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位亮相国新办,一起感受天津高光时

-07-:10津云·津报观察工作室

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天津主题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70年砥砺奋进

70年披荆斩棘

70年春华秋实

70年来,

天津发生了哪些历史性变革?

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

走!

跟着“津报观察工作室”记者,

到现场一起感受天津的“高光时刻”!

先看看整体布局——

再看看细节——

“哇”——国新办新闻发布厅大门一打开,各路媒体记者不约而同发出赞叹,原来,一艘长厘米、宽33厘米、高厘米的古代官船船模,正在迎接客人的到来。

“这艘船是怎么做成的”“船模有多少年历史了”“现在传承到第几代了”……面对记者们连珠炮似的提问,田氏船模第五代传承人田霞一一作答,田氏船模制作技艺,距今已经有多年历史了。田氏船模以天津漕运发展史中出现的商船和游船为原型,依据古法造船工艺,将钉接榫合、水密隔舱结构与木雕镂空等装饰技法结合,形状、结构、涂层、内饰部件等比例缩小,体现了天津河海要冲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影响。

“船上有多少扇门窗?”有记者接着问。“88扇,还能自由开启,你看,船舵也能左右摆动,船篷布可以上下升降”,田霞说:“而且船的上下层之间还有楼梯连接,船体有仿真隔仓,放上压仓的重物,就可以在河里漂流了。”

看着精致逼真的船模,大家赞叹不已,纷纷拍照留念。

左拐进入展区,咦,三三两两的参观者将什么团团围住了?

走近一看,原来是两位“非遗”传承人正在进行“非遗”展演。

“您拿棕刷蘸些墨汁,然后均匀刷在版上,再铺上宣纸,用棕耙推压刷色……”现场,杨柳青木版年画印制传承人杜春燕正在指导大家拓印墨线版,3分钟左右,一幅“莲年有余”就拓好了。看似容易“上手”的工序,引来不少人跃跃欲试。没多久,此次带来的张宣纸就全部拓完。

紧接着,杜春燕又准备出一套木版水印工具。

焖纸、调色、对版、印制……杜春燕一边麻利地展示木版水印工序,一边向大家介绍,木版水印是中国传统雕版印刷,至今已经有多年历史了,一般是复刻名人字画,根据原画面分版若干块进行套印。

“这个活非常吃功夫,制作周期比年画长,从勾描、刻版再到水印,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多”,指着齐白石《可惜无声》册页中的《老来少》,杜春燕说:“你看这只小小蝴蝶,就需要八块版套印。”

“我们传承的既是工艺,也是责任”,提及此次展览,她说:“能在这么隆重的场合将木版水印等‘非遗’的文化与魅力展现给众多媒体记者,让天津的传统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广,真是不虚此行。”

在一片热闹声中,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工艺美术师赵阳则始终安静地为一尊“齐天大圣”彩塑上色。

“我们的理念是,用色敷彩,丽而不华、素而不旧。”作为一名“80后”,他说:“一提‘非遗’,很多人都认为全是老手艺人,作为新一代传承人,只有更加努力,才能做好传承和发展。”

此次展览,他还带来了一套工作室高级工艺美术师王润莱的作品《私塾》。“老先生手拿戒尺在讲课,三个学生有的在听讲,有的在看书,有的在玩儿,四个人神态逼真,气韵生动,非常写实。”他说,天津泥人张彩塑自张明山先生创始流传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在制作手法上追求以形写神,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风骨,人物间气息流动,令人沉浸其中。通过这个平台,能把天津的传统文化展示给全国乃至全世界,觉得非常自豪。

“说起天津,很多人都会想到相声、煎饼果子、哏儿,可是此次体验了杨柳青木版水印的制作工艺,看到了泥人张彩塑、工艺毛猴、津派面塑、透明蓝制作技艺等,才对天津独特的文化魅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今后,我们将从文化软实力与发展硬支撑等不同层面,把这座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国际化大都市介绍给更多人”,中国日报记者欧阳诗嘉说。

再往里走,透过“70年天津与祖国共奋进”主题墙,映入您眼帘的,则是一个崭新的天津。

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版块——

3个故事展示了天津70年的发展变化。

第一个故事是从天津制造到天津“智”造。天津是中国北方工业重镇,诞生了中国工业史上众多“第一”,生产了新中国第一块自主研制的手表。新时代的天津迈入智能制造的新阶段,一大批高新技术产品不断问世——在天津研制生产的“长征五号”火箭,是中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一汽—大众天津工厂,焊装车间拥有1台智能机器人,自动化率达到79%。

第二个故事是世界级港口的崛起。年重新开港时,天津港的货物吞吐量仅74万吨。年天津港成为中国北方第一个亿吨大港;年货物吞吐量达4.6亿吨,较开港之初增长倍。

第三个故事是盐碱滩上建成滨海新区。

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荒凉的盐碱滩上起步。年,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的基础上建设滨海新区。年,天津滨海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进入新时代,滨海新区已经成为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城区。

“温馨城市幸福生活”——

天津是一座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国际化大都市,具有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城市品格。

千年古镇杨柳青,自古就有“先有杨柳青,后有天津卫”之说。

天津文化中心,是我们的“城市会客厅”、天津最大的文化综合体,具有浓郁的历史、人文和艺术气息。

天津是历史文化名城,汇聚着各具特色的历史风貌建筑座,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

在“协同发展新阶段”版块——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天津被赋予“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也就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天津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建成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一批重要承接载体和平台。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北方第一个自贸试验区。

天津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56所各类高校,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版块——

进入新时代,天津集聚和利用高端创新资源,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全面开放新格局”版块——

进入新时代,天津秉承“天津机遇世界用,世界舞台天津用”的理念,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天津致力于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家园。

全市有七里海、大黄堡、北大港、团泊等平方公里的湿地自然保护区;还将在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建设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天津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

展览逛完了,还有哪些津味儿非遗作品让人赞不绝口呢,“津报观察工作室”记者再带您饱饱眼福。

天津工艺毛猴《老城厢》

津派面塑《十美放风筝》

透明蓝制作技艺《凤栖牡丹》

杨柳青木版年画《大过新年》

(文并图记者李国惠米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9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