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韩小梅实习生陈思敏
共生世界——济南国际双年展是济南时下最前卫的艺术潮流现象。本次济南国际双年展汇聚了来自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名艺术家的件精品创作,在美术馆共同构筑起人与自然、现实与虚拟、当代与传统等多个维度的艺术世界。在双年展学术研讨会期间,记者采访了本届双年展策展人、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李磊,李磊就选择参展艺术家和作品的标准以及济南国际双年展如何在未来办得更好,走得更远等问题表达了深刻见解。
记者:双年展是展示当代艺术的一个最好的平台,其他城市也都陆续举办过双年展,您认为这一次的济南国际双年展有哪些独具的特色?
李磊:当我来到美术馆,走进济南国际双年展,便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朝气和波澜壮阔之感。就双年展来说,在全世界是不计其数了,在中国也已经有很多的城市和乡村举办过了双年展,这次参加济南国际双年展,我感受到它是很有自己特色的。正如这次展览的主题“共生世界”,我们的双年展呈现给大家一个非常多样的视觉的世界。这个视觉的世界实际上是我们真实世界的折射,所谓的“共生”就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生命体验,都可以在一个空间里得以表达,这也是我们中国文化的自信和态度。济南国际双年展从展览的形态和作品的选择、国家来源的多元都呈现了“共生世界”的主题和理念。
记者:您作为“地域与世界”板块的策展人,是如何选择作品和艺术家的?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李磊:这次展览是由一整个策展团队所完成的。我们的团队是由冯远先生主导,从专业、学识和研究方向来说都比较多元化的策展团队。我策展的作品主要集中在“地域与世界”这个板块,选择的一些其他作品也在各个板块有所呈现。首先我认为艺术家得具备思想性,要表达很多对于人类所面临问题的思考。同时,艺术作品要有很好的表现,有技术的难度,有视觉的美感。这个美感是多重的,漂亮不一定就是美感,美感是一种心灵感受的激发,我希望我推荐的艺术家有这样的特质。还有我希望艺术家的作品要有深度,要耐看,不是一晃而过的,而是在看他作品的同时衍生出很多的联想。这种联想也是因人而异、层次不一的,那么相信来济南国际双年展参观的观众一定会多多少少有所获益,这种获益既有情绪上快乐的获得,也有思想上的启迪,以及一些引发思考的空间,这就是当代艺术的目的所在。
记者:山东是传统文化的大省,济南是山东的省会。但济南国际双年展还很年轻,只举办了两届,要继续做下去,未来想要升级迭代,做得更好,您有什么建议?
李磊:我认为济南具有很大的优势,它是我们中华文明形成自己主体文化的发源地区,同时又是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中处于中原以及沿海的一个中心地区。从历史的维度和地理空间的维度来说,它都是一个适合于呈现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的场域,在这样一个场域,我非常强烈地建议做一个“中国的双年展”。所谓“中国的双年展”不是说做我们中国人的双年展,而是做我们中国当下的,具有新时代文化特质和我们思考立场的双年展。已经举办的两届济南国际双年展,我认为都是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当然我们还有很大的可以深入挖掘的空间。我是很期待看到,在今后济南国际双年展的策展和展示的过程中更加融合地域特点,结合时代特点,更加注重观众、老百姓关切的问题。从这个深度去做,同时也要为世界提供中国的态度和解决方案,也是艺术家和美术馆工作者的责任和目标所在。本届济南国际双年展是取得了非常好的成就的,每天日均万人次的参展观众表现了这个城市的活力所在,动力所在。那么济南国际双年展要作为一个火种,也要做一把干柴,“点燃”我们的城市,让我们民族的自信和热情焕发出来!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