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地处西陲之地,是三江源头,东接长江、黄河两大流域腹地,西通西域,南交蜀藏,北连河西走廊、蒙古高原,是连接西南、西北和东中部地区的纽带。羌、匈奴、月氏、氐、白兰、鲜卑、党项、苏毗、多弥、回纥、吐蕃、撒里畏兀儿等20余个民族曾在这片热土繁衍生息。多样的自然环境,不同的经济形态、复杂的民族结构,各种文化因素在这里交融汇聚,留下了余处辉煌灿烂的文化遗存。
展览名称:《青海考古成果展》
展览地点:青海省博物馆三楼第三展室
喇家遗址
考古展
大
河
之
殇
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地处官亭盆地黄河北岸二级台地,遗址总面积约67.7万平方米,是一个以齐家文化为主,包含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辛店文化及汉唐遗存的中心聚落遗址。
年-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对喇家遗址进行了9年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平方米,取得许多突破性的考古发现,遗址获评“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年-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多家单位再次对遗址展开发掘工作。发掘工作揭露出大量的房址、灰坑、壕沟、墓葬、广场、祭坛、杀祭坑、埋葬坑、陶窑等遗迹,出土了丰富的陶器、石器、骨器以及数量较多的玉器,发现了地震和洪水等多种灾难遗迹,显示了距今年前后喇家曾发生过重大的灾变。祭祀遗迹遗物的发现,表明了原始宗教和等级制度的发展,是社会组织复杂化的表现。面条、漆器、白陶的发现反映了喇家手工业技术的领先地位。
喇家遗址
竖穴陶窑
年发掘揭露出喇家遗址第一座陶窑,为研究齐家文化陶器烧造技术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遗址出土的众多陶器包括:高领双耳罐、双大耳罐、侈口罐、单耳罐、双耳罐、带流罐、盉(hé)、豆、尊、盆、敛口瓮、半罐形器、碗、钵、单耳杯、器盖、纺轮、圆陶饼等。
喇家灾难
喇家遗址己发掘清理60余座房址,上部结构均已不存。据残存迹象,不同区域或同一区域的房址建造结构有多样化的情况。
喇家遗址F15
(齐家文化带壁炉的窑洞式房址)
喇家遗址F3
(齐家文化半窑洞式房址)
房址有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等多种平面形制,受自然灾害或后期人为影响,部分房址形制受到一定程度损坏或变形。保存较好的房址多在门道前连接活动场地。除了单间房址、里外套间外,还有双间、三间房址共用一处门前活动场地的现象。
房址的建筑形式中,F20为带有柱洞的地面式建筑,F21则被推断为干栏式建筑。带有柱洞的建筑近年来虽有发现,但数量较少,多数是四周为生土掏壁却未发现任何柱洞的建筑形式,以F15保存最好,生土壁最高处可达2.54米,又因建于断崖处,显示出窑洞式建筑的特点。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在遗址东南角台地发现了齐家文化时期的“小广场”,广场所在区域发现祭坛和高、低等级墓葬、祭祀坑、干栏式建筑等重要遗迹,在祭坛以北不远处发现较多玉器,这是喇家遗址先民特殊的公共活动空间,更可能是一处重要的祭祀区域。表明了宗教神权和等级制度的发展,是社会组织复杂化的表现,喇家遗址的祭坛在齐家文化中具有鲜明的代表性。
喇家遗址F21
(齐家文化干栏式祭祀建筑)
喇家礼器
齐家文化时期玉礼器的出现和用玉制度比较普遍。喇家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玉器,有玉刀、玉璧、三璜联璧、玉璧芯、玉环、玉管、玉凿、玉锛、玉饰、带孔玉器、陀螺形器等玉礼器,还有石磬、权杖等礼器,其中大型石磬、玉刀是具有“王者之气”的礼制用器。居址和墓葬中也发现玉器半成品,证明了喇家是当时的一个玉器生产地。经测试喇家玉石器具有明显的音乐声学性能,说明喇家先民已经具有比较成熟的音乐文化观念,也有绝对音高概念和音程概念。
喇家先民的
生产生活
虽然至今在喇家遗址内仍未发现手工作坊的遗迹,如制陶作坊、玉器作坊等,但是通过喇家遗址出土的各种器物,我们可以推测出当时喇家先民有发达的手工业,摆脱了以狩猎为主的生存方式,转向以农业耕作和家畜饲养为主要经济来源的生存模式。
来源:青海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