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史同时也是现代展览的历史。作为艺术现代性的根本标志之一,艺术展览在20世纪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展示文化,勾连着多重意义领域和生活空间。近几十年来,各种替代空间、各类实验性展示方式渐次展开,策展作为一项艺术实践,其文化动员力和社会塑造功能也日益发显。
如何思考、整理当代艺术中的策展与研究?
近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主编的《行动之书》系列丛书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丛书回顾、梳理了中国美院在策展领域的思想脉络,从策展角度深入展现了过去二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在接受澎湃新闻对话时,高世名从这一丛书出发,讲述了当代艺术展览的策划、研究及艺术策划人才培养等相关话题。
在《行动之书》的前言中,有这样一段话:艺术展示在过去的五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博物馆不再仅仅是艺术品的库房加展厅,随着策展力量的强势介入,这个传统意义上的缪斯栖息地,正在变成艺术自我颠覆和自我生成之所——它似乎已然变身成为一个剧院、电影院、教室、车间、议会和广场的综合体。同样,展示也不再只是为了陈设博物馆的丰富收藏,它本身就意味着情境的展开,公共性的构建,社群的生产。
策展是艺术实践同时也是社会实践。策展人不只穿梭游弋于艺术家、观众、美术馆、画廊这些有形的事物之间,同样连接贯穿着艺术史、媒介、制度、意识形态这些看不见的事物。这些有形之物和无形之物共同构成了艺术史、博物馆、大众媒体与艺术市场的大循环,而置身其中的策展正是要追问:在这个大循环中,艺术之“意义”坐落于何处?艺术之“价值”溯源于何方?艺术之“作品”与“创造”从哪里开始,又到哪里结束?……
《行动之书》系列丛书从广义上说,展示不只关乎艺术品的陈设与展览的历史,它还让我们重新梳理展示在艺术史进程中的结构性作用,重新思考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语境中的社会能量。针对艺术展览策划的人才培养,以及艺术展览的策划的研究,中国美术学院在年设立了国内第一个策展专业,机构名称定为“展示文化研究中心”。年,国美策展专业改组为“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纳入新成立的跨媒体艺术学院。如今,新出版的《行动之书》正是对中国美院策展的几条实践脉络的梳理。
“这些年国美反复倡导:要做‘世界的艺术家’,而不是‘艺术界的艺术家’,就是强调我们一以贯之的学习之道、认知之道、实践之道。”高世名对澎湃新闻说。
高世名对话|高世名澎湃新闻:在《行动之书》的前言中,您写到了“现代艺术史同时也是现代展览的历史。作为艺术现代性的根本标志之一……”,也梳理了中外关于“展示”的历史。您最初编撰这一系列丛书的缘由是什么?编辑的目的又是什么?
高世名:通过这套丛书,我希望系统地总结一下中国美院策展专业近20年来的实践和思考。什么是策展?大家很难形成统一的意见。一方面,艺术界到处都是所谓的策展人,很多人认为是只要有资源,能够找到好的艺术家,再找到空间、经费,就能做策展了,其实这只是“张罗人”。另一方面,业内很多人对策展的认识基本都是从西方脉络中来的,策展人操持着国际时髦话语,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缺乏真实和深层的关切,更没能形成中国自身的知识和实践。中国美院策展专业作为国内首家策展研究专业,已开设了近20年,始终致力于从中国自身的社会思想脉络出发,走出一条超越艺术界的艺术策展之路。这套丛书并非单纯的回顾历史,更重要的是呈现出国美策展独特的问题意识和实践领域。
年,中国美院正式成立策展机构,叫“展示文化研究中心”。成立这个机构首先是因为我们年开始酝酿的一个策展项目,那也是我第一个策展项目,原名叫“从地中海到中国海”,实施的时候,许江院长将题目改为“地之缘”,副标题是“当代艺术的迁徙与亚洲地缘政治”。由于这个计划,学校开始意识到,策展人是当代艺术世界的核心生产力,我们必须通过策展去探讨一种艺术实践的新方式,去探索一种理解艺术教育的新方式。所以对国美来说,策展教育不只是策展人的教育,它还是一种艺术实践的视野和方法。所以我一直把策展称作“行动之书”。
我们凭什么把艺术称作知识生产?凭什么把艺术称为实践?对大多数圈外人来说,艺术不就是画画,不就是做雕塑吗?不就是独立艺术家的自由创作吗?我希望大家读了这套《行动之书》后,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高世名在论坛上发言澎湃新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美院策展专业有了怎样的发展?策展专业的教学理念是什么?是否有过改变?高世名:就专业建设和教学而言,肯定是有改变,这是在我们始终坚持的理念和结构之中的发展。这四本书就体现了这个理念和结构,我们努力从这些年的策展案例中,通过一系列策展写作,梳理出艺术策展背后的思想脉络。在中国美术学院,社会感知、历史经验和现实感觉成为策展研究所中最常提及的话题,策展甚至当代艺术本身都或多或少地被当作一种社会思想路径。青年策展人最重要的是要确立自己的历史脉络、问题意识和发言位置,以此建立起自我批判的框架。我们希望把策展作为连接当代艺术和社会思想的一个枢纽,在感性与思想的激荡中转化出奇想和行动。20年来,这一点实际上从未改变。总地来说,国美的策展专业这些年一直坚持的是:对全球文化政治的批判意识、面向历史和田野的思想能力、与知识界的跨领域互动,以及行动者的立场和姿态,更重要的,是一种超出艺术界推动艺术实践的决心。
中国美术学院发起的《山水宣言》项目澎湃新闻: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以及越来越多的当代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