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视乎丨观展建议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

今天去首都博物馆看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文化和生活”的展览。感觉相当不错。

正好前阵子狂补世界艺术史,总算是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有一些印象。虽然看了的书就跟吃了的饭一样,只能充饥一时,但是毕竟是亲口吃过,还是能够记起几道美味佳肴。

今天在展厅里来来回回的转了一个多小时,拍照无数,最后感觉意犹未尽,还嘚嘚瑟瑟的跑回到展厅入口,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过的样子,从头到尾的又欣赏了一遍。

对于什么是文艺复兴,展览前言介绍的很清楚:“文艺复兴是意大利历史上最辉煌的文化运动之一。它通过接受、复兴、利用和改造古典文化传统,即希腊罗马文化中的精华,实现了文化革新,在文化、艺术,以及政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引发了深刻而持久的转变,开启了西方文明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由此可见,文艺复兴的复兴,始于艺术,但并未止于艺术,而是对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文化和生活”的展品类型非常丰富,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艺术家的绘画作品外,还有像章、服装、日用品、建筑模型等等,显然是希望通过这些具有时代特征的展品,帮助观众了解文艺复兴的内涵。

对于这样一个展览,我个人有几点观展建议,尤其是那些不是特别了解文艺复兴的朋友,希望各位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第一点是基本信息。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文化和生活”展览在首都博物馆展出,从年3月27日一直到6月22日,有大约三个月时间的展期。周一闭馆。

参观展览需要提前在博物馆官方网站上预约,免费,记得带身份证就可以。

第二点,展览中必须要注意的内容。

一个以文艺复兴为主题的展览应该主要看什么?

大家要找到这样的感觉,那么这条通道,就是卡比托利欧广场的坡道阶梯,你们是艺术家,你们是艺术大师,你们是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

跑偏了。抱歉。

文艺复兴的艺术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现实与人文。在经过布鲁内莱斯基、多纳泰罗等几位艺术家大师的努力后,人们猛然发现,艺术不仅可以用来动人地叙述宗教故事,还可以用来反映现实世界的一个侧面。

这一点,就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文化和生活”展览想要表达的内容。尤其是与其他文艺复兴主题的展览相比,这个展览的前言、部题说明都是具有实际意义的。仔细阅读这些文字,理解并在展品中加以印证,会有一种得到或者得道的快乐。

像之前提到的前言文字,可以看作是对文艺复兴最简要的概括。在第一单元的部题文字中,还补充了一段文字,是对文艺复兴究竟是怎样的复兴做了解释。

第二单元的部题文字则强调当时人们思维的转变,尤其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带来一系列社会的变革。文艺复兴所有的创作大都围绕着这个主题。这包括了人的感观,人的信仰,人的欲望,以及人的世界观。

第三单元的部题文字的重点是阐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创作的最大特点,即将现实生活引入宗教绘画中,对宗教题材进行人物化的阐释。

所以我们要在展览中更多的感受绘画带给我们的真实的感觉,看完后面的作品后,再回到第一单元,看一看年左右的两幅作品,大概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变化了。

另外一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展览的空间设计。前言处有一张展览平面图,非常清楚的向观众告知了展览的空间设置。与以往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参观流线不同,这个展览的参观实际上是从一个空间到一个空间再到另一个空间。说起来,这个设计很文艺复兴。

第三点,提前预习一下的内容吧。

时间倒退一段时间,不用长,也就两年之前吧,如果把我扔进一间满墙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作品的房间里,我肯定就睡着了。因为真的完完全全的看不懂。对于不了解的东西,我们总是难以产生兴趣。

所以推荐一本书吧。这书必然不是我写的,我也没收出版社的黑钱,我只是想把好的东西跟大家分享一下。

喏,就是这本,《艺术的故事》,作者是英国人恩斯特·贡布里希,曾任牛津大学斯莱德美术讲座教授。相比《世界艺术史》这类枯燥乏味的书来说,《艺术的故事》这本书生动活泼,一边讨论学术一边调侃艺术,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本书打算奉献给那些想对一个陌生而迷人的领域略知门径的读者。它可以向初学者展示事实状况,而不让细枝末节干扰思路;可以帮助初学者充实学力,以便把目标更高的著作中一页页不计其数的姓名、时期和风格理出清楚的头绪,为参考更专门的书籍打下基础。”

和《世界艺术史》的页比起来,《艺术的故事》要薄不少,页。说话话,拿起来是需要一点勇气,更需要一点力气。所以,我一直把这两本书当作睡前必读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单从改善睡眠质量的角度说,真的要比喝红酒泡脚按摩什么的强多了。

说正经的。这一次展览中展出的绘画作品,虽然没有在书中具体介绍,但是同时期的作品风格都是相通的。比如这一幅《圣母子》就和书上的《圣母领报》非常相似,两幅作品都创作于年左右。从艺术风格上说,“二者都是给古老的拜占庭的样式灌注新的生命,而不是把它们完全抛开。”

如果你真的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这些绘画作品感兴趣,但是又像我一样拥有看完就忘的七秒记忆,那我只能建议说,要么带着这本书进入展厅,结合大师的文字欣赏大师们的作品,要么把作品全都拍下来,回家对着书再慢慢研究。

虽然这些作品在网上也都能找到大图,不过,我还是认为自己拍的照片要更有纪念意义。

万一,我是说万一,这个展览激发了某位小观众的强烈兴趣,他在这个展览的指引下走上艺术之路,刻苦用功,潜心钻研,最后以大师身份载入史册,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而当这位老先生回首往昔,会不会想起几十年前的“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文化和生活”,这个展览使他坚定了自己的终身理想。真是一次值得铭记终身的经历。

当然了,他应该也会想起这篇观展建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1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