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承英烈精神感受信仰力量中国青年报

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让革命精神走进观众的心里

本报记者张贺

3月19日的雨花台细雨霏霏,海棠花和迎春花在怒放。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春雨中迎来了川流不息的参观者。今天这里到处开满鲜花,游客们欣赏着优美静谧的公园景色,而历史上曾有数以万计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把鲜血洒在了这里。雨花台因此成为烈士的集中殉难地,也成为后人缅怀英烈,学习先烈精神,汲取奋斗力量的圣地。

“这些年社会各界学习党史的热情和需求越来越高,来参观学习的人数逐年增加。”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社会教育部教育活动科负责人周洁对记者说,年入馆人数达人,年尽管受疫情影响,全年入馆人数仍然超过人。而在党中央发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后,来馆参观学习的人数更是直线上升。

在为入馆者提供讲解服务的同时,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积极与大中小学联系,开发的“小雨滴课堂”“信仰课堂”等党史课融入了学校的思政课体系,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再现雨花英烈的光辉事迹,受到师生欢迎。周洁说:“爱国主义教育不应是说教式的,必须适应孩子的特点,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启迪。”纪念馆收藏有邓中夏烈士中学时画的《醒狮图》。纪念馆在课程中设计了复刻《醒狮图》的环节,让同学们亲手用蜡染的方式复制《醒狮图》。

“童心传承英雄志夏令营”“小小讲解员培训”“小雨滴志愿服务队”等一系列传承雨花英烈精神的活动经常是刚一上线就“秒光”。一名小学生的妈妈在给纪念馆的感谢信中写道,自从参加夏令营,“短短几个月里,他学习比以前努力了,自由散漫的性格开始变得自律了,懂得感恩珍惜关心他人了……”

在展厅里,一封封烈士的家书、一本本泛黄的日记、一篇篇当年发表的文章令参观者为之驻足,而一段段滚烫的誓言更是格外醒目,不少参观者或是拿出手机拍照,或是拿出笔记本记录。

“恽代英是我的偶像,我佩服他的人格,佩服他的才华,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展览把恽代英生命中最闪亮的部分展现给参观者,让革命精神走进观众的心里。”在纪念馆工作了20多年的向媛华现在是雨花英烈研究院院长,曾经三次参与纪念馆的展陈改造。她说,我们现在只能通过史料走近烈士,史料越是丰满鲜活,越能打动人心。因此在展览中,纪念馆格外重视运用收集到的烈士的书信、手稿、日记和文章,“不是我们在给参观者讲解,而是烈士自己在讲,讲他们的理想,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信仰……”

在雨花英烈的展览中,用上了声光电等现代化展陈手段。表现北平五烈士牺牲情景的布展,投影仪打出的五个背影和墙上的弹孔,表现出五位烈士坚贞不屈、慷慨赴死的崇高精神,令人震撼。在阅读了五烈士的事迹后,很多参观者凝视着烈士走向刑场的背影,久久伫立……

从年起,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集中力量,开展了大规模雨花英烈史料抢救挖掘和传承利用工程“红星计划”。馆员们走访了全国20多个省区市,采访了60多位烈士亲属,收集了一大批口述实录,征集到邓中夏等烈士遗物史料多件,去俄罗斯等国查找到16位留学原苏联的雨花英烈档案资料余件……就在年,馆员们在江西赣州找到了朱如红烈士的亲属,征集到了烈士生前用过的量米桶。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文博处处长闻慧斌说,“征集烈士史料,收集口述实录,不但可以丰富展览的内涵,同时也是对烈士亲属的关怀和尊重。”

上海龙华烈士陵园

视频微课讲述英烈故事

本报记者王珏

以话剧的形式,采取实景沉浸演出,以龙华革命纪念地作为实景剧场,让观众回到那段革命岁月。上海龙华烈士陵园推出的无剧场话剧《那年桃花》,改编自龙华英烈罗亦农的生平事迹,展现了革命先驱的赤胆忠诚。近年来,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结合艺术宣传手段、推出社会教育活动,深入传播英雄精神,获得了良好社会反响。上海市民姚振飞,每次来陵园都有新的感受。“龙华烈士陵园推出了多种新手段,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感受英烈的精神。”姚振飞说。

走进龙华烈士陵园,只见红岩石、入口广场、园名牌楼、纪念桥、纪念广场、纪念碑、纪念馆、无名烈士陵等一系列建筑井然有序地坐落在陵园的南北主轴线上。入口处的红岩石,以其特定的思想意蕴点出了陵园的人文主题;纪念广场是陵园的中心地带;纪念馆以四层素色花岗石阶梯与金字塔型的蓝色玻璃幕墙和谐组合,于庄严凝重中透出明朗开阔的意境。

据介绍,龙华烈士陵园展示了位与上海紧密相关的英雄,他们在为人民解放、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展现出百折不挠、鞠躬尽瘁、慨然赴死的气节和精神。其中的龙华烈士纪念馆展陈面积约平方米,展出了《英雄壮歌》——上海英烈纪念展。展览紧扣“英雄之城孕育英雄,英雄精神激励后人”主题,使用照片余张,实物余件,油画、国画、铜版、玻璃刻画等,并辅以多种先进的展陈技术。

