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这条路新艺术市场下的职业定位讲座

年,伍艺空间创始人文心发起了贵州艺术高校系列交流讲座活动,主题先定为:新青年、新艺术、新市场,后改为:艺术这条路——新艺术市场下的职业定位。

年4月18日,做客贵州大学美术学院;

年5月10日,做客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年9月19日,做客贵阳学院美术学院。

以下内容,根据贵阳学院美术学院讲座实录整理。两小时讲座,中场无休息,整理下来将近两万三千字,共分为七个部分:对艺术的基本认识,学习艺术为什么,新青年新艺术新市场,伍艺空间的经营实践,何谓艺术审美教育,如何理解今天的艺术生态,艺术专业的职业发展建议。

开场白

非常感谢贵阳学院美术学院彭承军院长能够邀请我到贵阳学院来跟同学们交流!今天其实不是讲座,就是想来跟同学们聊聊天。为什么发起了这样一次交流活动?其实跟我这几年进入艺术行业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年夏天,我有幸从杂志行业转入艺术行业,一晃就是六七年过去。

尽管可能很多人都觉得,贵阳并没有艺术这个行业。但我还是感谢有这样一个契机,让我这几年能够做一些跟艺术相关的事情。今天来这里跟大家交流,更多的是我这几年在这个行业里面的一些心得和感受。为什么选“艺术这条路”这个标题?其实也跟我当初进入这个行业的一次经历有关。记得年我刚刚从杂志社出来,那个时候延安东路有一家旧书店叫五之堂书店,当时我在那家书店楼下尝试做了一家画廊——五之堂画廊。

当时为了做好这家画廊,我还是花了不少心思。我不是艺术专业出身,也不像你们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是美术学院艺术相关专业。我也没有艺术相关工作的资历和沉淀,进入这个行业纯粹是因为喜欢。当时我就想,开一家画廊,总要有个开业仪式对不对?既然是画廊,那就做个画展。因为之前在杂志社编写艺术专栏时接触过几位艺术家,于是我想能不能搞一次作品征集展呢?这个展览最终征集到几十位贵州艺术家的上百件国油版雕作品,并在年7月28日顺利开展。开展当天,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谌宏微先生还赏光出席做了主题发言,表达了对民营画廊的鼓励之情。尽管这家画廊开了半年就关门大吉了,但这次经历对我后来影响很大。尽管这次展览过去了这么多年,回忆起来总是令人愉快的。因为征集作品时接触到的艺术家都热情回应了我,他们把自己的作品交给一位艺术行业的闯入者和无名小卒,那种信任真的是无以言表。尤其是贵州油画家赵竹老师,把他一百多件速写作品和几张油画作品交给我时,甚至连收条这茬都全不放在心上。

实际上,当时我进入艺术行业,一是误打误撞,二是——早了一点。我当时在画廊开幕展上提出“全民艺术节”的概念,但那时候对于贵阳大众来讲,消费艺术品还是一件特别陌生的事情。也许在一些比较小众的圈子,比如说艺术家周围亲友,或者一些新兴中产阶级群体,可能会有艺术品收藏的概念,但对于大众来讲的确还比较遥远。说实话,直到今天为止,艺术消费在贵阳依然还是一个“伪存在”般的市场。

画廊因经营打不开局面而被迫关闭,我当时的确心有不甘。我是那种做事比较坚持的人,一旦喜欢,绝不轻言放弃。我想,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活法?让我能够继续留在这个我所喜欢的行业里面。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伍艺空间。当时的想法是,租一个场地做一个艺术空间,扶持一些年轻人搞艺术创作,同时利用自己媒体工作的经验和人脉,开展艺术定制业务,就算是以商养艺。

其实,那一阶段的我,大约跟两三年以后即将毕业的你们一样,面临同样揪心的选择:我到底该不该留在这个行业里?这个行业里有没有给我留位置?这个行业会不会给到我一个方向,让我能在里面合理规划我的职业生涯?我想,如果这些思考的答案是否定的,大部分同学毕业以后,可能就不会有机会进入艺术行业,甚至有可能远离艺术专业:当老师,考公务员,开培训班,搞装修,乃至于进入完全跟艺术不搭噶的行业。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发现,如果用艺术空间这种方式去做,第一自己的经营压力会相对较小。第二,它更能够发挥我的一些特长。搞店面开画廊,自己以前没怎么做过生意,一下要面对很多商业性的东西,还是有一个过程。于是有了伍艺空间。有机会跟艺术院校的年轻人接触,特别是来自贵州大学美术学院绘画专业的同学们。

那是年的夏天,我到贵大艺术学院的时候,刚好碰上毕业季,接触到一帮毕业生。当时感觉学院的整体氛围不是特别好,尤其是在毕业生群体当中。很多同学看上去很纠结,大概是在为毕业后的工作和前途忧虑。到底继续读研究生,还是去当个老师,或者去考个公务员等等,都不确定。如果艺术没有一定的吸引力,我们在座的各位也不会选择这个专业,这是尤其让人纠结的。

