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验对全人类非常重要”
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奋斗,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进,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一张张笑脸,年龄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在一起拼成世界地图的轮廓……一幅名为《多彩世界之生生不息》的画作,体现着人类对美好生活共同的向往。正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展览中,来自个国家的位艺术家用手中的画笔,共绘“多彩世界与共同命运”的主题。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时间节点上,这一幅幅作品犹如一扇扇窗口,在方寸之间、尺幅之上,映照出70年来中国和世界的沧桑变化。
对于新中国的70年,习近平总书记如此强调:“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的确,7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从半数以上农户靠租佃土地谋生的“人人贫穷”,到即将实现全面小康;从火柴、铁钉都要进口,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一张白纸”起笔,画出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长桥卧波的壮丽画卷……70年来,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奋斗,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进,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我深知中国前途远大,深知中国的奋斗就是全人类的奋斗,中国的经验对全人类非常重要。”经济学家科斯的话,道出了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今天的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让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这一成就,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工作过的福建宁德,现在地区生产总值近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1.6万余元,成为中国减贫奇迹的一个缩影。年6月,在中非减贫发展高端对话会上,刚果(金)的代表捧着一本来自中国的著作——《摆脱贫困》发出感慨:这本书不仅是写给中国读者,更是写给所有非洲人和所有致力于摆脱贫穷的国家和人民的。
70年来,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国选择的道路、提供的方案、倡导的价值,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丰富着世界各国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梦想。思想史上有一个“休谟预言”,认为经历过由盛而衰的民族,很难实现复兴。而放在百年来的历史视野里,中国是唯一一个由盛而衰,再由衰而盛,经历了经济发展每一个必要阶段的大国。正如系列微视频《中国一分钟》所展示的,在短短一分钟里,“复兴号”前进米、全国GDP增加1.57亿元、移动支付金额3.79亿元、.7万元的商品进入中国……在各个领域竞相涌现的“中国奇迹”,让世界“在中国看到未来”。新中国70年,我们的制度越来越成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越走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今天的中国,正在以自身的发展,为破解世界性难题作出中国贡献,展现大国担当。在生态领域,面对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全球性问题,中国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黄河“几”字弯处的库布其沙漠,几十年来不断创新沙漠治理模式,实现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被国际社会誉为“全球荒漠化治理的教科书”。在人权领域,中国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人权事业发展的核心理念,把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协调增进全体人民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权利,为丰富人类文明多样性、推进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在经济领域,中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一个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必将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有学者总结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就在于“共享性”。这不仅仅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意味着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今天,从黑海之滨到非洲之角,从欧亚大陆到万里海疆,中国的发展正在持续助推世界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并不断证明着:中国的奋斗就是全人类的奋斗,中国的发展更是全世界的机遇。
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现代化路径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符合中国国情、独具中国特色,是可资借鉴参考的一种现代化模式,让想发展、要发展的国家看到“另一种方式是可能的”
中国的成功是自主开辟的现代化道路的成功,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并且以不断创新的伟大实践回应着世界性发展难题和普遍性发展困境
从年首批国产不锈钢制作的大钥匙,到上世纪80年代国产手摇洗衣机,再到新世纪高铁列车“复兴号”模型……不久前,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举行的“现代化之路——共和国七十年”展览上,多件穿越时光的展品,勾勒出新中国70年来现代化进程的一个个剪影。中国的现代化,现代化的中国,让中华儿女为之自豪,也让世界为之震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建设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为了让古老中国走出“覆屋之下,漏舟之中”的危局,无数仁人志士奔走呼号、前赴后继。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开启了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征程。70年来筚路蓝缕、风雨兼程,中国人民的奋斗不仅让神州大地处处焕发生机,也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路径,让古老的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著名学者费正清在晚年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很可能不是自己曾经提出的“冲击—回应”模式,而有着自身的内在性和动力源。的确,70年来,从落后农业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温饱不足到迈向全面小康,从物资匮乏到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现代化路径,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变。面对繁重的发展任务、复杂的问题矛盾、巨大的风险挑战,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堪称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70年来,中国全速奔跑在现代化的赛道上,从“现代化的迟到国”,成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最大的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实验室”。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以人民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独立自主,融入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在新中国70年进程中刻写下的“现代化关键词”,浓缩了中国人民的发展智慧,也凝结成一种国家发展经验。中国的现代化之路符合中国国情、独具中国特色,是可资借鉴参考的一种现代化模式,让想发展、要发展的国家看到“另一种方式是可能的”。
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中国以“后发”的起点取得了令人震撼的成就,构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同时又有世界意义的治理经验,为解决全球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提供了有益借鉴。发展起来的中国,倡导并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向国际社会贡献公共产品,为世界发展提供机遇,国际社会也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可以说,中国的成功是自主开辟的现代化道路的成功,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并且以不断创新的伟大实践,回应着世界性发展难题和普遍性发展困境。
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的中国厅里,悬挂着一幅中国绘画作品,名为《互动的世界》,寓意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70年来,中国沸腾的大地上迸发出变革与进步的巨大力量,推动中国走向世界,也吸引世界走向中国。今天,充满了勃勃生机、积累了成功经验、展现了光明前景的中国,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力量,必将为世界许下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是在遵守现有国际规则的前提下,坚持走独立自主的道路,通过本国人民的努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而实现和平发展的大国
