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美术馆东街22号,矗立着一座“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在这个精神家园里游走,你常有认知被挑战的体验。换句话说,它在拓宽着你知识的边界,不断在陌生的领域为你点亮好奇心。于是,我们智识的半径不断扩大,愈发懂得享受被智慧滋养的快感。
三联韬奋书店(中国美术馆店)。本文图片除注明外,皆为三联书店提供年11月5日,三联书店创始人邹韬奋先生诞辰百年纪念之际,秉承其“竭诚为读者服务”的店训,“北京三联韬奋图书中心”正式挂牌营业,致力打造“融汇多元文化的新型书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前身是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分别创立的生活书店(年7月开张)、读书出版社和新知书店。年三店合并,正式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年并入人民出版社,年恢复独立建制,年加入中国出版集团。在不同的时期,三联书店都投身时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展览现场为庆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成立90周年,书店特举办展览,再现90年风雨历程,回溯“一本书的诞生”,致敬三联书店先贤和历代同人,感谢支持、鼓励三联书店的广大作者和读者。展览共四个展区——图书档案陈列区、店史馆区(馆区的专题报道另见)、观众互动区、视听展区。在图书档案陈列区,书店选取了十种图书,并首次公开展出部分原始档案,参观者可由此一窥编辑工作的“内幕”,想象图书诞生过程中的劳作与欢欣。而在观众互动区,特设互动留言墙、合影造型,可以写下真心感言,亦可留影纪念。在视听展区,可观看呈现三联书店90周年历史的精彩视频,分享多位作者的深情回顾和美好祝愿。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展览免费提供特制主题明信片,供读者诸君在各区“打卡”集章。近日,澎湃新闻记者亲身探访美术馆东街22号,呈现展览现场。
展览特设互动留言墙、合影造型“三联出这样的书,很合适”步入书店二楼,转角就看到图书档案陈列区醒目的标识。除了在场的澎湃新闻记者外,还有多位读者观众正在浏览拍照。现场共依次摆放了十台展柜,第一个展柜右上角放置的是《中国兵器史稿》年出版样书。该书作者周纬(-),是民国时代的外交官和学者,也是中国乃至亚洲古兵器近现代研究史的开山奠基人。年,周纬曾作为国府代表团秘书,赴法国出席巴黎和会,后撰写《巴黎和会纪要》一卷。
读者观众在图书档案陈列区浏览。澎湃新闻记者王诤图“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据说,周纬少年时读侠义之书即倾慕削铁如泥的宝刀名剑,壮年后在欧陆游历,接触到各国收藏家所藏珍贵古代兵器,从此将大量精力投注于中国及亚洲各国古代兵器的研究探索,前后收集了几百件古兵器珍品和近万幅资料图片,这从他将在南京的府邸命名为“剑庐”就可见一斑。《中国兵器史稿》正是周纬穷三十年心力,收集文献史料,观摩兵器实物,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兵器的发展源流、形制演变与制作工艺,汇集兵器实物图片数百幅,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古代兵器史的拓荒之作,实乃古代物质文化研究领域不可替代之经典。
《中国兵器史稿》的书稿档案除了初版样书,展柜中还呈现了《中国兵器史稿》的书稿档案。这包括支付稿费通知单和著作出版物合同。从早已泛黄的纸页上,观众可以看到当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公章。以及当年书店所在地,北京东总布胡同十号——原来,年9月,第一届全国出版会议召开后,三联书店被拆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与其他出版社和机构合并,三联书店的品牌则以人民出版社的副牌保留下来。年,在胡乔木的建议下,中宣部在给中共中央《关于改进人民出版社工作状况的报告》中提出,要在人民出版社内设三联书店编辑部,“有独立的编辑方针与计划,以充分发挥现有的著译力量”,有别于人民出版社主要出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三联书店应当更多出版社会科学其他古典著作的译本”。
