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国际博物馆日,广东博物馆界再传捷报!
从福建博物院举办的第二十届(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现场传来消息:广东省博物馆“焦点:18-19世纪中西方视觉艺术的调适”展览脱颖而出,荣获“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深圳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金木交辉——岭南金漆木雕、描金漆绘精品展”,中山市博物馆基本陈列“风气伶仃洋——中山历史陈列”获优胜奖。同日发布的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中,广东又有4个项目获推介。
“焦点”展现场
“金木交辉”展获奖现场
同日发布的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中,广东又有4个项目获推介。
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荐活动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今年是第二十届。此推介活动是我国博物馆领域最隆重的盛事,是国内博物馆界翘首以盼的最高荣誉。
第二十届(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在全国余家博物馆推出的数万展览中,精选个展览项目,再经过层层遴选,最后仅有33个展览进入终评。
广东省博物馆“焦点”展成为当之无愧的全场“焦点”。
据广东省博物馆发布的消息,“焦点:18-19世纪中西方视觉艺术的调适”展览联合粤港澳大湾区多家文博机构,通过件/组代表性展品,讲述18、19世纪广州外销画家在画艺、画技和画材三个方面创新,开创中西方视觉艺术对话与调适的广州时代的故事。形式设计紧扣展览主题,运用对比、虚实、立体等设计手法,将各种代表性的视觉符号重组,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艺术特色。技术上运用裸眼3D画室、全景沉浸式交互体验“中国风房间”、外销画绘制流程与广府女团互动触屏装置、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数智焦点”个性化导赏和“虚拟策展人”小程序,实现展览“数字化与可及性创新”。文创研发以中西视觉艺术融合为创意理念,推出三大系列文创产品,让文物走出展柜,“活跃”在公众视野。展览还借助学术力量扩大影响力,联合中山大学举办相关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余位专家学者,对视觉艺术全球化议题展开讨论和思考。另外开设6场专题学术讲座、12场公益教育项目、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展览配套活动。
“金木交辉”展览首次汇集了岭南三大民系的金漆木雕、描金漆绘精品,多为日常所见、所用,装饰纹样、图案为百姓喜闻乐见,体现了岭南民俗风情、民间工艺、民族审美的基本面貌,展示了中华民族积极乐观、向阳而生的精神品质。当中的金漆木雕大神楼制作于清宣统元年,原存放在番禺石楼村陈氏宗祠,年入藏广东民间工艺馆(陈家祠),其体量、器型、工艺在目前已知存世的清代岭南金漆木雕文物中独一无二,堪称国宝,具有极高的文物、历史与艺术价值。从过去艰难保存,到如今充分利用科技与信息化手段进行全面保护,它既是数代文物工作者心血的结晶,也是文保技术、理念进步的体现。
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获推介的4个广东项目分别是: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年画里的中国”展,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广州市文化馆“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广作华章——从外贸商品到非遗保护”展,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红色热土英雄广州——广州革命历史陈列(-)”,南越王博物院“字里春秋——南越国时期文字文物特展”。内容涉及传统文化、非遗保护、红色文化、古代文物等多个领域,体现出广东文化的丰富与多元,也展现出广东的博物馆界宽广、开放的策展思路。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维宣(评选现场图由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提供)
[编辑:佘湘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