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周刚水彩
·李剑华(海外旅日艺术家)
近期收到周刚传来的、近年中艺术家创作的水彩新作,读后惊艳更勾起我无限的思绪,一份久违的记忆让人挥之不去……
这是我出国二十余年之后,再一次读周刚兄的水彩作品,对他的作品有了新的认识。作为同行艺友,与周刚兄的相识还得从我与中国水彩画界的缘分和情节道开。
年的一个夏天,也是我出国来日本之前的1个月,在中国美术馆、由中国美协水彩艺委会举办的“全国水彩画作品大展”期间,我与周刚相遇了。
担任展览总策划兼美术批评的诸迪(当时任中央美院教务处处长)、现中国文化旅游部艺术司司长。在诸迪热情邀请之下、我从武汉赶到北京出席参加展览活动。
在展览期间,我与周刚兄同住在北京一家宾馆。见其画如见其人,在他身上看了山东人的品质,相隔多年之后特别想写写周刚和他画。
水彩画从西方传入中国百年历史,源于个人从事油画、水彩画创作与研究。
细读周刚的水彩新作、其中包括人物、静物、风景绘画,极具探索与创新意识的水彩作品,作为同行和美术批评人,除惊喜之外,更多了想谈一谈水彩画语言、画材之话题念头。
水彩画,这门古老的绘画艺术形式,早在希腊、古罗马、叙利亚等教堂一些采用水彩与铅白混合完成的壁画作品上,依然可以探究水彩画原始的踪迹。
它时起公元九世纪,从古代埃及人的画卷,波斯人中世纪圣经手抄本的插图,更早甚至可追溯到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
水彩画艺术兴盛于18、19世纪的欧洲。随后美国水彩画家的出现,更把水彩艺术推入巅峰。现代水彩画艺术形式更丰富。新画材的产生,如Gesso、压克力、透明水彩液、水彩铅笔等方式,极大推进了水彩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周刚水彩新作从表现技法、绘画语言很大程度远跨越了水彩本体语言的传统方式,展现出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品读艺术家撰写的《五性之境》艺术笔记,包含人性、诗性、禅性、佛性、鬼性等方面深入阐述了对物象世界的认知与艺术创作的思考。
“关于《五性》的认识不知是否合理,但这是我思考与研究的结果,并不是根据于先前的或是别人已有的成见的。
我一直相信这样一个道理,我们的新世界,就在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界里,我们想要它成为新世界,我们只能把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改变成新世界,我们不可能创造一个新世界。
一切改良都起源于批评的精神,这种批评的精神,就是我们要常常追问自己,我们在做什么?我们是怎样思考的。
在“道内向外”一文中,我主要就艺术创作的思考观察与表现方案进行了阐述,《五性》之境”则是在此基础上,是我对艺术家艺术创作的思想境界的自我之见”。
从事艺术之心,由“染”而“净”,艺术家悟出须历经五个阶段。第一是人性,人应有做人的良知,其精神轻安人自在。
其二,诗性、具有诗性者,其身在当前,心在云外,思想遨游天地之间。第三是禅性,有禅性者、内心清净,所谓,“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超越了平常又回到了平常的心境。
第四则佛性,佛性者,其心就如一面圆满光明的宝镜,“大圆镜智”月白风清,清净自在,正可谓,水自茫茫花自红。
第五层次应是鬼性,也可为道性,进入一种创作状态。一种由定生慧,与天地万物能量互动,将一切人、事、物、理互融相通。艺术践行者对此有所感悟,越行至深越感悟切,如是者则心便常与清净相应,其创作的作品也便常与生命相应了。
研读水彩画多从创作者表现之意趣、意境、内涵及语境等方面入手。
一些建筑大师将数学、几何学原理,甚至将机械、框体演变成为一种“视觉大美术”。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大家柯布西耶创造了机械美学、框体的建筑形态。他善于驾驭绘画、并从机械框体形体中获得灵感,创造了立体建筑视觉空间,为世人建构了独特的建筑美学典范。
而绘画不例外,周刚从设计、水墨绘画中获取养分,并大胆融入水彩画的创作中。
从其水彩新作,艺术家敢于舍弃传统、那样斤斤计较、面面俱到的处理方式,巧妙选择了多元的视觉语言方式,采用大色块面、通过点色墨线的穿透,有意识地减弱画面过渡色彩关系,增强色墨线的表现力量,更具视觉效果形成其独特的画风。
创作者如何驾驭手中的工具及材料,愈来愈成为建筑师、设计人及画家、雕塑家们不能忽视、值得重视的创作手段之一。
从周刚的水彩人物、静物及风景作品里,艺术家始终贯穿于以“简”为美,驾驭墨线、水和彩娴熟运用,利用点和彩的穿插灵动致极。
正如艺术家内心深处所获。“诗性,不必模仿古人、模仿他人,艺术作品唯真情地描写,否则皆无艺术价值可言”。
诗性是一种通变的思想方法。在《周易》中就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之说。唯有如此,才能臻长久之境。
艺术家应有诗人的胸怀,不拘世俗而独具慧眼,站在历史的高度反思历史,以通变为图存。这应该是一种超然、豁达的视野与胸怀。
