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忠观点丨成功旅游地的种草与拔草

年11月20-21日,以“旅游·传播力引导力”为主题的年第四届“旅游三十人论坛”在厦门大学成功举办。华高莱斯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忠先生作为“旅游三十人论坛”专家委员会成员发表主题演讲《成功旅游地的“种草”与“拔草”》。现将李忠先生在本次大会上的发言整理发布,以飨读者。

图丨1/6图片工作室、全景网

在《成功旅游地的“种草”与“拔草”(四)》中,我给大家分享了拔草的第一种路径——线路引导。下面,我接着跟大家说:场景引导和活动引导。

场景引导

在场景引导中,有很多的场景是大家特别愿意去的,其中影视就是一个非常能引起大家共振的场景。大家特别愿意到影视旅游目的地去“印证和寻梦”。那么,成功的影视旅游目的地,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呢?

特点一:通过科技再现剧中场景,吸引游客前来“印证、寻梦”。

如环球影城的《未来水世界》就是通过高科技手段和环境的代入感,将游客代入与电影剧情完全一致的场景中,让游客现场感受剧中特效,最大程度满足游客“印证”“寻梦”的心理需求。

奥兰多环球影城

特点2:取景地中的故事高潮场景,更能引起游客的情感共鸣,吸引游客到场。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个影视剧都能成功引导。在电影《非诚勿扰1》中,主角尝试自杀的海边悬崖——能取岬这种类型的海边悬崖在北海道有很多,但能取岬因《非诚勿扰1》而成为了观众追捧的经典。除了电影取景地的加持,能取岬本身带有的凄凉气质,与片中人物心境也十分符合,所以才会引起很多观众的共鸣。所以说,能使观众因情感共鸣而产生旅游动机的取景地,才更容易受到追捧。

北海道

特点3:与剧中场景调性匹配,才能更好带动取景地的旅游。

仅在剧中高潮点植入场景,并不一定能将观众转化成游客。我们看,到了《非诚勿扰2》的时候,男主角在慕田峪长城向女主角求婚,是影片中的一个剧情冲突点,但是没有火起来,为什么?因为场景中雄浑的慕田峪长城,与剧中失败的求婚剧情并不能引起观众的共振,也没有什么新奇之处。如果在长城讲爱国教育,就特别合适,但是讲爱情故事确实不是特别合适,因而对旅游地的带动十分有限。

长城

特点4:为游客提供可参与体验的角色扮演,让游客更好的“圆梦”。

我说过,不是所有的场景都能引起大家的共振。但是有一些场景就特别能引起共振,比如新西兰的霍比屯,通过扮演剧中角色,让影迷“沉浸式”圆梦!霍比屯是电影《霍比特人》的取景地,从年起,霍比屯每周推出一次“夜巡霍比屯”之旅。从年起,每年的9月22日,是霍比屯设立的“国际霍比屯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影迷到这里来,他们打扮成霍比特人,参加丰富的庆典活动、逛集市,在取景地“圆梦”。

那么,场景引导的旅游地的“拔草”,具体该如何实施?这里面,有三类我觉得是咱们中国可以发力的——

第一类:“经典电影”的场景引导

大家要注意,不是所有的电影,而是“经典电影”。经典电影的取景地,更容易发展成为“场景引导”的旅游目的地。而在这之中,最成功的就是萨尔茨堡与《音乐之声》——它将影视作品作为文化符号植入当地,圆了影迷的电影场景探秘梦。而且,它还特别能说明传播是怎么落地的。

萨尔茨堡位于奥地利西部,城市历史相当悠久。年,萨尔茨堡老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萨尔茨堡

萨尔茨堡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而且它还有强势的电影。为什么用“强势”这个词?因为萨尔茨堡是斩获5项奥斯卡奖项的经典电影《音乐之声》(theSoundofMusic)的拍摄地。而且,电影里的插曲,更是流传至今,成为一代人的青春。如果你到网上去搜索,还能搜索到很多关于这部电影的“40、50、60、70俱乐部”,意思就是很多看了40、50、60遍的人,甚至还有看到了70遍的人,他们组成的“俱乐部”。这个电影的每一分钟都非常的精彩,如果大家看过的话,就会发现它有一个空中的长镜头,这个长镜头简直就是为萨尔茨堡做的旅游广告。

那么,萨尔茨堡是如何帮助影迷寻梦《音乐之声》的呢?

1.电影与城市捆绑——萨尔茨堡整个城市将《音乐之声》文化植入当地旅游。

《音乐之声》作为当地旅游IP,被大力宣传。这件事在大家看来可能很简单,其实如果你要是去过这里,就会知道,这件事非常不容易。首先萨尔茨堡是“盐堡”的意思,这里有很多的盐矿和盐矿之路,这是它本身的历史;其次,这里有一个重量级的名人——莫扎特,所以是推莫扎特,还是推《音乐之声》,其实是有争论的;第三,这里还有一个大明星——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这三件事听起来都比《音乐之声》这个电影更有重量。但是,《音乐之声》比这三个都强的一点是它有很强的传播度。也就是说,前面三个,需要很内行的人才知道,但是看过电影的人,很多都知道《音乐之声》。

萨尔茨堡莫扎特故居

备注: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vonKarajan,年4月5日-年7月16日),出生于萨尔茨堡,奥地利指挥家、键盘乐器演奏家、导演。卡拉扬在指挥舞台上活跃60多年。带领过欧洲众多顶尖的乐团,并且曾和柏林爱乐乐团有过长达34年的合作关系。

