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工网
原标题:“马赛克式的”族群和传统(主题)
“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观展记(副题)
张新刚
“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7月10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云集件古罗马文物,系统反映意大利半岛实现政治和文化统一的历史进程,展现意大利文化渊源的丰富多彩。展览将持续至10月9日。
近日,受惠于“中国意大利文化与旅游年”的重启,来自意大利26家博物馆的件文物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展出,让国内观众能够在不走出国门的情况下就能直接了解古罗马文明,可谓乐事一件。
此次展览的展品基本是从去年意大利罗马奎利那勒博物馆的一个专题展览搬运而来,涵盖了意大利各个区域出土的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1世纪的文物。单从这个时段就可以基本推知,文物的精美程度很难与帝国盛期相媲美,但这恰恰真实展示了本次展览所试图呈现的历史主题以及学术色彩。
展览的中文名字叫作“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其实该展览名的原文是TotaItalia:Alleoriginidiunanazione,其中TotaItalia来自奥古斯都《功业录》(1.25):“整个意大利都宣誓效忠于我。”奥古斯都的这句话带有强烈的象征意涵,那就是他实现了意大利在领土上的统一。奥古斯都的统一不仅体现在政治上,还体现在文化、宗教和语言等方面。所以这个展览旨在梳理罗马从一个城邦扩张到整个意大利半岛的过程,展示罗马征服之前的意大利半岛丰富的(用展览的术语就是“马赛克式的”)族群和传统。罗马对意大利的统一,一方面是意大利半岛各个族群逐步罗马化的过程,但另一方面也是罗马与各个族群互相影响的过程,这个展览将这种丰富性充分展示了出来。
展览的学术性也可以从策展人的背景得到印证,这个主题展览在意大利最初的推动者和策展人就是意大利文化部博物馆总局局长马西莫·奥萨那(MassimoOsanna),而他的老师马里奥·托列利(MarioTorelli,—)是意大利杰出的考古学家,从后者的两本文集题目就可以看到本次展览主题和内容的由来了:TotaItalia:essaysintheculturalformationofRomanItaly();StudiesintheRomanizationofItaly()。
从地理角度来看,意大利半岛如同一只靴子伸入地中海,北部的阿尔卑斯山虽然并非不可逾越,但在很大程度上隔离了欧洲的北方地区,使得意大利基本成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在亚平宁半岛上,有一条主要的亚平宁山脉从北向南把半岛切开,山脉在北部的海拔更高,到南部地区后逐步降低,并分散为多个缓斜山脉,进一步划分中南部区域。意大利半岛从北往南,依次是北部的山南高卢(GalliaCisalpina)、翁布里亚(Umbria),中部的伊特鲁尼亚(Etruria)、拉丁姆(Latium)、坎佩尼亚(Campania)、萨姆尼乌姆(Samnium),南部的阿普利亚(Apulia)、卢卡尼亚(Lucania)和布鲁提乌姆(Bruttium)。从族群上说,意大利半岛上族群众多,最有代表性的有北部的凯尔特人、中部的伊特鲁尼亚人、萨姆尼乌姆人以及半岛南部的希腊人。罗马在四个多世纪中对意大利的逐步统一就是整合和重组复杂的区域与人群的过程,罗马在意大利因地制宜,建立了包括公民殖民地、自治市、拉丁殖民地、联盟者等等在内的多重统治体系。罗马与意大利这一丰富而复杂的关系在展览中都有体现,下面就以几件文物为例略作说明。
整个展厅一进门的第一件展品就是在罗马第一个殖民地奥斯提亚出土的祭拜马尔斯、维纳斯和西尔瓦诺斯的圣坛。奥斯提亚离罗马城不远,是一个海港城市,今天的奥斯提亚古城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古代建筑,置身其中就像在当代艺术区的红砖墙间游走。
将这个祭坛作为展览的第一件展品不难理解,因为它有一面细致描绘了罗马的来源。我们可以从中依次辨认浮雕所讲述的故事:左下角是罗慕路斯和雷穆斯吮吸狼奶,这是罗马最著名的建城者故事,但在李维等罗马史家笔下,这些故事背后所要传达的是罗马城有着全新的起点,是自我建城与奠基;狼的上方是一只鹰,象征着诸神之王朱庇特;鹰的上方则是帕拉丁山的人格化象征,帕拉丁山是罗马七丘之一,也是罗马城的发源地;在帕拉丁山对面的是捡到罗慕路斯和雷穆斯兄弟的牧人;而浮雕右下方则是台伯河的人格化象征;旁边的纹饰则象征着丰盈与幸福。所以这一面的浮雕在方格中汇聚了山河神人,以及罗马建城的所有重要细节。
看过祭坛和著名的拳击手(复制品),便来到第二个单元“马赛克式的诸族群”,这个板块用墓葬文物来展示意大利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看展览总不免被华丽色彩与金器所吸引,但展厅中一个冷僻的墓葬文物展示柜却值得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