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3月19日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于3月18日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要兼顾疫情防控和对外经贸合作,在落实防疫措施前提下为商务人员往来提供便利,保持国际供应链畅通,创新招商引资、展会服务模式,保障各类经贸活动正常开展。为此,中国经济网·会展中国邀请会展业人士对会议提出的“展会服务模式”创新进行解读。
袁再青:落实中央精神创新展会服务模式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表示,政治局会议上对于创新展会模式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对会展业在防止疫情蔓延,打好疫情攻坚战和开展经贸合作当中的作用,是进一步的明确和肯定。这首先是对会展行业的重视,也是对行业的巨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会展业要负起相应的责任和担当。
第二,中央提出来要确保防疫和加强经贸活动两不误,要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开展好各项经贸活动,这是我们必须坚守的一个原则,不能失之偏颇。既要做好防疫,同时要在防疫的前提下做好会展工作。
第三,如何做好防疫的前提下,做好会展活动?政治局的会议也指出了明确的路径,就是要创新展会的服务模式。我们会展业要在创新当中寻找行业的出路,要在创新当中求变。化危为机,只能从创新当中探索新路径,才能实现当前对行业的“重启”。
第四,当前的创新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各项新的科技手段的作用,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人脸识别等等,一些新的科技手段在展会各项活动当中的应用。首先一个就是要做好网上的办展,重要的展会和重要的行业发布活动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另外,一些行业的重要活动,通过网络论坛、网上沙龙的活动来家里组织。包括在国外,出国办展和参展都可以借助于国内外的网络联通来进行。
第五,要发挥好大数据对于商务人士往来提供便利的,这样一个科技工具。既要保障商务人士的往来便利,又要在商务人士的流动当中做好防疫工作。此时大数据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包括国内很多省市,像一些健康码,全国通用,各省认证等。这样可以通过大数据的方式来保障,有一些展会也可以通过这个大数据的方式来创新进行。
第六,政治局会议也提出来,要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也向商务部提出了一些加强会展业扶持发展的政策措施。针对会展业的专项政策的政策支持,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及时的发布,包括一些省和重要的会展城市,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陈先进:解读中央提出关于创新展览三个模式
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党委书记、国际展览业协会名誉主席、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先进表示,中央提出关于创新展览模式的问题,可能有几个层次:第一个是招商和招展的模式。第二个是运营管理的模式。第三个是安全的模式。从目前来看。我们要把展会办好,可能更重要的是要在展会的运营管理上和安全上有所创新。要特别注重精准和高效,要颠覆展览会人越多越成功的思维定势,大力推广以人数不多但对接精准、需求满足、提质增效的小型活动作为主要形式,这对主办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张效林:未来展会将呈现新人、新技术、新生态
机械汽车展览联合会名誉会长张效林表示,借用《哈姆雷特》中经典台词“生存或是毁灭,这是必答之题。”我们展会所服务的制造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型期,“中国制造”或“工业4.0”就是要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搭建起工业物联网,将研发设计、材料、制造、市场营销、物流、使用、控制、服务、金融、通讯等所有要素联接起来,实现万物互联、信息畅通、资源优化,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使用效率。5G落地将加快工业物联网的发展。
未来的展会应该呈现的是新人、新技术、新生态,会、展、活动创新融合。未来展会不会总是一家一统天下,一定是一方牵头发挥多方积极性,合作、共享、共赢。我们的展会可以邀请参展参会企业和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华为以及专业网络平面媒体在展会上展示智能制造、智慧出行(趣味出行、安全出行)、智慧生活、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医疗、生命科学等各种场景,邀请买家观众一起参与举办各种活动,使参展参会者与观展听会者能有更多的互动体验、深入交流、思想碰撞,促成创新。
