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变化,关系着城市的兴衰。
有一个相悖的点是,城市经济越有活力,吸引的人口越多,人均指标却越落后了。就像年的温州,年的金华,普查人口大量增加,人均GDP大幅后退,到底是更好了还是更差了?
金华的人均GDP落到了温州之后在我看来,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外来人口的数量,更能反映一座城市的经济活力。
所以,人口比GDP更重要。
从七普的数据来看,温州各县市的人口增长有快有慢,我们可以试着分析一下背后的原因。
一、人口增长较快的地区
温州人口十年增幅最高的区县是洞头、文成、龙港。
增量最多的县市是平阳、瑞安、永嘉。
注:洞头数据均包含瓯江口,龙湾数据均包含浙南产业集聚区。
1、洞头(包含瓯江口)——35.89%
洞头人口的大幅增长很好理解。瓯江口从十年前的滩涂转变为一片开发中的热土。工业园区、学校、住宅。。。大规模的造城运动带来了大量常住人口。目前瓯江口的开发仍处于起步,相信接下去的十年,人口还会有大幅度的增长。
2、文成——35.88%
文成的人口增幅直追洞头,让人意想不到。有人分析这是因为全球疫情的影响,不少华侨返乡,所以年以来侨乡的常住人口增长较快。另一个侨乡青田的人口大增51%,似乎也印证了这个观点。
3、龙港——17.35%
龙港前几年的人口数据一直不太乐观,抽样调查显示的常住人口都要比年的普查人口数据低,所以即使设市之后,龙港也不被很多人看好。七普为龙港正了名,人口比年的数据大增7.6万。龙港的人口并没有流失,而是在快速增加。究其原因,我觉得龙港和鳌江作为区域中心,还是能成为瓯南最具吸引力的城镇。
4、平阳——13.33%
平阳是十年来温州地区唯一一个人口增量超过10万的县市,为温州的人口增长做出了最大贡献。
平阳城镇与乡村的精细化都做的不错。宜居的环境和较低的房价,对周边县市的人口很有吸引力。比如不少瓯南地区的人把鳌江作为买房置业的首选,一些瑞安人会把房子买在离瑞安市区不远的万全镇。海西镇也从一片滩涂转变成了一座繁华热闹的工业城镇。
平阳昆阳5、瑞安——6.69%
作为温州人口最多的两个县市,瑞安乐清多年来常住人口一直不相上下。七普让瑞安人口增加了8万多(相比年),拉开了与乐清的差距,成为温州首个人口超万的区县。
为什么近年乐清的经济发展势头更好,但瑞安的人口增长更快呢?我猜想还是与瑞安有一个强大而联系紧密的市区(包括塘下)有关。更大的城区发挥着更大的集聚效应。现今围绕着瑞安市区的建设量很大,城市扩张比以前快了很多。若不是房价涨的过高,瑞安的常住人口会有更多的增加。乐清的强镇分散,中心城区虽然建设的不错,但广大村镇的规划建设较为混乱,是一大弊病。
瑞安飞云江两岸二、负增长的市区人口
除了洞头人口大幅增长外,温州的老三区人口全部负增长,三区常住人口总共减少16万,首善之区鹿城更是凭一己之力,减少了12万。
受市区拖累,温州十年人口仅增长45万,十年累计增幅不到5%,大大低于省内其他地市。
这样的结果,给了网络又一个唱衰温州的机会,“温州不行了”的声音此起彼伏。
那么,温州真的有这么不行了吗?
市区人口大跌的原因
温州作为普通地级市,在经济没有大的起色的情况下,对人口的吸引力下降是不争的事实。但探究一下市区人口减少的原因,会发现温州没那么不堪。
十年来对温州人口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减员增效”与“大拆大整”。
年的人口普查让温州常住人口增长了上百万,导致人均GDP直接浙江垫底,这让号称浙江第三城的温州脸面无光。那时候大量的务工人员涌入温州,我们一度认为人多是负担,劳动密集是经济不发达的体现。
于是年到年,温州在各大工业区开展了减员增效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鹿城区的双屿街道。号称“中国鞋都”的双屿,原来挤满了来自中西部的务工人员。减员增效之后,务工人员数量由年的34.8万减少到年6月的25.7万,驱散了9万多人。
不仅双屿,一年之内,全温州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2.9万,在此之后,温州的人口增长始终缓慢。我们花了足足四年的时间,到年才恢复到年的人口水平。
减员增效之后,大家才逐步认识到人口的重要性,减员增效不再继续实施。但随后的大拆大整,继续了减员增效的驱人效果。
年开始,浩浩荡荡的大拆大整在温州各地上演。短短几年间,温州几乎拆掉了半座城。
是的,毫不夸张,半座城!
