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力天文创集团设计布展的中山市博物馆“风起伶仃洋——中山市博物馆基本陈列”成功入选第二十届(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荣获优胜奖。这是自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平天下——秦的统一”特展以来,力天设计布展作品再度位列“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
获奖证书及活动现场源:中山市博物馆除国家级奖项外,在第四届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上,该陈列成功问鼎“重点推介”奖,实现国家级、省级大奖双丰收!
电影式布场
一次千年香山的历史穿越
在不以传统编年史叙事为空间脉络前提下,我们大胆采用了“电影式”布景组织空间叙事,通过大量艺术造景,将香山(中山旧称)重要历史时空悉数还原,形成主题,环环相扣。
第二部分“安民易俗成村聚”从伶仃海岛到香山立县,内陆地区渐成村聚,沿海之处积沙成田,而后十字门开,中西交流逐渐加深,西方文化越洋而来,香山先贤走向海外……以五大部分为舞台,一部反映香山人民“敢为天下先”精神特质的史诗电影在此连幕上演。
块状化叙事与电影式布景,让观众化身为香山历史发展的亲历者,在展厅之中,步步穿越、层层探索香山五千年代表性时空,了解时代典型,感受社会变迁。
第三部分“渔户田庐水城国”营造海洋意境
回溯历史渊源,展示香山特色
伴海而立,向海而生。
海洋深刻地影响着香山的地区开发与全球化历史进程,在电影式布景体系之下,如何体现香山与海洋的密切联系?以水为题、以水为体,我们为展馆设计海洋系主题序厅与尾厅,多处水系核心展项,营造海洋意境,串联全馆叙事,体现香山特色。
以海平面以下为视角的分序厅敢为天下先大型跨媒介装置采用水系设计元素的结束厅雕琢场景细节
让观众三感沉浸、乐于其中
不止是视觉上的盛宴,在电影式布景的体系下,我们期望观众能从“参观者”进化为“演出者”,在视、听、触三感上沉浸代入各历史场景。为严谨雕琢空间每处细节,我们大量参考文献史料与文物实景,脚底的地板、眼前的景观、耳边的民谣,都力图还原真实中的历史场景。
还原沙田中的生态系统极具岭南特色的“蚝壳墙”由于形成年代久远,沙田景观已无实景可考。为还原真实的沙田,我们与业主方遍寻崖口、民众、南朗等地,走访中山沿海各镇街,通过将考察采访所得与历史资料反复核实比对,为观众打造一个严谨可考的沙田景观。
“积沙成田”时期香山人民生活场景为在听觉上拓宽观众对场景的联想,我们与专业的话剧团合作,通过与展项联动的音频与广播剧,展示纯正的岭南、香山语言特色,为观众营造视界之外更大的想象空间。
“画音”同步演绎黄绍昌在菊花会上吟诵空间活态化运营
更多实用功能,更多打卡乐趣
为赋予这座现代化城市博物馆的更多功能性,我们引入了“展馆+”理念,在原步入式场景的基础上进行活态化运营,达到“展教合一”“展演合一”的效果,为业主方活化有限空间,为观众增加“打卡”乐趣。
还原近代中山街景如在反映香山近代风气的第五部分,我们选取了“照相馆”“银号”“茶厅”“书店”四个近代孙文路典型场景,于有限空间之内作室内复原布置。照相馆既作基本陈列,又能满足当代摄影展的举办需求;书店则为举办文艺活动,展示作品预留空间,营造意境。
从室内场景走出室外,孙文路的街景亦非刻板复原,我们通过二维漫画的形式重新演绎,有趣的卡通街景使这里成为年轻观众拍照留念的热门打卡点。
漫画风近代石岐街景源中山网,饮冰摄四年潜心磨砺
为观众留下经典,让文物不留遗憾
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
早于年项目基坑未有之时,我们已全面投入中山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工作当中。正是基于前期积极沟通,使我们可以针对博物馆地处老城的地理位置作方案优化,在论证、修改中不断达成业主方对内容准确性、展示创新性的严谨要求,为观众留下一些只有与土建结构同步进行,才能完成的有意义展项。
第二部分取材自古建筑的梁架结构如第二部分村聚中的祠堂景观,梁架结构直接取材于原址已拆除的古建筑。我们赶在项目还没有封顶以前,将这些古建筑素材运至馆内,重新搭建祠堂外观,经过严谨的防腐防虫保护与艺术化修饰,让它们与经魁牌匾、祭祀礼器、落地花罩等文物展品一道,成为香山“村聚渐成”“文教渐倡”这段历史最真实的讲述者,不留遗憾。
祠堂景观与经魁牌匾纵时光荏苒,唯经典永恒。
十年建设,四年布展,中山市博物馆新馆所记录传承的,是严谨考究、贴近真实、质朴宽阔的中山人民集体历史,这里保存的记忆不仅重现着过去,还延续于当下,影响着未来……
用专业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大胆的创意,支持业主方打造一座真实反映地方历史轨迹、人民起居、社会百态,为市民所共鸣,为观众所感动的文化场馆,正是我们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