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游客出门,自动屏蔽各种博物馆,觉得这是小学生该去的地方。这想法搁以前,也有几分道理;现在你还这么想,你就OUT了!
平顶山哪里好玩?白龟湖湿地公园周末散心不错,去多了就觉得没意思了;山顶公园爬楼梯健身挺好的,只是上到山顶的一瞬间就只剩失望;香山寺是个好地方,可惜去一次交一次门票钱,就不能到文物古迹那里再收钱吗?
上面这几个地方,平顶山的老铁们该去都去过了吧?其实,还有一个每个平顶山人都该去打卡的地方,这就是平顶山博物馆。
你没听说过?那不奇怪。平顶山博物馆年才开始筹备,年年中才开门迎客的。但年轻不等于幼稚,平顶山博物馆现在是个国家4A级景区,同时还是河南博物院的分馆。年,年仅六岁的平顶山博物馆就被认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平顶山博物馆在平顶市新城区、长安大道旁边,距市政大楼仅约三百米。附近值得一游的地方有不少:南面过了路口就是白龟湖湿地公园,大门对面是平安广场,再过去是平顶山美术馆,北面是市花月季公园和祥云公园。这些小景点就像是个旅游景点“大礼包”,看完了博物馆,依然有景可观。
平顶山博物馆免费开放,但进门要刷身份证,别忘了带;儿童可由大人领进去。每个身份证每天只能用一次,所以,没参观完可别走出来。博物馆的开放时间是每天的上午九点至下午5点,下午4点以后就只许出不许进了。须注意的是这两点——几乎所有博物馆的传统,一:周一闭馆;二:照相别开闪光。
先说说博物馆的布局吧。楼挺大的,不熟悉的童鞋第一次去可能会蒙圈。
博物馆的主建筑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操刀设计的。在霞客看来,这伙人没搞砸招牌,设计得不错。造型的灵感来自竹简,外墙体就是一条一条的竹简形状(为啥是弯的?设计成直的显得设计师没水平不是?)。
主建筑分上下三层,其中一层、二层的南头和北头各是一个大展厅,共四个,分别是不同的主题展览;中间则是博物馆的其它职能部门。第三层是城市规划和发展的相关展览,多是一些图文资料和沙盘模型。电梯北侧为上行,南侧为下行,因此,参观时最好从北面一楼的二号展厅开始单向前进,向上转一圈,然后从南面下来。
下图为一楼大厅中央的老鹰木雕。
下面介绍平顶山博物馆的各个展厅。想看平顶山的图腾神器——玉鹰的朋友,请直接拉到底,或改天亲自造访该博物馆。
一二层的四个展厅,大致是按年代安排的。因为不同的年代,文化差异极大,显著的文物的类型也不同,所以说成按文物类型安排的也不为错。
一层南为一号展厅,主题为“山下故原”,展览内容为石器时代的文物,这些文物年代跨度极大,多数是化石、石器、陶器、骨器。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加之优质文物被高级博物馆征走,所以多数都残缺不全。
化石:
陶器:
石器:
有趣的古人生活场景: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本来是在平顶山汝州市出土的,现收藏在国家博物馆,所以这里只有一个仿品:
一层北为二号展厅,主题是“应国印象”。应国是西周时期的一个姬姓小国,统治区域与现在的平顶山境大致相当。上世纪末期在平顶山境内出土了大量应国文物,其中包括玉鹰。因此,应国几乎成了平顶山市的代名词。由于那批文物数量多,质量高,因此,二号展厅的全部文物都是来自应国墓地,以青铜器和玉器为主。
这个展厅值得多说两句,谁不来看才是真正的“吃亏上当”。虽说应国是个名不见经传的蕞尔小国,但应国古墓出土的文物真是高大上。青铜器虽被高等级博物馆拿走了一些精品,但博物馆里现存的,不论数量还是质量,仍然让人惊讶。青铜器中,不乏有铭文的,大的,特别精美的。另外,这些青铜器还有大量成批、成套的,多数都保存得很完整。
由于前面霞客专门具文,介绍过平博的青铜器,所以这里不再赘言,感兴趣的朋友请点文末的链接。其实应国墓地的文物不止是青铜器,其它种类的文物也有很多,且不乏价值连城者。
玛瑙、玉器饰品:
编磬,与编钟一样,同为古代的大型乐器:
这里还有两组极为传神的蜡像,展现了古应国的礼仪场景。
二层北是第三号展厅,主题是“楚汉文明”,展品也以青铜器为主。这些展品的很大一部分,仍然是来自应国墓地(应国墓地的墓葬有数百座,有一些是秦汉时期的);来自父城、叶邑等古城旧址的也有不少。垂鳞纹升鼎、编钟等文物,也是不能不看的稀世珍宝。
垂鳞纹升鼎,文饰极尽繁复之美:
汉代铜刀:
汉代铜镜:
二层南是四号展厅,主题是“唐宋遗韵”,展品以瓷器为主。其实这个展厅的展品较为薄弱,陶瓷类展品的品相一般都不高。
精美的珍珠挂饰:
金代的彩釉碗:
宋代的黑釉瓷器:
第三层基本上都是展览区域,不划分展厅。展览从多方面展示了平顶山的历史、风物、城市发展历程、城市规划等内容,而没有文物展览。中间的平顶山市全貌的沙盘如同飞机上俯瞰大地,令人震撼,让人油然而生一股豪迈之情。
最后,给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平顶山市的图腾文物——玉鹰来一组物写吧,相机玩得不好,见谅。这件文物在一层北展厅(二号)的最里面、中间放置的一个展柜里。
霞客只是半个平顶山人,学识有限,说的如有不妥,欢迎留言批评;说得恰当,欢迎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