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绘画史上,花鸟画可谓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除了花卉和禽鸟之外,还包括了禽兽类、虫鱼类等动物,以及树木,蔬菜瓜果等植物。
在原始彩陶和商代的青铜器上,花鸟画充满了神秘的色彩,遗留一大图腾的气息。
枝叶与花鸟,先用墨笔勾出轮廓,然后再敷以色彩。
树干在形骨轻秀的鸟雀衬托下,显得格外浑穆恬澹,苍寒野逸。
这种满纸点染,不留空隙的画法,显然是受了佛教艺术的影响。
写秋野景物,草树坡石,布置生动,而秋风飒飒竹树摇撼,山草皆靡,风势甚烈。
作品描绘隆冬的黄昏,一群麻雀在古木上安栖入寐的景象。
细竹、凤尾蕨和近景两丛野草,表现出无风时意态舒展的姿态,则都予人从容不迫和宁静的感觉。
鸟雀的灵动在向背、俯仰、正侧、伸缩、飞栖、宿鸣中被表现得维妙维肖。
发展到了明代除了山水画之外,也擅长花鸟画并有成就,徐渭的淋漓尽致,畅快,陈道复的携雅洒脱,代表了文人画的两种不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