王旭东:中国经济网呼吁和推动会展服务创新
中国经济网总裁王旭东表示,这次疫情倒逼“创新招商引资、展会服务模式”,是推动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契机和动力,也是中国新会展经济崛起的换挡、加速良机。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网一直在呼吁和推动会展经济的创新发展,打造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核心,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展示形态,以电子商务为交易通道的新会展。由于我国在5G技术研发和应用上走在前列,我国新会展经济有可能后发先至,实现对欧美传统会展发达国家的超越。但是,可能性不等于必然性。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局限,以互联网思维为前导,遵循互动性、连接性、分布式等互联网规律,坚定不移走创新之路,才能挺立在时代进步的潮头。
刘大可:确保有效防控疫情,经贸展会应率先有序重启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院长、教授,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刘大可表示,经贸性展会活动是推动经济贸易正常运转的催化剂,伴随着疫情影响整体形势逐步向好,应率先有序重启。建议采取“防控优先、化综为专、化大为小、双线互补、立足内需”的应对策略,在采取切实措施确保疫情有效防控的前提下,一是鼓励大型综合展暂时分主题调整为专业展,拉长活动时间、拓展活动空间,降低人员集聚度;二是鼓励大型专业展缩小整体规模但优先保证重点客户;三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挖掘线上交流潜力;四是立足内需市场寻求新的展会机会。
刘松萍:加强线上线下融合,强化展览的国内市场开拓
广东会展组展企业协会会长刘松萍表示,目前防止疫情输入性还是十分重要,现阶段对国际参展商和观众还是立足己在国内超过观察期的人员,同时加强线上线下融合,加强线上展览的转型升级,情景化可以网上对接、委托国内代理的方式进行,另外强化展览的国内市场开拓,扩大内需。
梁洁:展览不开禁,将会重创整个产业链
南京贸促会会长梁洁表示,南京积极应对,综合各方的信息看,展览会是沟通供需双方的最佳模式,目前最重要的是解禁展览会的举办。经济上的补贴是大家所渴望的,但是最为关键的是要解禁展览的举办,展览再不开禁,将会重创整个会展产业链。创新模式重点是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
需要看清楚五月中下旬是否是一个好的开禁的时机?一是届时国内疫情控制住,只要会展保障服务体系建立完善,防范得当,应该不致产生不良后果;二是遵循规律,展览会开启需要一定时间的准备工作,对展商而言需要充分准备产品参加展览,准备展台设计,搭建等工作。展商交易可以开启线上线下共享模式,这也是事关展会质量,体现在面临现实的展会服务方面。目前看在线服务的确需要提速,很多主办方已经着手开始进行了。但是总的来看在线活动还是辅助,尤其是B2B展会,商贸对接落地还是需要面对面的交流,线上只能是一个有益的补充,还谈不上替代线下的实体展览。
目前能做的工作,一是展前准备:加强展会的线上宣传、内容营销等,全面预热,锁定意向的客户;尽早确认展览的开禁时间,以及展馆的馆开展日期;甄选优质用户(买卖双方),确定安全码的使用,扫安全码入场。二是展中防疫(展馆方和主办单位、政府部门共同准备):场馆配备高效的体温检测设备;增配医疗隔离区域/车辆/人员,编制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准备。还有展馆现场的消杀。
郭牧:疫情对全国会展业的影响数据
中国会展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亚太会展研究院院长郭牧表示,年新冠病毒的疫情对全国会展业的影响比較大。据亚太会展研究院比对年度中国会展业年度报告测算,今年1-6月停办、未办平方米以上的展览多场,50人以上的专业会议约80多万场、万人以上的节庆活动约8万多场,直接产值约多亿人民币,综合损失约3万亿人民币。
王明亮:疫情过后,在线展览会有超常发展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明亮表示,当务之急是解禁展览会的举办。从现在到5月中旬,也就是两个月的时间内,是办展的最佳时间段。一是因为疫情基本已告结束,只要防范得当,应该不致产生不良后果,二是展览会开启需要准备时间,准备产品参加展览,准备展台设计,搭建也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全面恢复社会经济正常化,工厂复工后,需要找订单,展览会是沟通供需双方的最佳模式。一年之计在于春,5月算是一个晚春,错过5月启动展览会这个时机,中国经济上半年的市场,将大打折扣。这需要政府决策与展览人同心协力,战新冠肺炎疫情,助中国经济早日全面恢复发展。