《傅雷家书》书稿档案展柜。澎湃新闻记者王诤图在《傅雷家书》书稿档案展柜中,分别摆放着该书年初版、年版、年增补版以及年的初版纪念本。据了解,三联书店出版傅雷的著译作品始于年。那年傅雷完成了他的译作《约翰·克利斯朵夫》,皇皇四册,由生活书店的分支上海骆驼书店出版,随后又出版了他翻译的《高老头》《贝多芬传》等。改革开放后,傅聪第一次回国时,三联书店的负责人范用从楼适夷处了解到,傅雷生前曾写给傅聪百余封长信,内容很精彩,即从傅敏处取得原件,动员他把这批信整理发表。后摘录编成一集,约十五万字,名为《傅雷家书》。并邀傅雷老友楼适夷先生作序。楼适夷先生一气呵成,在范用还未上班的清晨,交来一篇充满深情厚谊的《读家书,想傅雷》。对于出版傅雷的家书集,他们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急不可待”。范用还说,这本书会对年轻人、老年人都有益处(怎样做父亲,怎样做儿子),“三联出这样的书,很合适。”
范用对傅雷、傅聪以及傅敏的介绍信函真迹。澎湃新闻记者王诤图四本样书一旁放着的则是三联书店时任总经理范用对傅雷、傅聪以及傅敏的介绍信函真迹。信函写道:”傅聪于五八年去国(他在国外期间),没有讲过对祖国不利的话,没有做过对祖国不利的事。四人帮被粉碎后,自动要求回来,政府也欢迎他回来,先后已回来三次,表现也是很好的。”作为名重一时的著名出版人,范用在业界人送雅号“三多先生”(书多、酒多、朋友多)。改革开放复出后,他接连有几个“大手笔”:一手创办了《读书》杂志和《新华文摘》。更促成杨绛《干校六记》、《傅雷家书》、巴金《随想录》以及陈白尘《牛棚日记》等书的出版。《傅雷家书》一旁的展柜内陈列的正是巴金先生(年11月25日-年10月17日)《随想录》年初版样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年1月,将首届中国国家图书奖颁给《随想录》的获奖证书复印件。
《随想录》书稿档案展柜。澎湃新闻记者王诤图“所示各点,完全同意”“公元年,在中国为明万历十五年,论干支则为丁亥,属猪。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纵是气候有点反常,夏季北京缺雨,五、六月间时疫流行,旱情延及山东,南直隶却又因降雨过多而患水,入秋之后山西又有地震,但这种小灾小患,以我国幅员之大,似乎年年在所不免。只要小事未曾酿成大灾,也就无关宏旨。总之,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
好一个“四海升平,并无大事”。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开篇,平易而实则暗流汹涌的春秋笔法,想必不少读者早已熟烂于心。这本似有魔力的小书,不仅刷新了时人对于历史学学术著作还可以这样写的观念,更令人恍然大悟,“历史学原来并不专恃记忆,它本身也成为一种思维方法。”
《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在年,由三联书店推出,可谓是当年出版界的一件大事。展柜内不仅摆放着这两本书的初版样书,还摆放着作者的《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年初版样书)。而一旁黄仁宇在年代初给三联书店时任总经理、《读书》杂志主编沈昌文先生的信函和赠书名单的致函(均为复印件),更能看出作家和出版人间的默契投合与惺惺相惜。
黄仁宇在年代初给沈昌文先生的信函和赠书名单的致函复印件。澎湃新闻记者王诤图黄仁宇在信中写道:“关于‘开场白’和‘卷尾琐语’内不适应于大陆的文辞不能照刊,事理当然。我提议另撰‘大陆版序’,不用‘卷尾琐语’,文字比较简短,以能在《读书》杂志先行刊出为宗旨。”在这封信的最下面,还标注有沈昌文在年1月6日的批示,“所示各点,完全同意。”提起改革开放后异军突起的三联书店,范用、沈昌文、董秀玉三位杰出的出版家就不能不提。说起来,范用属于老一代,而沈、董二人则算是中生代,但是人们总是习惯将他们三人相提并论。确实,对于创立三联这个“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的出版品牌,对于中国当代出版业的发展,甚至对于当代社会的思想启蒙,他们三人各自所起到的作用都很显著,论贡献也难分伯仲,都是在继承着三联书店创办人邹韬奋先生开创的老三联传统,并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年,三联书店出版社时任总经理董秀玉遇到了哈佛燕京学社社长韩南。一个出版人,一个学者,他们希望合作在中国国内出版一套有价值的学术丛书。董秀玉后来回忆说,“我们谈了20分钟,就把这事情谈好了。”这20分钟的交谈,促成了“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的出版。
