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团精神荣光不减创新不止人民资讯

治愈白癜风光疗费用 http://m.39.net/pf/a_4612133.html

「本文来源:中工网」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原标题:兵团精神在时代变迁中推陈出新,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引题)

荣光不减创新不止(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吴铎思通讯员马安妮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听着讲解员讲述老一辈兵团人的坚守,来自北京的游客刘仰深受感动。展览馆内,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刻着岁月痕迹的实物、一段段珍贵的视频,诠释了兵团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

开拓戈壁,扎根边疆,建设城市……兵团人用双手引领着发展变迁,兵团精神也随着时代不断发展。

戈壁上筑梦

年10月1日,三五九旅的战士们翻过冰大坂,穿过星星峡,向着荒凉的戈壁,徒步进南疆,扎根边陲。

没有房子,就住地窝子;没有耕地,就开垦荒漠。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中有“戈壁三宝”,是当时人们为了应对恶劣气候所必备的3件生产生活工具,即坎土曼、毡筒靴和皮袄。

“‘坎土曼甩出千方土,柳条筐担出万亩田’,这种生产工具最早是当地维吾尔族人民使用的,战士们早期使用的苏式锄头并不适合当地的土质,而后才转而使用这种合二为一的生产工具。”纪念馆讲解员说道。

年10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此后,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分子、优秀青年、科技人员等加入兵团,他们扎根西北,在戈壁上筑梦。

几代兵团人在新疆的万古荒原上节衣缩食,住在地窝子,饿了吃野菜,渴了喝盐水,白手起家建立现代化农业、工业和城镇。

忠于党、忠于祖国、无私奉献、甘于牺牲,是兵团人最真挚的情感,在北疆种棉花、开发设计农业机械、在荒漠中建起美丽城镇……扎根新疆以来,兵团人始终本着“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将绿色和希望的种子播撒到每一寸荒凉的土地上,建设了一大批现代化团场和军垦新城,在扎根边疆边界守护西北寸土的基础上,推动了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

化身幸福家园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位于南疆的阿拉尔市胡杨河滨水公园显得格外热闹,人们三三两两地在河边散步、纳凉,稚童则奔跑于灯影之间,充满活力的广场舞、节奏动感的音乐,与灯光一起,点亮了公园的夜。

“这以前没有湖,是后来建造的,现在每天吃完饭和家人在这里散散步,感觉很舒服。”市民马晓佳说。

兵团成立初期,为了迅速改变新疆的面貌,兵团从河流入手,对南疆塔里木河流域、北疆玛纳斯河流域及边远垦区进行大规模开发。

“当时提出‘戈壁滩上建花园’,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军垦老战士毕淑媛激动地说,“经过艰苦奋斗,今天我们实现了这个愿望,是值得的。”

原本被称为“朵尔布尔津”(蒙古语“荒凉”)的荒原,年被命名为“北屯”即“最北面的屯垦大军”,在一代代兵团人的建设中,如今的北屯蜕变成为一座美丽的新城,不禁让人感叹“唤起千年沉睡梦,大地茫茫一手翻”。

守住绿水青山,打造美丽家园。

如今,新疆建设兵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实施“封湖保湿”工程,通过保护野生胡杨林,打造独特景区,吸引了不少候鸟在湿地栖息;第五师双河市打造街头绿地,使中心城区绿地率达45.2%,形成了“城在田中、园在城中、路在林中、人在画中”的新景;第十二师全面改善头屯河沿岸生态环境,让往日臭气熏天的“头疼河”变身成为人们度假、休闲的美丽河谷……

永不移动的界碑

广大兵团职工群众履行维稳戍边的职责使命,是兵团精神的生动体现。“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屋后头,边境带上种庄稼,界河边上牧牛羊,别人离边我不走,世世代代把边守。”这是守边兵团人的《守边谣》,也是他们守边的真实写照。

在新疆边境线上,兵团人生活在这里,工作在这里,家人也在这里,一代又一代人,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全年无休保卫边境安全,用实际行动铸成了边境线上“永不移动的生命界碑”。

在大漠的边缘,塔里木大学是兵团人建设新疆的见证,更是传承发展新疆的“孵化器”。塔里木大学随着屯垦戍边而生,在西部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兵团向南发展的过程中兴起,校园里留存着兵团建设发展的印记,也展现着兵团精神在时代中发展的过程。如今的塔里木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农”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成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摇篮。

兵团精神在时代变迁和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融入了许多新的元素,如以人为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积极竞争、抢抓机遇、开放搞活、注重和谐、求真务实、把握大局……兵团精神整体内涵的丰富完善,成为推动兵团事业前进的强大力量。

责任编辑:肖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5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