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辨识自我?
“记忆”是其中一种答案。
然而,记忆是一种扑朔迷离的介质,具有多元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蜚声国际的汉学家、耶鲁大学荣誉教授史景迁(JonathanD.Spence)于年12月26日辞世。他曾撰写《利玛窦的记忆宫殿》一书,具有开创性地阐述了利玛窦这位西方传教士如何在中国使用“记忆宫殿”之法以及他的传教过程。“利玛窦说对于每件我们希望铭记的东西,都应该赋予其一个形象,并给它分派一个场所,使它能安静地存放在那里,直至我们准备借助记忆的方法来使它们重新显现。”
利玛窦用“记忆宫殿”去记住事物。与他异曲同工,艺术家刘野借助记忆和作品的画面空间构造了一个迷宫:不同的记忆将是不同的线索,每一种解读都是一个迷宫的出口。本次“现代的脉动:宝龙艺术大展”呈现了艺术家刘野的两件作品:《第二个故事》与《我的老师的记忆》。它们形成了一个轮廓,我们试图透过这个记忆迷宫,去看见刘野。
在“现代的脉动:宝龙艺术大展”1号圆形厅展出生于年,刘野是中国当代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他的作品乍一看上去,似乎通俗易懂,容易勾引出观众的浅层反应,但也经得住驻足于作品前花上半天时间细细品味,引发深层共鸣。这正是因为刘野的画其实是一个拥有多重出口的迷宫。他将层层叠叠的技法和浓厚的感情简化,包容进那些看似简单的笔触、清晰明了的构图和泾渭分明的色彩中,让观众可以徜徉与搜寻属于自己的出口。
艺术家刘野就像《竹子竹子百老汇》在SperoneWestwater画廊展出时,刘野选择了一个具有野心的展出位置:“有一大面墙,而墙与楼梯之间的空隙却很窄。我意识到,如果我在那里画一幅巨大的画,你不能后退,也不能逃走,”他说,“你就会在里面游泳。”
《竹子竹子百老汇》布面丙烯
×cm×91-展出现场
图源:SperoneWestwater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