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4日,第十一届“晒上海”设计展在TX淮海|年轻力中心开幕。“晒上海”每年都选择一个不同的城市“角落”,聚焦不同的材料和主题。本届“晒上海”以“杜邦纸”为主材,设计作品聚焦少儿用品。“晒上海”的目标,是将最新的材料、最前沿的话题和城市这样一个本体联系在一起。
纸可以用来做什么?一群设计师给出了意想不到的答案。在第十一届“晒上海”设计展上,他们以“杜邦纸”作为主材,以青少年群体作为主要受众,创作了各自的“命题作文”。杜邦特卫强材料是一种似纸不是纸,似布不是布的科技材料,具有纸的轻质性和纤维纹理,同时又有强韧、防水的特性。基于材料的特殊性,设计师们结合他们对童年的记忆和对当下青少年日常生活的观察,设计出不同的作品。
展览现场,3D打印雨靴
以刘传凯的作品为例,他设计的逃生绳和防过敏腰带跳脱了人们对纸张的固有印象,并赋予其新的应用方向,“我想要打破传统的观念,让人们发现,其实纸也可以是非常坚固的,”刘传凯告诉澎湃新闻。他将杜邦纸裁剪成条,制作成股,再编织成绳。根据他的测试,其强度足以作为学童逃生绳使用。“我想要回归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强度,去进行一些实验性的尝试。经过编织,未来它可以做成篮子、吊床等不同的产品,”刘传凯说道。
展览现场,防过敏腰带
设计师、牛电科技设计副总裁刘传凯是“晒上海”的发起人之一,这一系列展览由他和多少家具创始人侯正光、木马设计创始人丁伟共同发起。谈及“晒上海”的策展初衷,侯正光、刘传凯、丁伟表示,希望能改变行业内普遍“为设计而设计”的现象,改变为市场制造无节制的刺激欲望的现状,让设计回归本质,让人们发现“平凡”产品内在的“非凡”。“晒上海”每一届选定一种材料,以上海文化符号、行业新趋势、社会热点作为参考制定设计主题,形成一个值得思考的概念,聚集一批设计师进行实物创作设计和展示。十一年来,日用陶瓷、人造水晶、不锈钢等普通的材料被设计师们赋予了新的“能量”,并以设计作品为载体表达对社会所呈现的问题的思考和解读。到目前为止,“晒上海”的团队设计师规模达37人,涉及材料和工艺20种,已在20个城市和地区举办展览50场。
展览现场,儿童DIY的折纸灯具
澎湃新闻获悉,“晒上海”接下来将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莫娇等人为核心的新一代策划主理团队负责运营整个项目。在展览现场,莫娇向澎湃新闻透露道,未来,他们希望展览能够更多地展示年轻学生的作品,并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