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凡十年江门侨都赋能,文化铸魂绘就诗

                            

金秋十月,云淡气爽。走进开平塘口镇强亚村,古色古香的碉楼、居庐点缀在稻田和青山绿水之间,一幅优美的生态画面引人入胜。得益于“开平碉楼与村落”这张世遗名片,强亚村近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侨心回归,村强民富。

强亚村的发展无疑是江门文旅发展的缩影之一,中西合璧的碉楼建筑,凝聚着百年侨文化的厚重积淀,有着乡村自然景观的钟灵毓秀,更有着十年来与时俱进的文旅新声。

祖宅村属于塘口镇强亚村委会。黄健源摄

仓东基地。彭伟宗摄

侨都赋能,文化铸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文化和旅游工作取得新成就。十年来,在江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广电、旅游的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坚持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侨乡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繁荣发展,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

——这十年,文化产业发展可谓“日出江花红胜火”;

——这十年,旅游产业发展可谓“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十年,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诗意共远方。

从历史走来,向未来奔去。在竞相发展的文化大舞台上,江门正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目光,成为越来越多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数说成效

文物保护

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多处,其中新发现处,复查文物数量居全省第一,登记总量居全省第二。全市已核定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50处、市(县)级处。全市已录入并上传至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藏品数据5万多件/套,登录数量居全省第二位。

截至年9月,我市有各级非遗项目共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26项。在世非遗传承人共人,其中国家级2人,省级17人。

文化公共设施

全市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全市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实现全覆盖,行政村(社区)全部建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全市“粤书吧”达到25座,数量居全省第一。

文旅品牌

全市共有33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48个省级旅游品牌项目。

全市累计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条、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县1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和示范点23个。

全市共有4个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5个村获评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4个镇获评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9条乡村旅游线路入选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名单。

寓教于游

传统文化“活”起来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这是对江门历史文化资源最好的概括。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加大了文物保护力度和文物利用。截至目前,全市核定公布不可移动文物多处。

陈白沙祠、开平风采堂、司徒美堂故居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门甘化厂制糖分厂入选国家工业遗产名单,是全省现有的3个国家工业遗产之一;开平立园、新会金牛山华侨义冢等多处文物点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增红线女故居、龚昌荣故居等一大批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直以来,江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推动文物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获得新成就。一个个被保护、利用的项目便是最亮眼的答卷。

翁丹萍摄

走过十年,我市丰富的文化遗产找到了新的呈现形式、表达方式,收获了更丰富的时代价值。

广袤五邑大地上,星罗棋布的文化资源正在转化为一个个寓教于游的红色景区,成为广大党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加强党性修养的有效载体,成为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接受红色精神洗礼的生动课堂。鹤山市宅梧镇靖村的余氏宗祠是清代建筑,亦是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这座百年老建筑,以展馆内翔实的史料和图片展示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的战斗历程、部队成立的场景;台山海口埠曾是百年前台山华侨出海创业的起点,如今正默默诉说着华侨筚路蓝缕、爱国爱家的故事……

余氏大宗祠。图源江门日报

博物馆、美术馆等场馆策划多项活动,通过系列线上、线下活动,生动展示传统文化、文物背后的故事,让藏品“说话”,让文物“活”起来。去年4月,我市《侨心向党同心圆梦——五邑华侨与中国共产党专题展》入选“中宣部、国家文物局联合推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精品展览名单”,是全省入选的三个精品展览之一;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与江门市委宣传部、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首次联合举办《家国情怀寄尺素——江门五邑银信(侨批)展》展览直播,利用“云端”为海内外公众奉上直播的“银信文化大餐”;5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目录,江门市美术馆《井喷的时代——中国侨都(江门)—华侨华人美术历史文献展》项目入选,是我省唯一一个地级市美术馆入选项目。今年,该项目入选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优秀项目,是近10年来广东省地级市美术馆第一次获此殊荣。

罗开传摄

文物“活”起来,融入现代生活。启明里是江门城区13个百年华侨古村落之一,经过活化更新,如今已经是江门新的文化地标,是市民、游客打卡的好去处。“大家在这里温习城市历史,走进其中,就好比走进一条时光隧道”。此前,“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主持人陈贝儿来到启明里时曾如此感慨。

周华东摄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在传承侨乡文化,加强文物保护与利用中,我市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不断走进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活”起来“火”起来了,一幅经济社会与历史文物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正在侨乡大地铺展开来。

侨都赋能

侨文章“写”起来

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收藏着数万件海内外华侨实物和史料,置身其中,仿佛在翻阅一部看得见的历史。今年8月,升级改造的市侨博馆新馆开放参观。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是江门市重大文化项目和民生工程,是江门市委、市政府推进“侨都赋能”工程,打造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平台的重要载体。

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周华东摄

当下,江门正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全力做好新时代“侨”文章,全力推进“侨都赋能”工程,高水平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在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展现侨都担当。

高屋建瓴,一幅与“侨”有关的新画卷正在五邑大地描绘。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正式印发《江门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设方案》,市政府出台《江门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三年行动计划(—年)》《江门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方案》。

谋之而后动。江门被赋予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的重要使命,已初见成效。

——加强对侨乡文化的保护。创建国家级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正扎实推进中,增强与华侨华人沟通,增强他们对“根、魂、梦”的认同感。

——侨文化名片不断被擦亮。“侨心向党同心圆梦——五邑华侨华人与中国共产党”专题展被纳入“中宣部、国家文物局联合推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精品展览名单”,“家国情怀寄尺素——江门五邑银信(侨批)展”在北京、广州等地展出获得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4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