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媒体纷纷报道,位于杭州临安的钱镠墓被盗,好在被盗文物件已经全部追回。
钱镠(liú)何许人也?为什么他的墓如此重要?
在铺天盖地的报道中,有一些提到,钱镠墓是目前浙江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墓。
但是,钱镠治下的吴越国,控制范围最多不过浙江全境、江苏南部、福建北部一带,而他自己又始终“善事中国”,小心谨慎地做着自己的诸侯王,他的陵墓怎么就成了“帝王陵墓”了呢?
钱王陵园,图源:钱江晚报
其实,关于钱镠是否称帝的问题,从清代开始就一直有争论,但到了今天,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他的确称帝过——不过是偷偷称帝,并没有对全天下广而告之。
至于证据,刚好最近杭州孔庙有个《石铭江南——钱氏吴越碑拓展》,里面展示了钱镠当初偷偷称帝的证据——
1、白手起家的钱镠
钱镠(-),生长于唐朝末年的乱世之中,曾冒着杀头的风险贩卖过私盐。后主动参军,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而步步高升,直至被后梁朝廷封为吴越国王。
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富一代”,钱镠的家世背景非常普通,但是,钱镠发迹后,他的家庭也跟着沾光。他的父亲钱宽死后,不仅享受了平民享受不了的“风光大葬”,还专门由大才子罗隐撰写了墓志铭——
《钱宽墓志铭》,现藏杭州市临安区博物馆
随着地位的不断提升,钱镠的权力欲也在膨胀。到钱镠晚年,虽然只统治着两个省的地盘,但已经萌生了称帝的想法。
说做就做,称帝嘛,必须要制定一个属于自己的年号。
古人不用公元纪年,他们要表示年份,需要用到“年号+年数”(或者“年号+干支”),比如,康熙元年,就是他们用来表示年的。不过,年号虽然大家都能用以纪年,但确定年号是皇帝的权力,而且一个政权,只能有一个年号!
钱王祠的献殿,钱镠死后,吴越王室便在此祭祀这位吴越国王
表面上,钱镠奉中原王朝为正朔,他承认后梁、后唐皇帝的权威。既然承认中原王朝皇帝的权威,那钱镠和吴越国境内的百姓,就应该统一使用中原王朝的年号。
但是,史书记载,钱镠曾经在吴越国境内“私行年号”,也就是用过自己的年号;而且很早就有人发现,钱镠晚年在《新建风山灵德王庙记》里,似乎刻上了不同于中原王朝的年号。这要是真的,那无疑就证明了,钱镠曾经称帝过。
但是很可惜,那个刻在《新建风山灵德王庙记》碑上的年号,被人为抹掉了……
《新建风山灵德王庙记》,现存湖州德清原址。注意,左数第二列中部,有明显人为砍削的痕迹
钱家人的保密工作做得相当好,这能够证明钱镠曾经称帝(私行年号)的实物证据,在最关键的地方,竟然信息缺失了。
难道,史书记载有误,钱镠并不曾称帝(私行年号)过吗?
2、偷偷称帝的钱镠
钱镠当然称帝过,只不过留下的证据比较少。
公元年,吴越国的末代国王钱俶(对,这个“俶”就是“保俶塔”的“俶”),在经过一番强烈的思想斗争后,最终决定,纳土归宋——向宋太宗赵光义投降。
当然,在投降之前,钱俶还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比如,抹掉那些爷爷钱镠“私行年号”的痕迹。
《钱俶墓志》,现藏洛阳博物馆
吴越国官方建筑、碑刻上私行年号的痕迹容易抹掉,但当时民间的墓葬、碑刻却十分难得地留下了一些真实信息。
比如,现收藏于宁波民间的《南海郡夫人徐氏墓志铭》上,就出现了这样一段年份的记录:
(徐夫人)以宝大元年甲申岁夏五月八日终于鄞江子城西北上桥之私第……
《东海郡夫人徐氏墓志铭》,现藏宁波民间。注意,墓志铭中间上方,有“宝大元年”字样
宝大!
这个年号,在五代十国的几十年里,中原王朝从未用过,可以肯定,它就是钱镠在吴越国私行的年号了。
而钱镠曾经在吴越国中称帝的证据,还不止于此。
吴越国疆域图
现藏于苏州博物馆的《霍府君墓志铭》里,将钱镠去世一事称之为“皇帝大行”,这可真是铁证如山了!
