可是,恩记茶楼做松糕的手艺却被洪莲芳的婆婆继承了下来,并传给了她。
塘厦阿婆在挑选购买松糕实际上,松糕制作技艺看似简单,方方正正的一小块,但制作起来还是挺复杂的。松糕原料是糯米粉、馅料花生,松糕制作要经过浸米、打粉、捞糖、上格、放馅、切形等步骤,每一步紧紧相扣;其次,选择材料也很重要,需要选真正越南晚造糯米和当年出产的新鲜花生,最重要不加添加剂,保证原始口味,在蒸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让水蒸气滴在松糕上。古人逢喜庆节事都会用红色,所以,在做好的松糕上,用花米红在上面印上小红印,这样,松糕就更有神了。
诚信经营换得客户信任
现在,洪莲芳的“龙眼树松糕婆”松糕店位于塘厦中心市场附近的一棵不起眼的龙眼树下。店门口每天摆满了各式糕点,挑选购买松糕的顾客络绎不绝。松糕店内,身着统一工装的阿叔、阿婶井然有序地制作松糕,拌粉、上料、蒸糕……大家各有分工。一个小时后,一格格纯手工制作的松糕就新鲜出炉了。
塘厦镇城市展览馆展示的恩记茶楼复原模“我们做松糕手艺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一直坚持诚信经营,纯手工制作。”洪莲芳告诉羊城晚报记者,现在人们购买松糕主要用于婚庆贺寿,过年过节添丁等喜事,因此服务好顾客首要就是准时、新鲜。然而,她所在店面一遇暴雨就经常被水浸,一水浸就会影响松糕制作。“每次,我们只好等水退之后,连夜收拾食材、设备,赶制松糕,以确保准时送到客人宴会上,让客人把喜事办得欢欢喜喜”。几十年来,洪莲芳的诚信经营也换得客户的绝对信任,“客人来买松糕,我们说多少钱,客人基本不清点、不挑选,可以说是对我们百分百信任”。
洪莲芳制作的各色糕点塘厦社区的李阿姨是松糕店的“忠粉”,她一家三代做喜事买的松糕都是出自洪莲芳的松糕店。李阿姨说,以前小时候没零食吃,逢年过节,能吃上一口松糕就是最美的事情,希望这类传统民间小吃要传承下去。据洪莲芳介绍,现在顾客的饮食习惯已经改变了,不喜欢松糕的糖分太高,所在现在做松糕在配料方面会放少一点糖。
“我的儿女们每天耳濡目染,他们觉得做松糕又辛苦又不挣钱,未来能否传承下去还是一个问号。”洪莲芳说,之前她也曾考虑申报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因为事情太多,耽误至今。但无论未来怎样,“我肯定会坚守下去,至少还能干二三十年!”
来源
羊城派责编
田恩祥实习生
梁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