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冷板凳到热门地走进城市美好生活

市民观赏圆明园猪首铜像。

圆明园牛首铜像在东莞市博物馆开箱入柜。

“国宝归来”特展中的菱格乳钉纹鼎。

“国宝归来”特展中的神面卣。

“国宝归来”特展中的细线纹博山炉。

“今天不做出游‘特种兵’,要加入博物馆‘集章大军’。”“我堵在了博物馆的门外。”过去一周,高温都不及东莞各大博物馆的火热——馆外游客排起长龙,馆内集章区域堵得水泄不通,城市CBD也为博物馆亮灯。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东莞从“5·18国际博物馆日”广东省主会场,抱回第四届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的5个奖项,占了全省20个奖项的1/4。东莞博物馆从全城热议变为全省瞩目。

在这之前,东莞各大博物馆早已摩拳擦掌、蓄势待发。国际博物馆日如同“催化剂”,遇上一系列精心筹备的文博展览和活动,便碰撞出一个火爆的“文博热”反应。

如何让“文博热”常热是东莞持续思考的问题。国际博物馆日应该不仅只是全年的“文博热”峰值,也应该是全年文博发展的新起点,由此观察新现象、探索新路径、畅谈新愿景。今年,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94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