中国的发展正在实实在在地帮助相关国家改善民生,为几十亿人口之间更广泛的合作创造更多机会,成为推动持久和平的坚实动力
日前,墨西哥城举行的一场主题为“艺术与和平”的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吸引了不少当地民众前来参观。透过这些艺术作品,人们欣赏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具特色的历史与景观,体会到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也真切感受到中国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理念。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中国人民深知和平之可贵,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世界史告诉我们,西方大国崛起的过程,与掠夺史、殖民史和战争史分不开。而中国是在遵守现有国际规则的前提下,坚持走独立自主的道路,通过本国人民的努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而实现和平发展的大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承诺的,“无论中国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都不会威胁谁,都不会颠覆现行国际体系,都不会谋求建立势力范围”。
70年来,中国以脚踏实地的努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全球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也总是有形形色色的所谓“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国强必霸论”等臆测。这些不经之谈之所以最终无一例外走向破产,是因为他们忽视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历史基因,也低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英国学者克里斯托弗·库克在《文明国家的崛起》一书中指出,中华文明是“天生的和平、非扩张主义和非帝国主义的文明”。作为世界唯一从未中断的古老文明,中华文明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优良传统代代相传,成为中国和平发展的文明底色。
今天,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精神实质,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日益深入人心。正如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所说,“这种和平的态度,已成为中国的特质。”就像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一样,今天的“一带一路”以及“两廊一圈”“欧亚经济联盟”等,既是发展繁荣之路,也是文明交融之路;既是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促进民心相通的大动脉。从巴基斯坦新的“海上明珠”瓜达尔港成为花园港口,到中企建设青山工业园区让印尼当地村民实现向现代产业工人的转变,再到亚吉铁路建设为埃塞俄比亚造就大量就业机会……中国的发展正在实实在在地帮助相关国家改善民生,为几十亿人口之间更广泛的合作创造更多机会,成为推动持久和平的坚实动力。
“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石碑上镌刻的这句话警醒我们:当今世界并不太平,维护世界和平需要各国共同努力。不论是此起彼伏的局部战争、恐怖主义,还是贫困饥饿、难民危机、气候变化,以及暗流涌动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都提醒人们,解决国际秩序中存在的风险与挑战,筑牢保卫和平的屏障,仅靠一个国家或一种文明是远远不够的。从人类一切优秀文化和智慧中汲取营养,才能让和平与文明的种子落地生根。历史和现实反复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和平发展、携手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共赢、多赢。
“朋友你看,老地方架起了新桥梁,亲眼见证这奇迹,心情多舒畅”,肯尼亚人民传唱的《蒙内铁路之歌》,是对中国朋友发自内心的感念。步入新时代的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之路,坚定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一系列扎实举措向世界宣示:中国的发展得益于世界,也将以和平发展的理念,致力于推动世界通往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
在全球产业分工深度融合、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的今天,中国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家走向现代化,给世界经济带来的贡献是全方位的
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在推动中国经济迈向更高发展阶段的同时,也为各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和增长机遇
“中国无疑是我们最大、最重要的市场”“希望未来能携手中国企业,实现共同发展”……不久前,一场以“贸易、开放与共享繁荣”为主题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研讨会上,来自海外企业家的声音传递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也折射出一个重要共识:中国的发展进步对于世界意义重大。
观察中国的70年,要看中国取得了什么成就,也要看中国为世界作出了什么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在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回望,越发感受到这句话沉甸甸的分量。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在世界经济大潮中“经风雨、见世面”,如今,中国经济成长为狂风骤雨掀不翻的大海。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也为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全球产业分工深度融合、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今天,中国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家走向现代化,给世界经济带来的贡献是全方位的。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连续多年保持30%左右的贡献率,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正因如此,国际社会将中国视为全球和平发展的“稳定锚”,世界繁荣进步的“发动机”,各国合作共赢的“助推器”。外媒感慨,“世界曾以为它将改变中国。然而中国取得了如此壮观的成功,它已经改变了世界。”
70年来,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在推动中国经济迈向更高发展阶段的同时,也为各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和增长机遇。从“引进来走出去”,到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国的发展充分说明了“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的道理。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中国广阔的市场空间为各国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强劲的消费能力让各国商品和服务打开更多“想象空间”。从中法合作的台山核电站一期竣工,到世界五百强企业纷纷落户中国,从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吸引家境外企业参展、短短6天成交额达到亿美元,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科技产品、优质农产品进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正是在分享中国发展机遇中壮大了各国企业、造福了各国人民,也让越来越多人认识到“错过了中国,就错过了未来”。
发展是各国的最大公约数,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今天,“一带一路”倡议从“大写意”到“工笔画”,在世界范围从容铺展,绘就了一幅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生动图景。截至年底,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亿美元,新签对外承包合同额超过亿美元;中欧班列已联通亚欧大陆16个国家的个城市,累计开行1.3万列。马尔代夫跨海大桥连通岛屿,黑山共和国高速公路穿越群山,白俄罗斯发展起了轿车制造业……既有真诚的态度,也有具体行动,中国提供的广阔机遇“唤醒那些正在沉睡的市场”,串联起各国人民谋求发展的梦想。
中国的发展将给世界带来什么?对于这一问题,时间无疑给出了最好的回答。70年来的发展早已证明,中国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新时代的中国,将继续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新平台,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新贡献。
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
“东方智慧”秉持公正合理、互商互谅、同舟共济、互利共赢四大理念,为全球治理变革、为世界和平繁荣带来新的滋养
中国主张,八方响应,背后正是“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理念和实践
不久前,在一个聚焦人类文明发展的国际论坛上,多位外国政要和专家学者将目光投向中国,期待“美美与共”的东方智慧能更好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70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