2.推出主题线路,为游客提供线路探寻服务。

《音乐之声》是较早吸引游客到其拍摄地旅游的电影之一。第二年,拍摄地奥地利就迎来了第一批巡礼《音乐之声》拍摄地的海外游客。而此时,影片在奥地利当地还鲜为人知。如今,《音乐之声》作为经典歌舞类电影热度丝毫不减,据不完全统计,40%的游客为音乐之声专门来萨尔茨堡,每年吸引约30万游客至拍摄地。

《音乐之声》拍摄地米拉贝尔庭园

我想说,传播度越高的东西,就是越值得利用的东西。事实上,莫扎特也被拍过一个传记主题影片,这个电影拍得相当不错,年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名字叫《Amadeus》,意思是含着银汤匙出生的人。很可惜的是,这部片子虽然好,但不被大众熟知,只是在影迷圈里有认知。我很喜欢这个电影,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Amadeus》,但都知道《音乐之声》。

3.剧中场景再现——以丰富的场景,为游客提供寻梦印证。

萨尔茨堡把《音乐之声》电影中一家人的原型都保留下来——利用原型人物特拉普的住所,打造“音乐之声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共分为三个主题,多线并存,面向当地人和游客,讲述原型人物特拉普一家的故事,讲述特拉普别墅的历史,讲述《音乐之声》电影拍摄时候的故事。

4.经典重新演绎——以木偶剧等传统艺术形式,重新演绎经典。

到了萨尔茨堡你会发现,这里全城首推《音乐之声》,还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去演绎《音乐之声》。

萨尔茨堡

针对儿童的木偶剧——与百年木偶剧院合作,上演《音乐之声》木偶剧,“种草”小粉丝。而且,萨尔茨堡木偶剧院还在前厅设置了特别展览——详细介绍音乐剧制作的历史背景,讲述特拉普一家是如何组建家庭合唱团,继而闻名世界的成功故事。

针对专业粉的音乐剧——在官方剧院进行《音乐之声》公演,为专业粉带来极致的视听享受。其实,在《音乐之声》电影开拍之前,音乐剧版的《音乐之声》就已经在百老汇成功演出近多场次。故事的发源地及拍摄地的官方歌剧院——萨尔茨堡歌剧院,受电影的影响,在年开始面向当地观众表演,并在当地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5.影迷见面会——邀请居中特拉普一家回到萨尔茨堡,举办《音乐之声》50周年大型庆祝晚会。

年,为了庆祝《音乐之声》50周年,萨尔茨堡旅游公司与国家剧院合作,举办了盛大的庆祝晚会。剧中特拉普一家也回到萨尔茨堡。当天还有50名修女、名儿童和史上最大规模的管弦乐队参加晚会的演出。

6.丰富的游客体验——为游客提供多种方式的寻梦游线和场景,让游客梦想成真。

音乐之声巴士之旅——这里开通了多条音乐之声主题的城市巴士游线,方便影迷到达所有的拍摄点游览,挨个探访玛利亚与孩子们的足迹。同时,这些巴士还提供13种语言的旅游讲解服务。

《音乐之声》拍摄地梅尔克修道院

玛利亚骑行之旅——这里还设置了串联周边拍摄地的乡村骑行路线。影迷们骑着自行车,与玛利亚和孩子们一起穿行在萨尔茨堡的大街小巷,体验与巴士之旅完全不同的穿行感。

音乐之声乡村小径——这里还打造了一条山林徒步游线,影迷可以慢慢寻迹,深度感受。而且,在这里每天都能看到模仿活动,模仿骑自行车的,模仿唱歌的,你可以在这里与玛利亚和孩子们一起唱“doreme”。甚至,在很多地方都有专门的指示牌告诉你,这就是拍《音乐之声》的地方。在萨尔茨堡,莫扎特、卡拉扬和盐堡等的重要度都往后排。

这就是我所说的传播,而且传播的素材敢于落地这件事特别重要。

第二类:“动画动漫”的场景引导

日本动漫的发展,为影视旅游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带来了全新的传播媒介——二次元媒介。依托ACGN等广泛的二次元媒介,动漫产业形成了独特的旅游现象。而且,日本作为世界动漫产业的两大支柱之一,经过多年的深耕,已经打开了动漫旅游的市场。现在很多的中国游客,都是冲着动漫旅游去的日本。

日本动漫产业

备注:ACG(动画、漫画、游戏)作品中,故事舞台或画面背景所使用的某些场景、建筑、自然风景、雕塑物等,有的是以现实中的实际场景作为原型的。而ACG圈中所说的“圣地巡礼”(AnimePilgrimage),是指爱好者前往喜欢的作品取景的实际地区(「アニメの聖地」),去寻找作品中的感受与思绪的一种行为。在中国大陆,又称为「动漫旅游」,日本方面又称为「内容旅游」。

针对这些动漫粉丝,日本已经产生了“圣地巡礼”——通过动漫带动旅游的现象级的旅游方式。

什么是“圣地巡礼”?

在二次元的文化中,冲着自己喜爱的动漫或者动漫人物,专门去取景地看看的这种行为称为“圣地巡礼”。仅年前去日本参加圣地巡礼的国外游客就有近万,而且巡礼满意度高达90%[1]。根据马蜂窝发布的《圣地巡礼:全球新旅游用户行为分析报告》显示,年上半年,“巡礼”关键词在马蜂窝平台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4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