创办于年的哈佛燕京学社一直重视学术出版工作,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曾出版《哈佛亚洲学报》,在燕京大学出《燕京学报》,在哈佛大学出哈佛东亚研究丛书。
在“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书稿档案展柜,陈列着该丛书从年到年间推出的五本出版样书。其中年推出的第一辑,是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专家是石昌渝的《中国古代小说源流论》。样书一旁陈列着丛书编委会筹组会议纪要(一)的原件,彼时(年4月25日)出席的学者和出版人有:厉以宁、刘世德、叶秀山、董秀玉和赵一凡。纪要宗旨和编选原则中先就明确,“丛书既以发展学术、帮助中青年学者出版优秀专著为目标,应当首先强调学术性与可读性。”
季羡林致董秀玉女士信函原件。澎湃新闻记者王诤图作为丛书编委会主任,北京大学东方语文教授季羡林并未出席此次筹组会议。半个多月后他亲自给董秀玉致信,先就表示主任一职令自己“诚惶诚恐”,“既然已是众‘望’所归,只好敬陪末座。”信中,季羡林还表示,丛书以中青年学者的作品为主,自己完全赞成。“但今天的老年学者也同样碰到出书难的问题……将来我们的事业发展了,可否也考虑为老年人出点书?”“生活书店是我们这类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年,三联书店恢复独立建制后,在出版宗旨上可谓中西并重——在那个思想解放的时代,书店一方面大量推出西方思想和学术的重磅作品,另一方面对中国的近现代学术展开系统的编辑出版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陈寅恪集》和《钱锺书集》。
《钱锺书集》(全十三册)书稿档案展柜。澎湃新闻记者王诤图“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日久,共三光而永光。”是学贯东西,一生中却不求一张文凭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年—年)的立身写照。在陈寅恪先生逝世五十周年之际,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曾以“陈寅恪与近代中国的学术与思想”为题,联合主办为期一天的学术研讨会。书店代表在会议致辞中特为提及,“如果说八九十年代的(对陈寅恪)第一拨研究热潮还只是发生在学界,那么年三联书店出版的《陈寅恪的最后20年》,更是让陈先生的高洁人格与不屈风骨走进了文化大众的视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成为了九十年代以来知识界的价值共识,陈寅恪这三个字也成为了一种精神和风骨的代名词。”
《陈寅恪最后20年》书稿档案展柜。澎湃新闻记者王诤图在《陈寅恪最后20年》书稿档案展柜中,除了陈列着该书的年初版样书,还放着一封作者陆键东致编辑潘振平(后曾担任书店编审,副总编辑)的信函原件。作者在信中很是谦逊,“您是书稿的第一阅读人(指全稿),您的意见我分外看重,长久留连在陈先生的世界里,我真有点担心陷入‘当局者迷’的局限里。”提到关于书稿的删减问题,作者也坦率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全书三十二万字,我意为删去二万字无伤大雅……许是我用情太深,不能自拔。”年,新世纪头一年,三联书店重磅推出《钱锺书集》(全十三册)。说起来,钱锺书(年11月21日-年12月19日)、杨绛(年7月17日-年5月25日)伉俪与三联书店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杨绛在晚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他们当年寓居上海的时候,经常去住家附近的生活书店读书看报,感觉“生活书店是我们这类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钱先生在此前后写作了《谈艺录》《围城》《人兽鬼》及《写在人生边上》等名作。
年,范用大力促成杨绛《干校六记》在三联出版,此后陆续推出她多部散文和小说作品,如《将饮茶》《洗澡》《我们仨》等;八十年代末,钱锺书则与董秀玉一起酝酿《中国近代学术名著》系列,十年后方得出版。在与三联几任掌门长期密切的交往与合作中,《钱锺书集》的拟议和筹划水到渠成。杨绛在代序《钱锺书对〈钱锺书集〉的态度》中简略提到了出版的三点初衷,其中第二点最为关键:“《谈艺录》《管锥编》出版后,他曾再三修改,大量增删。出版者为了印刷的方便,《谈艺录》再版时把《补遗》和《补订》附在卷末,《管锥编》的《增订》是另册出版的。读者阅读不便。出《集》重排,可把《补遗》《补订》和《增订》的段落,一一纳入原文,读者就可以一口气读个完整。”
