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赴田野,美丽中国研究院2022年度行动

预防白癜风的方法有哪些 http://m.39.net/pf/a_4632474.html

年8月29日,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年度行动志闭幕式暨文学论坛——田野志:书写美丽中国”活动,在北京CHAO·回声剧场举行。

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作家李敬泽,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美丽中国研究院院长高世名,湖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作家韩少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诗人西川,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作家邱华栋,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评论家杨庆祥,《十月》杂志执行主编、评论家季亚娅参加“美丽中国·文学论坛”;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曾辉、中国美术学院民艺研究所所长吕品田、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院长徐小明等来自中国文学界的作家、诗人、评论家以及艺术届的专家学者参加活动。

闭幕活动由“共赴田野”和“行动的回望”两个部分组成,并在线上做同步直播。

●共赴田野

——

过往的积累与收获

将幻化成一股坚定的风

奔赴田野,吹向新一季的远方

“在当代语境里,田野意味着什么?地方性和地方书写与当代性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美丽中国建设如何使用这些资源?”“美丽中国·文学论坛”的嘉宾就这些方面展开讨论。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美丽中国研究院院长高世名

高世名作为论坛共同发起人进行开场。他谈到:美丽中国是更好的中国。更好的中国,不但需要外在的条件和基础,她更需要心灵的建设。美丽中国的建设和表达需要文学,美丽中国的心灵建设,更需要文学和艺术。20世纪前赴后继的乡村建设和社会建设,它的核心就是人的建设。“我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超出当代知识生产的那种全球性的运作场域,从吾土吾民的真实生活出发,去实践,去建立一个自我教育、自我生产的系统,从乡村社会中去体验,去重新学习另外一种我们久违的,言说与创造的方式,另外一种对待事物的态度,另一种交往伦理,另一种对生活的理解。而文学艺术的表达,需要从生活人的角度去理解百姓的思想与生活。继而从我们民众生活史的层面去重新经验,相处于社会的国家与历史。”

今年,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牟森把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改编成了戏剧,正在全国巡演。高世名谈到:“在今天,这本剧显得很重要,因为在这个大数据、社交媒体、网红、键盘侠的世界,莫言笔下的那个红高粱家族,有着一种奇特的吸引力。剧中人物的生命故事,伟大而又微薄,悲凉而又壮丽,魂莽而又伎凉。对于今天的当代社会,它有着独特的地位。我们可能在今天缺了一种东西,在高密东北乡的文学世界里存在的一个东西。”

湖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作家韩少功

韩少功通过网络在线和大家分享了当代文学传统里他所理解的田野,话题从韩老师书写的《马桥字典》展开,作家通过自己在乡村生活的体验,去慢慢接近历史文化的一些深层的故事,然后找到一种方式,像乡下农民在闲聊的这种方式,一种叙事的方式,也就是比较接近小说的方式,去写一本假词典,去透视一个民族生存挣扎的真实状况,挖掘民族的历史文化根源。他说:“当我们谈到田野,谈到乡愁,在面对现在的自然生态,与其说我们是在去崇拜自然,不如说我们在自然中间来寻找一个对文明,包括对工业化的文明的一种反思,反思我们在历史进程中失去了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我们的文明有没有可能更好一点?中国的作家将面临着城乡二元,而且是城乡互相的混杂、交融、冲突,可能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作家李敬泽

李敬泽认为:如今我们面对的田野,并不是自然生态意义的田野,而是现代进程发展中的田野,巨变中的田野,成为我们很大的认知和书写的困难。作为文学工作者,应该以一个行动的实践的主体去介入田野,不仅仅是个观看者,不仅仅是个思考者。所以某种意义上讲,今天关于田野志的论坛是能够为我们敞开书写的空间,使得我们的作家如何恢复自己,或者建立自己,作为一个行动者投入社会实践,进入真正的社会空间,并且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书写的态度。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诗人西川

西川围绕论坛的主题谈到了他对“美丽中国”的理解,无论是艺术家、文学家还是诗人,都会有他们不同职业身份的视角和表达的方式,但是无论古今中外,在面对田野,经验是尤为重要的,也是创作的来源。如今的美丽中国建设,如何能够不在彻底毁掉乡村的情况下,使得它美丽起来。不再彻底地毁掉一种文化的情况下,来使这种文化长起来。所以这里全是经验,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这里边充满了失败。但是与此同时,艺术家们一直都在做着这个工作。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作家邱华栋

邱华栋在论坛中介绍了他的写作经历,年轻时作为天山之子去写一座山,每一次翻过祁连山的余脉,看见了满山的油菜花在眼前无尽地展现,会觉得这种自然在心中,伴随着自己青春期后期强烈的记忆,这种风景,这种田野,刻在他生命的经验里。现在以新北京人的角色去写一座城,他说:“这是一种对美丽中国强大的回应,而且有行动能力。无论我写了一座城也好,还是要写一座山也好,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文学家,在敬泽主席的召唤下,在世名院长的召唤下,将以我们的行动写出美丽中国。”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评论家杨庆祥

杨庆祥说:“一个人不仅要写,还要按他写的那样去活,这是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对人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作为诗人海子的同乡,他谈到了故乡这个话题,文学工作者、艺术工作者,怎么去创造出新的语法、新的韵律、新的色彩、新的装置,去建设美丽中国,对于美丽中国行动、美丽中国实践、田野调查和美丽中国建设特别有意义。

《十月》杂志执行主编、评论家季亚娅

《十月》杂志创立了国内首个“美丽中国”生态文学奖和生态文学论坛。作为《十月》杂志执行主编、“美丽中国·文学论坛”召集人、主持人,季亚娅做了论坛总结:“美丽中国的田野里应该包含那些沉默的无声的所有的人,都应该把它加入到行动的计划里来。今天应该是一个小小的,关于文学和艺术书写美丽中国的共同体,有了这个共同体,大家可以从这一个小圈子出发,然后再走到千千万万人的心里,让每一个人在美丽中国都不再孤独。”

论坛现场

●行动的回望

——

一次次扎根大地的行动

如微光闪耀,如磐石坚固

记录在时代的长河中

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汪莎

年,蔡元培先生在烟柳画桥、湖山清丽的西子湖畔,创建国立艺术院,倡导“以爱美的心,真正地完成人们的生活。”百年后的今天,湖山风光依旧,艺术学院风华更盛,生态之美与生活之美交织共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美术学院始终肩负着艺术的使命和责任,以行动探索时代的发展进程。

年6月,在百余名专家学者的见证下,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正式成立,旨在回应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为美丽中国建设奉献艺术能量。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始终以“中国美术助力美丽中国”作为艺术文化担当,立足于城市更新和乡村发展,打造艺术智库、公共美学、社会创新“三位一体”的研创平台,深耕其研究领域。

美丽中国研究院开幕式视频回顾

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成立一周年学术活动暨“美丽中国研究院年度行动志”为期两个月的活动,研究院将一年的积累和研究分别用、、以展现全国的艺术文化工作者在广袤大地上的实践与行动,呈现出他们旷日持久的点滴之功和一己之力。

●特写——美丽中国的一百个艺术实践案例文献展

展览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4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