禅是一种以修定为目标的方法,禅修可以使人达到心力集中和身体内外统一的境地。正行禅道,可以使我们获得正知见,使我们的心由尘染而清净,去除虚念,心住于一境,最终达到心境合一,心不住念,亦不住境。
这是一种修炼,更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将自我之性淹没于凝境、定心的禅境之中。
艺术创作中所追求的禅性,在获取形象和创作形象的过程中,能“正行道”,能“正知见”,其心轻安自在,化去自我意识,达到忘我、忘境的创作状态。
古今一切架上绘画形式是以服务于宗教和建筑为目的。在西方,水彩画作为一门独立绘画形式的存在,经过数百余年的发展与演变,产生出不少经典名作。
进入世界美术史上的水彩名家譬如英国的透纳、美国的查尔斯·雷德、怀斯、萨金特、爱尔兰的富兰克、斯蒂夫·汉克斯、詹·昆兹等大家,留给世人记忆深处依然是那些让人心动的经典名作、展现艺术家个人面貌和画风。
水彩画艺术传入中国百余年历史,经过引进、学习、创作与研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从周刚水彩人物、静物和风景作品,尤其大场面的人物场景作品极具冲击和感染力。
其实尺幅大画面水彩作品不好把握,采用大色块、点线面的造型难度更大,从周刚数件大幅人物场景作品,特别是表现矿工人物内容的场景作品,画中众多人物组合个性鲜明,对人物面部表情及个性的刻画独具情调。大墨色线大色块面的深入刻画成为了作品的亮点。
画家对水彩画材熟练地掌握、充分发挥出水和彩的渗透、纸质的肌理性能,色墨线的穿透作用下呈现出更强烈的视觉效果,形成鲜明对比具有强烈的表现主义倾向,展现艺术家独特的审美个性及画风。
“面对一张白纸,正像是一座高山峭壁横在我们的面前,山高不见顶,宽不见边”。
我们画面中的每一个形都与画面中无形的东西有关系,处理好无形的东西,那些有形的东西才有价值。
艺术创作所追求的禅性,并没有任何的神秘主义色彩,它需要创作者更强调脚踏实地的创作与艺术实践”。
老子曰:“可寄于天下”、“可托于天下”。创作者需要有这样的心境。诗意、淡定、超脱之精神境界。
艺术是自我批判和自我解放的过程。正如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一书中所指出的:“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我们的观察角度和创作角度决定了我们艺术作品的角度和艺术作品的质量。艺术作品的成就在于艺术作品是有情有义的,充满精神力量的,艺术家个人去利害得失的真切体验和表达。
我们将“禅性”融入创作中、实际是一种超越界律之间的心灵体验,是超越了平常,又回到平常世界的创作体验。
若绘者以“坐禅”之状态投入创作,完全进入一种无限制,无边际的佳境之中。让心更清净,更专一,更容易辨识真伪。
禅不是科学,不是宗教,禅性是一种创作体验,是艺术创作境界的升华。
创作者需要有定力,一种文化、思想、形式、表达的定力。
周刚水彩创作现象属于世界水彩业界的个案。出生于陕西,上学于中国美术学院的周刚是在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优秀美术家。在美院肩负教学、本专业重要岗位上的中坚骨干,多年中对水彩艺术的探索与创作活动,获得成功令业界注目。
艺术家简介
周刚,年生于陕西,祖籍山东
学历:年中国美术学院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至今
年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班毕业
年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年中国美术学院水彩高级研修班毕业
任职: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学院水性材料绘画工作室主任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水彩画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多次担任全国水彩画、粉画评委
著作:《水彩画研究》、《水彩技法》、《中国水彩名家技法》、《工艺美术》、《广告创意》、《素描表现技法》、
《建筑、环境计色彩篇》、《设计基础水彩画水粉画》
《水彩画》、《长短相形——中国水彩艺术论文集》
论文:在《新美术》《美术》《美术观察》《亚洲艺术家》《艺术界》《水彩艺术》《中国水彩》《艺术财富》《艺术前沿》《书画名家》《艺术名家》《中国美术》《美术大观》《装饰》。
文图:由东京地球村美术杂志社提供
图:艺术家周刚写真。图:艺术家周刚作品系列1。图:艺术家周刚作品系列2。图:艺术家周刚作品系列3。图:艺术家周刚作品系列4。图:艺术家周刚作品系列5。图:艺术家周刚作品系列6。图:艺术家周刚作品系列7。图:艺术家周刚作品系列8。图:艺术家周刚作品系列9。图:艺术家周刚作品系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