在“钱锺书集”书稿档案展柜内,除了悉数陈列《谈艺录》(上下)、《管锥编》(四卷六本)、《宋诗选注》、《七缀集》、《围城》《人兽鬼》(合一本)、《写在人生边上》《人生边上的边上》《石语》(合一本)、《槐聚诗存》外,还展陈了杨绛致编辑孙晓琳(三联书店恢复独立建制后第一任编辑部主任,已退休)、冯金红(现任三联学术分社社长)的便签、外审专家陆谷孙先生致编辑冯金红的便签,以及编辑走访程毅中教授记录。
其中特别提及,“程(毅中)介绍古籍整理工作时有一通行作法:如清人著作中引述前朝文献,但与原文不尽相同,一般不去管。只是在引述中有重要出入,导致对立论有影响时,需要出校,注明情况。校勘工作针对的是用同一时期不同版本间的差异。举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中,使用明刻本,未见元刻本,元刻本作‘三数’,而明本作“三校”而证明这种情况应做一校注。”足见当年编辑针对再版重印《谈艺录》《管锥编》时的审慎和认真。
年杨绛过世后,三联书店曾在公号上发文敬悼:“怀着深深的哀悼与敬意,我们会继续做好杨绛和钱锺书先生著作的出版与传播。‘不官不商,有书香’,勉力坚守读书人的‘精神家园’。先生的厚望,谨记在心。”
“中国要走向世界,理所当然地要使中国的文化也走向世界”
年,中国大陆的“文化热”拉开序幕,短短四年间造就了“五四”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文化反思运动。以“走向未来”编委会、“文化:中国与世界”编委会、中国文化书院为代表的思想文化派别,以各自不同的文化立场和价值取向各擅胜场,相互对立、相互交叉又相互影响,共同锻造了80年代知识界由不同进路实现现代化国家转型的思想文化关怀。
年,是三联书店恢复独立建制三十周年,也是八十年代影响广泛的民间机构“文化:中国与世界”编委会成立三十周年。“三十年为一世”,“文化:中国与世界”编委会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相遇相知,共同合作,为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思想文化的建设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化:中国与世界》集刊是以甘阳为首(主编),编委会成员重要的思想阵地,虽然前后只发刊五期,但影响巨大,首印达到了今天不可想象的三万的印量。《集刊》开卷语豪气干云,典型地体现了80年代对“文化”的热衷和知识界的胸襟与气象,“中国要走向世界,理所当然地要使中国的文化也走向世界;中国要实现现代化,理所当然地必须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这是八十年代每一有识之士的共同信念,这是当代中国伟大历史腾飞的逻辑必然。”
年12月10日《光明日报》发布的系列丛书广告“文化:中国与世界”集刊书稿档案展柜,摆放着三份当时的相关函件。其中,“文化:中国与世界”第三辑稿费细目中写明:著作稿(10篇),千字元。想来,在该辑中写作《略论现代新儒家》的李泽厚、《鲁迅:先驱者心灵的探寻》的钱理群都会收到时年不菲的“润笔”。而在“文化:中国与世界”第四辑内容大要、出版意图的说明中,学者甘阳在“总编辑”一栏内亲笔签名。
“文化:中国与世界”第五辑发稿单与审读意见中,开宗明义写道:“所含稿件内容丰富,从哲学、逻辑学、历史、文学、直到建筑学。而且所议题目大多鲜见,例如《神秘主义与儒学传统》(陈来)、《风水观念与徽州传统村落形态》(张十庆),涉及到世界文化中的一些争论焦点和中国文化深厚的基础,读起来趣味浓厚,启发思路。”
在读图时代“但开风气”
20世纪90年代中期,伴随着方兴未艾的市场化大潮,“老”字头的物事重又引起人们兴趣,如江苏人民出版社的《老房子》、山东画报出版社的《老照片》系列等,均取得不俗的市场反响。三联书店敏锐把握到了这一动向,将目光锁定在了图文书领域。以图文的“新”形式,呈现中国的“旧”面孔,在其中如何不失三联出版特色,始终是策划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最终的成果,便是立足三联人文传统推出的“乡土中国”系列。自年至年,系列共出书十六种,开创了三联自主策划图文书的先河。不同作者将研究“乡土中国”不同区域的心得,以一种能为大众接受的方式讲述开来,再配以系列专职摄影编辑李玉祥的实景照片,用张弛有度的图文布局进行呈现,是丛书的标准做法。其中,《楠溪江中游古村落》一书出版后,双效俱佳,引得不少出版社竞相模仿。“读图时代”风潮即肇始于此,是“但开风气”这一三联传统的生动写照。