《霍府君墓志铭》,现藏苏州博物馆。注意,墓志铭中间(上下各空多字)有“皇帝大行”字样
上面两方墓志铭,足以证明钱镠称帝。而我们细究之下会发现,这两方墓志铭,分别属于两个投降吴越国的家族。
徐夫人的夫家姓危,当年曾举家投降吴越;而霍府君也是在中青年时期投降吴越的——如此看来,这两个家族,倒是有可能因为自己降将的身份,需要对吴越国表现出特别的忠诚,所以才会在墓志铭上刻上吴越国的年号与“皇帝大行”的字样。
而他们这一番特别的举动,却为千年以后的我们留下了证据:钱镠,曾经在吴越国中,偷偷称帝过。
钱王祠门前的牌坊。下联所刻便是脍炙人口的“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之事
3、尔虞我诈的时代
钱镠生长在乱世之中,那个年代,到处都是烽烟战火,到处都充斥着尔虞我诈的阴谋。
比如,上文中提到的危家(徐夫人的夫家)与霍府君,就在一番思虑与计较之后,选择了投降吴越国。又比如,贵为吴越国的皇亲国戚,却选择投降自己的死对头。
《吴兴郡钱公墓志盖》,现藏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现藏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吴兴郡钱公墓志铭》,给我们留下了一段乱世之中无可奈何的故事。
墓志铭的主人,是吴越国王钱镠的侄子——钱匡道。墓志铭上说,钱匡道智、仁、勇三者俱全,吴越国境内的百姓对他是有口皆碑。但是,名声太好,就让钱镠的儿子开始忌惮这位堂兄弟,怕他抢班夺权。
吴越国到处“流管蔡之言”,钱公自己只能仰天长叹、“深怀吴起之悲”,不得已,举家投降了吴越国的死对头——杨吴政权。
《吴兴郡钱公墓志盖》,现藏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钱匡道的墓志铭,是杨吴政权的官员写的,可能会有一定的溢美之词。但这篇墓志铭,却让我们看到了五代十国乱世的尔虞我诈,忠诚、节义比之富贵、权力,真的是不值一提了。
不过,当时虽然有许多人为了权力与财富而处处钻营、反复无常,但也有人厌倦了这一切,最后选择远离纷争、独善其身。
苏轼书《钱王祠表忠观记》,现藏杭州西湖水域管理处
现藏于慈溪博物馆的《羊府君墓志铭》里记载,羊府君年轻时见天下大乱,径直投奔吴越国王钱镠,还受到钱镠的嘉奖。
他后来被封为嘉兴县主簿、知县事(相当于代县长)。可在官之时,这位羊府君似乎早已厌倦了乱世中的尔虞我诈,不等为官一任到期(“不俟考终”),便挂印而去,追随陶渊明的脚步,做隐士去了……
《羊府君墓志铭》,现藏慈溪博物馆
上面说的这些内容,全都可以在杭州孔庙《石铭江南——钱氏吴越碑拓展》展出的吴越国碑拓上看到。
此次展览,搜集展出了大批吴越国时期(或者与吴越国时期的关键人物相关)的碑刻、石刻的拓片,为我们理解吴越国,和唐末、五代十国、北宋初年,这些特殊的历史名词与时间地域概念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
展览现场
道长花了4个小时,把所有拓片的文字都读了一遍。当然有些拓片的价值并没有那么大,可以选择性地看一些重要的拓片,了解钱俶、钱宽、钱匡道等吴越国时期重量级人物的生平信息。
除了拓片之外,还有一座北宋初年的小型经幢,是叶七娘为其亡夫所捐造,上刻《佛顶尊胜陀罗尼咒》。整座经幢造型精美、比例匀称,颇具唐代经幢向宋代经幢过渡的造型特征。
叶七娘为亡夫造经幢,现藏杭州博物馆
话不多说,各位抓紧去现场一睹为快吧!
石铭江南——钱氏吴越碑拓展
杭州孔庙(可直接从劳动路进展厅)
9:00-16:30(周一闭馆)
展厅有两层,均有展品展出
拓片隔着玻璃,有些字较小,可以携带辅助看展的望远镜
下期内容预告:吴山的半山腰上,有一座宝成禅寺,寺里有十几尊藏传佛教造像,这些造像都是什么神祗?杭州为什么会有这些藏传佛教的造像呢?且听道长一一道来,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