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乘组平安回家,这次全程与“网友“分享的太空任务成为了中国粉丝追过的最长国产“太空”剧集,航天科技不再只是天气预报、实况转播等生活切片背后的沉默卫星,而是如此生动鲜活的失重日常。航天事业上的成就不断,让我们对国家的宇航技术和太空征途再次充满信心,对国家航天事业的参与感也越来越强,也许实现普通人星际旅行的那一天就在不远的未来。
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图源:中国载人航天官方网站
如果在成都也有这样一个地方:能让你亲自按下发射键,体验火箭发射的震撼,有吨砂砾还原的月球表面供你踏出月球第一步,还能在赛博朋克的空间里模拟失重感,那么你一定不要错过这次太空“实习”。
展览地址位于锦华万达广场
年的深圳艺术展冠军——中国航天文创CASCI《漫无边界》艺术展-成都站来了,一起启航开始失重度假!
10大精彩展馆
1平超大展览空间
中国航天66年精心打磨
只为将这闪耀星空
呈现在成都市民眼前
看点太多,以下是我们根据几大亮点总结的观展指南,看完之后去现场寻找它们,发掘奥妙无穷的太空世界吧!现在,请跟随我们进入观展现场吧!
月球是人类航天历史上第一个登陆的星球,它离地球如此的近,以至于我们自古以来就在夜晚仰望它,寄托离愁别绪。
在这里,首先给你推荐,1:1还原的中国首辆“玉兔号”月球车。
“玉兔号”在月球上静静停驻在科幻作品中,月球也是最先能被准确描述的星球,从小我们就能遥望着这颗暗色的、表面覆满撞击坑的行星聆听或观看对它的虚构与幻想。
「跃迁之门」前凝神静听,前方是月球
穿过「跃迁之门」,时间和脚步会自动变慢,吨砂砾还原的月球表面,好像能让我们真实地踏上那片荒凉与粗粝。
站在“玉兔号”旁边,声音被脚下的沙地吸收,置身于宇宙的静谧中,第一次好好用目光勾勒地球家园的线条。
太空花房
漫步到月球背面,「太空花房」中发出微弱的光芒,是空间站的植物学实验也是太空中的浪漫,在这里你可以通过太空邮局里的宇航邮递员交换一件礼物,留下你的礼物给下一位月球漫步者,同时拿到上一位的礼物,触不到祝福在这里传递。
与中国邮政联名的太空邮局
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的新闻直播中,北京飞控中心年轻的总调度高健,以一句稳重的“北京明白”再次出圈,在我国航天事业中,年轻一代的航天人已经接棒了新的历史任务。
十米火箭模型
太空中作业的宇航员牵动着十几亿人的心,而在飞控中心的有序调度也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新职业向往。冷静、专业,但动辄就是星际任务的运筹帷幄,已经把“分分钟几千万上下”狠狠地碾压。
在这次的展览中,我们可以登上发射基地亲自按下火箭发射按钮,体验航天调度的扣人心弦。
“5、4、3、2、1”电视直播中的倒数,这一次由你亲口来讲,在轰鸣中等待火箭积蓄能量,向着太空出发。
电影《星际穿越》的高潮是男主角被卷入五维空间后,使出浑身解数试图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与女儿对话的片段,那个被精心设计的五维空间场景,在无数影迷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代表着人类对于未知的敬畏,也代表着外太空我们尚未发觉的无尽可能。
豆瓣电影TOP,评分9.4的《星际穿越》
在「四维空间」展厅,放手坠入黑暗,伸出手指,轻触身边的星星。
「四维空间」里,请伸出手指触碰繁星
如果真的漂浮在广袤的星系中将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在「云朵蹦床」展厅,把自己投掷进繁星之中,在绵软的蹦床上感受星星的闪耀。
其实从古代开始,中国人就未曾停下过对太空的向往与想象: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夸父追日是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古老太空寓言;“揽慧星以为旍兮,举斗柄以为麾。”是吟诵千年的太空礼赞。
现场由15台复古电视组成的人类航天史珍贵影像记录
自年国家成立航空工业委员会距今已过去66年,中国航天从零开始的艰难探索发展到现在中国载人航天已全面迈入空间站时代,有太多让人难以忘怀的历程。
而世界范围内的太空征途也不过百年,人类在浩瀚的星辰中只是蹒跚学步的孩童,面对宇宙,人类既有科幻作品中“不要回答,不要回答”的恐惧,也有当代航天人在太空舱生活的“家常便饭”。
由中国航天文创把关的火箭模型,细节满满
科普展厅的展品将带我们一路领略人类的百年太空“足迹”,1:1模型全部由中国航天文创作为知识和信息指导。
全息呈现的卫星、火星车、返回舱
全息3D立体显示了卫星、火星车、返回舱:嫦娥一号探测卫星绕月飞行,先远距离探测月球;接下来是嫦娥三号探测器,近距离了解月球;嫦娥五号探测器,除了探测月球,还采集月壤返回地球。
新晋“网红”祝融号火星车的模型嫦娥五号返回舱的模型
散落在返回舱周围的是北斗卫星发射火箭的真实火箭残骸,北斗卫星作为国之重器,其推进火箭具备承载量高、卫星数最多等汇聚了目前中国航天领域最先进顶尖技术成果。
“人类的确还是孩子,这不是一句文字游戏,而是事实。我们在深不可测的天穹下、在黑暗无边的深渊中长大。”
——《星星是冰冷的玩具》谢尔盖·卢基扬年科
太空旅行、航天科技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已经有了非常多现实的参考,而在过去的很多年间,影视和文学作品中的太空想象里却凝聚着更多的美学思考。
人类如何在空间站长期生活?太空“空乘”是人类还是机器?
电影《1太空漫游》中的乘务员通过环形门穿梭于舱内不同的空间已经成为最经典的科幻影视设定之一,既有现代真实的太空飞船内部轮廓,又有许多脱离太空生活的“现代”设计融入其中。
电影《1太空漫游》剧照
在这次的展览中我们也可以穿行于宛如电影画面中,集未来美学和冷科幻风格的「空间站」,在“出片率”最高的展厅部分,体验太空生活。
空间站里,透过舱体的窗户可以望见飞速掠过的大小行星
在锡纸通道和滑梯通道体验宇航员在飞船内的感受,由于出舱作业后回到舱内的压力变化,通常宇航员很难直立行走,需要靠滑梯通道来过度。
太空探险的两大经典元素——失重与黑洞吞噬也可以亲身体验。
宇宙级躺平,是失重带来的自由
航天员在地球训练时,通常会制造失重空间给航天员,有的在水下训练,有的用风洞训练,在本次展览有从航天训练局复刻过来的微失重体验,可以躺下感受微失重的感觉。
展览的倒数第二站,穿越黑洞之门
利用声光技术模拟的黑洞之门,有惊艳的美丽观感,在无尽的吸引力中,跃入黑洞,放手一搏。
黑洞的神秘暗藏着人类对穿越时空的向往
这一次让我们在成都提前过上一种太空生活,见证航天科技带来的超现实和美学双重体验,一起为中国航天事业喝彩!
展览时间:4月22日-7月15日10:00-21:30
——漫成都.活动——
文字|梅时玉
编辑
Penny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怡霏
监制丨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