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太难民纪念馆主题展览讲述3名犹太白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回忆峥嵘岁月的同时,一群献身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国际友人们也值得被铭记。由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推出的“他们和新中国——二战犹太难民助力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主题展览正在举行,罗生特、汉斯·米勒、傅莱三位犹太“白求恩”的故事让不少观众第一次了解到犹太难民为新中国的医疗事业做出的贡献。

在摩西会堂的三楼,一座为展览搭建的手术室场景提醒着观众这3位犹太人在中国的职业。罗生特、汉斯·米勒、傅莱三人身处纳粹德国疯狂迫害犹太人的艰难时刻,从欧洲来到中国。他们都毅然投身到抗日战争中去,加入中国共产党,汉斯·米勒还加入了中国国籍。展览现场展出了宋庆龄写给米勒的中英文亲笔信和傅莱在中国获得的奖状荣誉等珍贵史料。

图说:宋庆龄写给米勒的信主办方供图

原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毅之子陈昊苏就是罗生特接生的。在此前采访时,陈昊苏表示:“我来到世界上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罗生特”。罗生特年从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馆获得签证,逃离奥地利流亡到上海,参加了新四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作为医生救死扶伤。他曾写道:“正如摩西引导犹太人穿过沙漠一样,毛泽东毫不畏惧地率领红军进行长征,走向新的未来。”由于他医术高明,很快江淮地区都知道新四军中有一个“大鼻子神医”,还被誉为“新四军里的白求恩”。

德国人汉斯·米勒从瑞士巴塞尔大学医学院毕业后来到中国,年9月经廖承志和爱博斯坦介绍到延安,成为一名外科医生。年,他在师工作时恰逢百团大战,前线十分缺乏医生,他主动要求到最前线。展览现场可以看到他抬着担架过河运送伤员的照片,战况激烈时一天要运送一百多名伤员。新中国成立后,米勒领导研制出乙型肝炎疫苗,指导流行病学的调查,为新中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米勒自述是一名来自莱茵河畔的普通战士,几十年来跟着中国革命步伐前进。他和妻子中村京子的相识相爱也在战场,一个德国人,一个日本人,共同参加中国革命,又都是八路军战士,他们绚丽的爱情之花,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绽开了。开幕式当天,他们的儿子米德华也来到现场,米德华的名字见证着中德友谊,从小在北京长大的他,一口标准的京片子,“我爱中国,深深地为我的父亲感到骄傲。”

图说:米德华与江国珍主办方供图

同样来自奥地利的理查德·傅莱最初在上海虹口犹医院工作。年几经辗转来到抗日战争的敌后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开始了他中国革命事业的生涯。在晋察冀边区,为了解决药品缺乏的问题,傅莱使用针灸和中药治疗方法有效地控制了疟疾和麻疹流行病的蔓延。在延安,傅莱和助手成功研制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初制青霉素,受到国际媒体报道。他还培养了大量急需的医务工作人员和医疗部门的干部。傅莱的妻子江国珍介绍,傅莱在中国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傅。战争结束后,傅莱回到奥地利探亲,朋友都劝他留在奥地利。傅莱却说:“我知道,留在奥地利也许会使我更富有,可是我到哪里去找寻在中国艰苦岁月中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真诚和友爱呢?”(新民晚报记者赵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3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