从上面这张天地图影像可以看出,除了老城有所保留外,市区其他区域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拆迁。这张图还不是最新,现在拆掉的地方比图中的还要多。
这拆掉的半座城,是温州外来人员最多,人口最密集的区域。根据移动手机信令监测数据,年温州列入“大拆大整”攻坚计划的55个村人口大幅下降,平均降幅为37.9%,其中外来人口净减少47.2%,劳动力人口减少近40%,1/3迁出人口离开温州。
“减员增效”只局限在工业区,“大拆大整”则是全城性的,威力只会更大。我相信这众多被驱散的外来人员当中,很多本没想离开温州。
所以温州市区人口负增长,并不是像东北那样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吸引力下降是部分因素,但根本原因还是以上的运动造成的阶段性阵痛结果。
看看七普当中浙中南的其他城市,金华市区的十年人口增长率为36%;衢州市区为12%,占衢州人口增长的63%;台州椒江区的增长为26%,市区占全市人口增长的40%;丽水市区增长24%。各市的市区都是人口增长的主力,至少比一般县市都要增长的好。这是中心城区都会有的优势。温州市区如果没有经历以上的运动,实现人口增长完全不是问题。
如果按照最低的衢州市区的增长速度12%计算,温州市区的人口会有万。温州全市也能突破万人口。
三、反思
但历史没有如果。无论是什么原因,市区人口流失的结果已经造成,因此而起的唱衰,对温州的招商引才都是不利的。写这些文字的目的,不是为了开脱,而是为了反思。
现今,减员增效已经成为历史,但温州的大拆大整还在继续。
温州今后五年的拆改计划,78个村将拆迁对于大拆大整,我首先是支持的。破败的城中村已经非常不符合现代的居住要求,数量过多对城市面貌的影响也非常大。对它们进行更新是城市发展的必经过程。
但城中村需不需要那么快地消灭殆尽,我持否定的意见。
第一就是会导致人口流失过快。这已经被证明。温州现在的城市发展仍处于大开发阶段,一大批的建设者们需要低廉的住房。大规模拆迁,需要安置的不仅是房屋的所有者,还要对房屋的实际居住者多加考虑。没有相近的低廉居所供选择,生活成本大幅提高,离开就是必然。而驱散人口只需短短一瞬,想要再聚集人口,则要困难的多。
第二就是建设步伐跟不上拆迁步伐。温州过去几年拆掉的大量村庄、老工业区,不少至今还没开始建设。比如龙湾的扶贫开发区,年就已拆干净,现在却仍是一块荒地,晒了四年的太阳。这些未使用土地也让城市看上去格外荒凉。
拆的太快,不仅人口流失了,产值下降了,没有及时利用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所以能不能先有充足的谋划,妥善的安置,再来拆迁呢?
放眼国内,一线城市都始终保留有大量的城中村来吸纳低收入人员和刚落脚的年轻人。
深圳,国际大都市,高科技和现代化的代名词。但其实深圳的背街小巷中隐藏着很多城中村。深圳的城中村不像温州的城中村那样脏乱差,虽然环境仍显拥挤局促,但大多数在整治之后干净整洁,规范有序。这些城中村是深圳最繁华热闹,最具烟火气和人情味的地方。城中村体现着深圳的开放与包容,让收入不高者在深圳也能过的比较好。
温州的一些城中村其实也繁华热闹,比如瓯海的龙霞路两旁,聚集着大量务工人员。街道的人气非常好,只是房屋有些破败,如果能整治一下,也会成为对外来人员很友好的城市居所。
贴几张温州境内的村庄、老房改造:
瓯海山根艺术村,老民居改造成各种富有创意的房子
瑞安万松路旁的民居改造,增添了城市的趣味和个性
平阳鸣山村,传统村庄也可以改造得非常宜居
并不是所有的城中村都要拆,改造的好,古朴民居比现代住宅更能增添城市的魅力。
四、后拆迁时代
都说温州的中心城市比较弱,对周边区域的吸引力不强。那么拆迁之后,要进行怎样的建设才能让城市更有吸引力呢?
在我眼里,中心城市必定是一个比县城更多元精彩的世界,而不是一个放大版的县城。这里的人口成分更加复杂,五湖四海的人在这相聚;有更加热闹繁华的商业,有县城没有的大小品牌;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更高,有一些新奇的建筑,丰富精致的景观,快速便利的交通;还有更多样的娱乐和游乐场地,不同社团举办各种活动,能看到更多的音乐节演唱会、体育赛事、节庆展览等等等等。
这些方面温州有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和县城拉开差距呢?
至少有些方面还没有。比如众人吐槽的CBD;比如同样是湿地类公园,建了十几年的三垟湿地,水平还不如两年建成的乐清清和公园。
提升吸引力,光喊口号不行,需要实实在在的投入。
若能积极反思,主动调整策略,我对温州人口的发展还是抱有希望的。
温州或许不能成为高精尖人才竞技的舞台,但可以努力成为普通百姓们安居乐业,过好小日子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