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伊布
导语:一场属于未来世界的AI艺术之旅。
11月2日,《科技艺术40年——从林茨到深圳》电子艺术展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拉开帷幕。林茨电子艺术节始于年,它的宗旨是展示一些对人类社会产生、或可能产生重大、长期影响的艺术与科技,同时研究、发展和普及科技艺术。
本次展会由林茨电子艺术节资深总监马丁·霍齐克和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联合策划,在回顾科技艺术40年历史的同时,也向观众展示了在当前的科技发展形式下,我们所看到的艺术和人类社会将有怎样的更迭和拓展。
以另类的视角来定位“新技术”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媒体艺术盛事,本次展会展览的作品,除了林茨艺术节的历届获奖作品外,还包括中国本土科技艺术领域重要的代表性作品,其基于科技的艺术呈现,具有极大的研究及观赏空间。
比如英国艺术家onformative的作品《蜿蜒的河流》。该作品是一种视听装置,由算法生成的实时视觉效果和由AI组成的音乐创作而成,通过可视化和超声波对地球表面的影响重新解释了河流的波动和节奏运动。
另一位英国艺术家AnnaRidler创作的《郁金香》,也是利用AI技术的展现社会意义的作品之一。其以年代席卷整个欧洲的围绕加密货币的“郁金香狂热”现象为依据,拍摄了一万张郁金香照片,通过手工分类,让AI学习算法信息,揭示了机器学习背后的人性。
土耳其艺术家RefikAnadol创作的诗意流动绘画《深圳的风》,其以20秒的间隔读取、分析和可视化风速、方向等,通过一年的数据收集,将深圳及周边的无形风转变为了数字画布内的一系列数据绘画。作品一共分为四个“章节”,如“隐藏的风景”章节突出了风速计最激进的读数,“海风”章节探索了在寒冷的冬天从海上吹到现场的柔和温和风的悖论等。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使不可见的风成为有形,并赋予了数据集生命。
此外,还有《步行城市》、《凝视之墙》等作品,均是利用“新技术”对艺术进行的具象展示。比如《凝视之墙》,其使用到了眼球追踪技术,记录了近千人在看到某个对象时的眼球移动轨迹,并使用技术重现了轨迹使之成像。看得人越多越,成像的图片就会越清晰。
正如策展人马丁·霍齐克所说,“和传统艺术家相比,新技术形势下诞生了一批全新艺术家“物种”,他们不仅掌握全新的工作方式,且不断带给我们批判性视角,以另类的切入点和独特的思考方式来定位社会上的“新技术”,使“新技术”得以普及,并在新技术与人类之间构建别具新意的联系。”
VR/AR技术多年前就已应用在艺术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的VR/AR技术,在多年前的电子艺术作品中便已初见雏形。
在回顾过去科技艺术发展的JEFFREYSHAW展板中,包括混合现实、沉浸式可视化、交互叙事在内共三个板块。
其中,年的《物体影院》是一个延展的电影环境和活动结构,中心是直径厘米,高迷离的充气PVC圆顶,该透明的结构封闭出了一个空间,从中可以投射各种形式的图片,如电影和幻灯片。该技术层呈现于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的一系列露天表演。
年《易读的城市》,便利用了我们现在熟知的VR技术。据介绍,这是一件开创性的互动艺术装置,访客可以骑着固定在地面的自行车去穿越计算机模拟出来的城市。这些城市由计算机生成的三维字母构成,沿着街道的两侧形成单词和句子,并使用到了曼哈顿、阿姆斯特丹和卡尔斯鲁厄等城市的平面图。
年的《TVISIONARIUMII》,则是营造了一个沉浸式可视化的交互体验。该作品提供了捕获和重现电视信息的方法,以便观看者可以在三维全景的高级可视化交互式体验换种中浏览和编辑大量的叙事组件。
艺术和技术,中心在于人类本身
每一件被创造出来的物品,都能从中窥探到其设计者的理念和风格。正如本次的电子艺术展相比技术更强调艺术性那般,它的策展人马丁·霍齐克,虽然二十多年来一直在和科技打交道,但他也认为自己更像是一位艺术家。
在马丁·霍齐克的眼中,艺术家们并不疯狂,他们只是想寻找最佳的方式去构建更宏大的视角,以此来回望我们所有人,“他们的思考范围远远超出激进思想。”
怎样才是最佳的方式呢?马丁·霍齐克一开始作为教育领域的艺术家,在谈论自己的作品时总是充满恐惧,某位哲学老师建议他跳出自己所处的位置——要么退后一步,要么往前一步,跳到一个能审视自己行为的高度——这样才能更好地衡量正在发生的事情。而这也成为他处理生活中方方面面事情的秘诀。
比如电子艺术展这样的大型活动,“我管理一个数百人的团队,其他人在这方面都没有经验,但是我并不恐慌,因为我总是尝试着去寻找一个最佳的位置,去寻找能够看见未来的峰顶。”
年的林茨艺术节的主题是《出箱,数字革命的的“中年危机”?》。“出箱”经济学的概念中,是指开发了一些东西,可以将其放在货架上作为产品出售,而此处是一种隐喻:我们在箱子里,我们可以打开箱子往外看。“‘出箱’对个人来说是一种激励,无论从事哪种专业,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正在做的事情,需要新的外观、方法和协作文化。”
如果你“出箱”的同时,其他人也在往外看,那么彼此就可以实现文化到文化的交流。马丁·霍齐克说道,“艺术是一个强大的支持因素,能改变人们的态度和立场来解决同一问题。”
而人与艺术的关系,某种程度上也是人与技术的关系:人创造了技术,技术又反过来影响人类社会——整个问题的中心在于我们人类本身。“在一个艺术展会上,从外部看,艺术和技术只是反映了这些人对我们这个社会所做的影响,它最终会以一种形式回归到人类社会。”比如电子艺术展,它能够为社会带来经济、创造行业和竞争。
因此,虽然马丁·霍齐克自称是一位艺术家,却也在反思技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影响,“我不是工程师,但是我的生活是使用技术和工具创造出来的。”比如通过技术创造出来、继而影响人类生活的互联网,“它是科学家为了更好地协作和沟通发明的,是一项全球共同发起的倡议,让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文化都能在相同的问题上合作。”
“VR必须用全新的结构来定义”
马丁·霍齐克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