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生涯,是许多当过兵的人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人生履历。虽然早已脱下军装,但一颗怀揣着“军人情怀”的心永不褪色。
在武汉市蔡甸区大集街西湾村,退伍军人余飞就是这样一位“军魂依旧”的“老兵”。年初他自筹资金余万元下乡,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筹备建设,于今年年初建成省内首家民间军事模型展览馆对外开放,向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致敬,续写“老兵不老、军魂依旧”的军人情怀。
余飞是什么样的机缘,让这位退伍军人萌生起建军事模型展览馆的想法?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了这家民间军事模型展览馆和馆长余飞本人。
展览馆展示的火箭模型国内现役军事装备模型包罗万象
沿着大全路走进车世界军民融合研究所,这里充满着军营的气息。室外摆放着的大型中国航天CZ-5、歼15战机、99A主战坦克、炮弹等模型,威风凛凛,强悍逼真。特别是大院中央的一架歼15战斗机模型十分威武,机长21米,翼展长20多米,犹如展翅欲飞的雄鹰。
展览馆室外部分展品战斗机模型坦克模型馆长余飞介绍,这个基地占地约10亩,分室外展示和室内展示两大块。室外部分展示的是大型军事1:1模型装备,都是从全国各地收集而来,有些是退役、报废的装备,有些是定制、还原的军事模型。主要的部分集中在室内,专门打造了军事模型展览馆,集中展示国内现役军事装备模型,涵盖陆、海、空、火箭、战略支援等军事装备以及空天装备。
展览馆展示的部分陆军装备模型展览馆展示的部分火箭军装备模型记者在室内的军事模型展览馆看到,整个展览馆以“老兵不老、军魂依旧”余飞的真情独白为开篇,流露出退伍军人对军旅的深情。展览馆里,展品从小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胸标、臂章,大到从军用设备转为民用设备的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陆军枪支军械到海军军舰潜艇、空军战斗机,再到火箭军导弹等军事装备模型应有尽有。参观整个展览馆时,记者感受到国家的军事实力之强大,心中不由地升腾起浓浓的民族自豪感。
余飞余飞告诉记者,馆内的布置全由他一人操刀,不仅有静态的装备模型展示,还有通过投影视频介绍我国“强军梦”的动态展示。开办军事展馆是他多年的梦想,希望向社会展示我军发展状况,传播军事知识和加强国防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借资下乡建军事模型展览馆
“一天是军人,终生是军人。”记者发现,这是余飞常挂嘴边的话。虽然已离开军队多年,但他那种“老兵不老、军魂依旧”的军人情怀从未远走。
军事知识展板记者了解到,余飞于年在广州军区原第41集团军参军,年转业退伍回到地方工作。多年的军人生涯,让余飞退伍后一直保持着善于学习、吃苦耐劳的军人品性。在从事了多年公务员职业后,由于不安于体制内按部就班的生活,年他从单位离职,到一家汽车零部件的民营公司打工。
刚开始接触全新的行业,余飞什么也不懂,他放下架子从基层做起,干过车间搬运工、业务员。年他来到武汉,一切从零开始,起初代理原公司的汽车零部件,年开始创立自己的汽车零部件品牌和专利,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汽车零部件公司。经过近几年发展,现在公司业务已发展到全国。
余飞余飞告诉记者,他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靠当初军人时期的磨练,尽管事业已经稳定,但是心中总感觉有一丝失落。
有一天,他从报纸上看到了一位越战退伍老兵把荒山办成国防教育基地的报道,当时眼前一亮,萌生出办军事展览馆的想法,但后来由于公司种种事务缠身就把这件事暂时搁置了下来。直到蔡甸区大集街西湾村村干部联系上他,希望他到村里投资建设美丽乡村时,多年的夙愿和空缺,终于要实现和填满了。
“得到村里的邀请,我的底气也更足了!”余飞说,为了建好军事模型展览馆,他四处收集资料和展品,向银行贷款,向亲戚朋友借款。原部队领导、战友们听说他在筹建军事博览馆,给予大力支持。今年武汉即将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余飞希望通过军事模型展览馆向军运会致敬,祝中国军队取得好成绩。
对于展览馆下一步发展,余飞自信满满地说,我是一名退伍老兵,我们这里的多数工作人员都是退伍军人,我们都怀揣着那份军人情怀。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军事模型展览馆建设,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把国防教育融入到学生们的夏令营活动中,开展一些军事拓展训练,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来源:蔡甸电视台全媒体记者周璜王娟
编排:陈信
责任编辑:黄浩
编审:邓显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