在“乡土中国”丛书书稿档案展柜中,就展陈着《楠溪江中游古村落》一书的发稿单,在编辑备注一栏写道:“作者提供了软盘,请照原稿修改处处理软盘中的文稿。”从中也可以窥见电子计算机软件排版时代的到来。而在《徽州》一书的出版意图中,责任编辑李玉祥开门见山:“故园作为中国人对家乡憧憬和乡土回归意识最重要的形象化对象,最能引起人们对昔日美好家园及童年岁月的缅怀。”
回顾当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至今仍在进行时。曾几何时,在“旧城改造”口号响彻全国的背景下,由于当时人们尚无文化上的自觉,大规模的城改是在“破旧立新”的激情中进行的。文化人忧患又无奈的“建设性破坏”便伴随其间。年出版的《城记》,便是时任新华社“城建口儿”记者王军,积十年之功而成的一部著作。
《城记》书稿档案展柜。澎湃新闻记者王诤图全书围绕20世纪后半叶北京老城的营建史展开,又尤其以五六十年代为重点,在查阅整理大量口述、档案、笔记、日记和论著等已刊或未刊材料的基础上,用年“梁陈方案”的提出、发酵和后续命运串连起这二十年间的重要城建争论、城市规划方案和老城改造活动,涉及若干历史节点。在其中,梁思成、林徽因、陈占祥和华揽洪等一批建筑师、规划师的人生际遇每每浮现于字间,令人唏嘘不已。在《城记》(作者王军最初将这本书命名为《城祭》,后改作《城记》)书稿档案的展柜中,摆放着当年责任编辑的审读报告。在图片甄别、筛选一栏写明:“书稿初稿作者没有打算放置图片,仅仅作为社会学调查报告出版。但编辑考虑到全书的主题,以及图书的市场前景,建议用图文书的方式来表现这段历史,并建议作者放弃了学术化的写作方法,采用作者擅长的新闻体,这样适应的阅读群体和范围就大大增加了,并且图文并茂的形式更加赏心悦目。”
盖章!“既是昼夜劳作的象征,也是黎明与进步的隐含”
在图书档案陈列区最后,店员还悉心地为读者、观众准备了集章处。在干净整洁的桌面上,大家可以把选购的图书或者特制的主题纪念明信片上盖上三联书店经典的logo——据了解,在书店总管理处迁入北京后,由曹辛之先生根据生活书店店徽进行了重新设计:三联店徽仍用圆形图案在一个上下椭圆的图案中,三个劳动者挥锄扬镐,同心协力开垦着知识的处女地。
集章处和肯特为《白鲸》所做插画三个站在一起的劳动者更显示三家书店的正式联合。画面上略去原来的弧形光芒,而在劳动者的斜上方增加一颗光芒普照的五角星,使整幅小图在动态中趋于稳定,动静结合,有一种稳重感。这一小星的喻意就更为明显了:既是昼夜劳作的象征,也是黎明与进步的隐含。在劳作者下方是一条横线,代表着大地。横线下写着“三联书店”。整幅小图构图清新雅致,留白处给人以想像,图案的线条流畅简洁,也可见设计者的功力。新设计的店徽,解放初期曾作为书店工作人员佩戴的证章,同时它也作为出版标记一直印在三联书店出版的书刊上。集章处背后的墙壁上,一位拿着行囊的男士正昂首阔步,他的对面则是一位同鸟儿亲吻的女士,版画设计典丽雅致,又略带一丝乡愁。年,也是著名的画家、作家、冒险家洛克威尔·肯特诞辰周年,三联书店新近推出的《肯特》正是献给所有热爱艺术、热爱书籍读者们的又一份用心之作。版画内容即是从画家为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代表作《白鲸》创作的插图中选取。
《肯特》(水洗牛皮软精装)[美]洛克威尔·肯特作汪家明冷冰川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小说中,作家借他人之口质问白鲸莫比·迪克,亦可视作对大自然无常力量的礼赞,“你一向遨游海底。在海底,多少未曾留下姓名的人被遗忘,多少坚实的船锚锈烂在水乡,多少船队折戟沉沙,多少心底的希望泡了汤,多少雄心壮志被埋葬。在它那快船活动的天地间,在它那凶残野蛮的舱房里,有成千上万的淹溺者的白骨做了它的压舱物。那可怕的水乡是你最亲爱的故乡。你曾畅游于潜水器和潜水员从未到达过的地方,在那里你曾躺在水手中间与之共眠。在那里,你看到,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宁可葬身鱼腹,你目睹许多相爱至深的恋人紧紧拥抱着,从烈光熊熊的船上跳入大海心贴着心地淹沉在汹涌的波浪中,在上天赐给的不公和虐待中,他们却信誓旦旦,彼此忠诚。”
展览时间:8月31日至9月30日
每日展览时间:9:30—21:00
展览地点:三联韬奋书店·美术馆店(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
主题明信片领取地点:一楼收银台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