对于展览业来说,经济上的补贴处于第二位,展览会不开,是重创展览行业的重点。其实,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的业务主要是海外依靠在线配对,线上展览。5月份开展,可能要放弃海外参展和海外观众,丢车保卒。目前,最不可取的是因为要控制海外输入性病患,而耽误国内展会。应该准备放弃海外参展、海外观众在国内面对面的参展、参观。尽可能保内贸。互联网展览已经推广了近20年了,收效甚微。成功的只能是线上线下的结合。我相信,疫情过后,互联网平台,大数据和在线展览会有超常发展。
马学杰:场馆主办服务商应抓紧补短板转型升级
上海陆家嘴股份公司监事会主席马学杰表示,建议场馆主办服务商抓紧补短板转型升级,政府专项支持产业基金立项百千万工程,率先启动云会议,限流、分散做展会,大型场馆AI/VR上装备,线上培训也需跟上脚步。
上海前滩研究院院长何万篷认为,进博会等会展活动,可以全城办、全年办,实现了线上线下互动、内外贸一体化、贸易投资相互触发、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统筹的效果。
汤世芬:线上“云展会”和线下分类分时
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表示,在疫情防控期间,可以线上“云展会”和线下分类分时小型洽谈会、中小型展会组合,来推动会展业尽快重启。就像上海博物馆3月13日起疫情期间恢复对外开放,通过网上实名预约、凭健康码绿码和有效证件入馆,既控制了人流聚集,又促进了安全、有序开放,让市民和观众尽快地恢复了正常的文化生活。但是在这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对病毒严防死守,是非常必要的。
马颖:在线展会需提速,重启线下展要防护
英富曼亚洲总裁马颖MargaretConnolly表示,在线服务的确需要提速,很多主办方已经开始了,政府支持对会展业有很大的帮助。目前在线活动还是辅助,B2B商贸对接落地还是需要见面。对于展会重启,应做好展前准备:加强线上内容营销及直播,全面预热;及早确认开馆开展日期,提供海外展商物流支持和入境隔离酒店;甄选优质大买家,提供海外观众安全码便于快速通关;向不能成行的国外买家推荐采购代理服务。应做好展中防疫:场馆配备红外线体温检测设备,高效快速;主办方推广扫码获取销售线索,替代名片交换;增配医疗隔离区域/车辆/人员,做好应急准备;同步直播展览活动,在线平台促进交易交流。
王春雷:要将公共卫生纳入会展活动备案和评估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中德国际会展研究所所长王春雷表示,会展业应该成为新冠肺炎疫情有效控制期中国恢复经济的前沿阵地。为此,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会展2.0模式,引导线上、线下融合,鼓励主办方成为天的价值创造者;另一方面要逐步恢复市场秩序,可以从一些标志性的会展活动开始,对国际商务客人采取“机场-酒店-场馆-酒店-机场”的接待模式。疫情结束后,要将公共卫生纳入会展活动备案和评估的重要范畴。
谢宇:给主办主展申请报批恢复正常通道
雅森展览集团总裁谢宇表示,第一、增强展商信心,使展会及时恢复举办,场馆做好卫生工作,主办做好隐形检测(最好远距离红外线体温仪)第二、终端消费真正的放开,终端激活产业链才真的盘活,不要再给终端消费的放开增加以疫情控制为名义的管控手段,目前的状况是表面上放开,实质凝固。第三、全国范围内的人员自由流动(境外回国隔离期的人除外),差旅自由。第四、给主办主展申请报批恢复正常通道,目前收到的信息,比较担心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以防疫控制为名,增加办展和参展参观的壁垒。展览平台对于激活行业和市场起着至关重要串联和推动作用,从主办角度,希望能够尽快给予明确信号,恢复信心。
秦培勇:兼顾防疫与国际经贸来往并重
四川省会议展览业协会秦培勇表示,海外正处在新冠肺炎疫情比较严重时期,欧洲是“震中”,中东、北美也不乐观,此次会议精神重在兼顾防疫与国际经贸来往。如广交会这样的大型国际展会,难点在于境外参展参会代表无法核实健康状况(是否疑似病例),可以考虑根据外商规模设立若干集中观察区域隔离14天,符合采购商和参展商要求的,国家给予一定的必要生活补贴。提前将境内参展商参会观众数据收集上线,外来人士隔离期可线上免费沟通,解除后,即可凭借健康码视同国内人士待遇。
周其刚:疫情大考会展业,智慧会展普及近在眼前
前滩综研周其刚表示,疫情大考会展业。直面大考,奋起直追,智慧会展正逢其时。智慧会展借助5G、云计算、大数据、AI等先进技术,将创新会展模式,为展会各方提供高效、便捷的线下、线上沟通体验,降低成本,提升效果,值得大力推广,相信智慧会展的普及近在眼前。
毛彦欣:对当下国内展会举办和防控的建议
银川国际会展中心副主任毛彦欣表示,国外疫情目前严重,以广交会为例,有以下建议:第一、利用国家到地方的展览主管部门和国外主管单位对接,将各国企业参展汇总名单报到国内的主管部门,实名认证,将参加广交会人员在国外就进行跟踪测温防控,如做不到就要提前到国内进行隔离,当然大量的工作要有代理机构完成;第二、提前将广交会分板块做成线上展览,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