在龙华烈士纪念馆创新推出的雕塑多媒体剧场,在纪念馆展陈中是一次极具创新性的探索。舞台上陈列着龙华二十四烈士雕塑,光影变化中,雕塑变成了一场多媒体剧,利用音乐、朗诵、现代舞等艺术手段,生动再现龙华二十四烈士。

龙华烈士陵园副馆长朱晓丽说,众多英烈用牺牲和鲜血,凝练了“祖国至上”“无私奉献”“锐意创新”的龙华英烈精神。龙华烈士陵园通过讲解接待、课程开发、活动策划、舞台表演、故事撰写、文创设计等多个领域,推出富有意义的活动和形式,传播传承英烈的故事和精神。

学生通过参观体验纪念馆,听一位烈士的故事,为烈士们设计制作一个独属于自己的徽章……这是龙华烈士陵园设计的研学劳技课程“龙华徽章DIY”。龙华烈士陵园社教部主任丛雪娇介绍,龙华烈士陵园将红色元素、龙华元素融进美育教育,让孩子们通过合唱、课本剧、做手工等形式,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陵园开发制作了研学资料包,资料包内设计制作了游戏棋、故事书、记录本、英雄卡等物料,培养学生树立对英烈的崇敬之情。为建立长效机制,龙华烈士陵园还开展馆校合作,打造龙华英烈主题的线上班会课,以及龙华系列博物馆课程之美术篇、道德与法治篇、语文篇等。此外,龙华烈士陵园还组织开展了四史教育主题研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游龙华、学历史,对龙华烈士纪念馆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深刻的体验。

在传播方式上,龙华烈士陵园也展开了创新探索。龙华烈士陵园推出“感恩生活——家国情怀——人生选择”系列视频微课,采取启发式、互动式教育方式,将历史背景、馆内展品、史料纪录片、国情时事等内容穿插于英烈事迹中娓娓道来。

龙华烈士陵园相关负责人说,龙华烈士陵园推出的展览和活动,希望在和平年代传颂英雄故事,学习英雄精神,营造尊崇英雄的氛围,用英雄的精神激励着人们去学习、去创造、去奋斗,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科技助力红岩精神进社区

本报记者常碧罗

树林掩映,天色微明,淅淅沥沥的小雨飘落。一大早,从贵州来的张先生便带着儿子走进红岩革命纪念馆。在数字体验厅,张先生触摸屏幕,二维的平面图立刻变成立体建筑,随手指移动旋转。“从画面的门口进去,还能在周公馆虚拟漫游呢!”一旁的小家伙看得挪不开眼。

江姐、重庆谈判、新华日报、小萝卜头……了解这些响当当的名字和故事,便要到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来看一看。红岩博物馆有藏品10万件,下辖红岩革命纪念馆、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主要景区包括渣滓洞监狱旧址、白公馆监狱旧址、桂园等。

如今,红岩精神有了新的讲述方式。曾经的峥嵘岁月,在人们心中久久停留。

年的重庆是什么样?观众王欢戴上VR眼镜,沉浸其中。

眼前是宽阔的长江江面,往来江船荡起阵阵涟漪,报童的叫卖声在耳边回响,伸伸手,仿佛能摸到长长石梯上的青苔……突然,防空警报响起,飞机滑过,炸弹落下,城市须臾之间变成废墟……影片结束,摘下VR眼镜,王欢的眼眶有些许湿润。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运用全息投影、3D建模、增强现实等技术,游客可以“参与”到历史中,成为旁观者或者亲历者,更直接地感受革命先辈的精神。

博物馆还运用数字科技为馆藏文物“建档”,对平面类文物进行高精度扫描,对实物类文物实行度环拍,对革命遗址建筑本体及附属文物进行了精细化三维测绘、纹理采集及3D虚拟漫游模型制作。除了建设智慧展厅,工作人员还将红岩故事带出博物馆,走进大街小巷。整个表演共有8个剧目,向观众展示出重庆解放前夕,在渣滓洞、白公馆牺牲的红岩英烈们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

这些剧目,正是红岩博物馆的团队一手打造,“通过讲、诵、展、演等艺术形式,用革命志士高尚的人格感染党员,教育干部,用新时代真理的力量感召群众、赢得群众、浸润思想。”红岩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红岩故事展演团队也会调整相应剧目。截至目前,红岩博物馆整体开展故事展演79场。

红岩故事从博物馆走得出去,也要引得回来。“红岩精神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这次,我们不妨让观众当一回主角。”红岩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红岩博物馆搭建起一个大众平台,让各行各业的人走上台前,讲述令他们感动的红岩故事。这样一支讲述主体多元化的红岩精神宣讲队伍,给红色故事建设了资源共享的“声音库”。

台上,是自愿报名参加的市民:有广播电台的专业播音员、有部队大院的军嫂、有80多岁的退休老人……台下,常常坐满了来参观的游客,网上直播间里,不少外地网友留言也想参与其中。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受众,让重庆市以外的群众也能够近距离感受红岩精神,博物馆工作人员还通过手机视频直播、红岩网站转播等方式,邀请网友在线讲述红岩故事。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红岩发声人”。退休市民肖红做了10年“红岩志愿者”:“我要一直把红岩故事讲下去,激励更多人。”

“新时代我们要大力传承和弘扬红岩精神,要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从红岩精神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紧密结合,推动红岩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马奇柯说,接下来,博物馆将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红岩革命旧址,让全社会各行各业共同传承和发扬红岩精神。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1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