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艺术治愈一周城市生活澎湃新闻

当艺术介入城市更新,当艺术被用于营造社区,当艺术变成特殊群体手中的魔法棒,它便成了现代人生活中的一剂良药,治愈隐匿在心灵深处的疮疤。

近期回顾

艺术社区在上海

如果你想了解近年来艺术是如何介入上海的城市微更新和社区营建,那就不要错过刘海粟美术馆正在进行的案例文献展。此次展览的2号展厅展示了两种社区美育营造的方法:一种是依托于美术馆,如“粟上海·公共艺术与社区营造计划”——继愚园路社区美术馆成立之后,粟上海今年与闵行区江川路街道共建了红园美术馆;另一种是依托策展人,如王南溟在宝山区罗泾镇发起的社区枢纽站项目,将原本计划在美术馆举办的讲座现场搬到了这个上海最北边的农村,打造了一个城乡互动的空间。在艺术机构和艺术专业人士外,开发商、创意人士、社区在地组织也积极融入社区营建。4号展厅展示了关于上海各街镇艺术社区活动的九个案例,包括新华路敬老邨改造、陆家嘴“不停车场”活动和愚园路“故事商店”等等。策展方将这九个案例分为四个维度:公共文化在行政层面的创新、创意人士的“社区工作者”转型、社区主体在公共文化中的创新力和艺术乡建在上海乡村的运作。此外,4号展厅还展示了相关方案的设计图纸,从建筑、规划与景观设计的角度呈现了设计师对上海乡村的认知及他们如何推动上海的乡建。

展期内,刘海粟美术馆还将举行八场主题论坛,话题涵盖公共文化政策、社工策展人、江南与上海、社区微更新等。

展期:年8月8日至9月20日

地点:刘海粟美术馆(延安西路号)

详情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4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