高考选择报考专业时多少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不纯粹是功利性需求。即便当初是功利性选择,但是当接触艺术专业后,就会发现其中的审美因素吸引你,这就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所以,当时在这帮毕业生当中,我就感觉到氛围不是太好,就是说大家对前途有点迷茫,尤其是考虑到将来有可能离开艺术专业,离开艺术这个行业,还是有点失落。本科四年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都是巨大的。我问过一位贵大艺术学院的本科生,大学四年他花了家里面差不多十万块钱。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特殊个案,学艺术是不是真的很花钱。但是一想到毕业以后没有相对应的岗位可以体现专业价值,难免就会惆怅不已。

说实话,艺术这条路确实不容易。你们在座各位还没有展开这条路,你们在做准备。我在这条路上折腾了好几年时间,一路摸爬滚打,现在都还只是一个在路上的创业者。归纳起来就是两句话:艺术这条路,不容易;艺术这条路,有意思。如果没有意思,我也不可能待在这个行业里面这么多年。虽然很多亲友其实对我一直留在这个行业还是很多质疑。道理很简单,你没有挣到钱嘛!经营公司的成功标志就是要赚到足够多的利润,而我直到现在还没有达到这条标准。

大家都知道,贵阳这几年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也拉动了相关行业发展,其中就包括文化创意行业、设计行业。贵州现在比较知名的绝对贵州设计联盟,其中很多设计师也是前些年逐渐从北上广回流到贵阳的。一方面是由于北上广的竞争压力比较大,市场也比较饱和;另外就是成长空间和拓展空间比较小了。当他们回到贵阳时,正好碰上贵阳的一波旅游发展热潮,他们就找到了自己的市场定位,并形成一个联盟,用联盟的方式去拓展新市场,效果很好。讲这个案例,其实是想告诉同学们:市场总是在发展变化,没有绝对走俏的专业,也没有绝对落后的行业。

第一部分:对艺术的基本认识

说了这么一大堆,算是开场白,接下来进入主题。今天主要想跟大家分享六个跟艺术相关的内容。首先是对艺术的基本认识。

我是一个艺术门外汉。六七年前进入艺术行业之前,基本没有太多审美经验。那么因为在杂志社采写艺术专栏文章开始了解艺术,然后接触到了艺术家和艺术圈,慢慢对这个领域发生了兴趣。从一个艺术门外汉到一个艺术爱好者,这就是我这几年间发生的故事。什么叫艺术爱好者?就是能从艺术中获得乐趣。

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同学是怎么看待艺术的?教材当中很多艺术史,核心的东西是观念。艺术形式,一个内在,一个外在,核心还是观念——艺术真正打动我们的东西就是观念。这种打动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段。在进行创作实践的时候,其实是在研究两种东西,一是我怎样去表达,二是我怎样去表现?表现什么?你的观念,你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感受,你的内在生命体验,把它们归结起来就是一个观念。

很多时候这种观念可能是懵懂的,不是特别清晰;但很多时候呢,你又会觉得特别特别清晰。同学当中有没有这样的经验,突然有一天或者有一个阶段对某个题材,包括对某一个对象特别有兴趣,特别有热情,就想扑在上面。但当你要转化为艺术作品的时候,可能就会开始产生困惑:我怎么去表现它?我怎么才能实现这样的表达,让我的对象客体能够感受到我的这种主观意愿。我喜欢化繁为简。所以把艺术归结为三个基本点:我有一个观念,我想表达它,我用一种适合我的形式去表现它。无论是油画版画雕塑书法装置影像,不管通过何种艺术形态,总之我要表达出我想表达的观念就好。

道理说起来都简单,但其实做起来特别难。因为个体差异是艺术存在的基础,所以艺术教育永远不可能用一种模式去灌输给你的对象。不同的个体差异,就会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观念的骨子里,还有一个内核,那就是人性。所有的学科,归根结底都关乎人性。但人性这东西又异常丰富,我们每个人可能只能面对或者只能捕捉到它的一鳞半爪。自由、信仰、崇高、荣誉、责任、忍耐、优美、牺牲、恐惧、同情、自尊、痛苦、孤独、希望……这些词,不是一个个简单的形容词,它们实际上是我们人性的一些不同侧面。人性就像一个多棱镜,每个人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侧面,艺术家也不例外!

艺术的着力点在于自我表达的实现,它有可能获得圆满或者成功,也有可能有头无尾,无疾而终。艺术家不需要把整个人性诠释到位,他也做不到。但是呢,他可以在一个点上放大,把时间和精力投在上面,然后把它做到某种极致。再简单的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也是一种境界。

二、学习艺术为什么

我没有正儿八经在学院里学习过艺术课程,只是因为职业需要自己补了补课,关于艺术史关于当代艺术的发展,关于关于艺术批评以及现在的艺术生态等等。每个人接触学习艺术的目的都不一样,关键是你自己的初衷是怎样的。

我归纳了一下,学习艺术大体有四个方面的需求。第一是现代公民的素养,就是现代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要成为一个具备基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的人;第二是职业技能,在艺术这个专业无限拓展的今天,学习艺术实际上可以开拓一个比较大的职业规划方向,那里面有大量的就业方向,创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大量的工作,等着我们艺术专业的同学;第三是完善个体生命的需要,艺术这种审美体验,对于人这一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你能感知到这个世界的美好,感知到这个世界是可以去审美的一个对象。当然我们说的审美是比较宽泛的,不是说只是单指美好的感受,其实也包括忧郁、痛苦、恐惧等,都属于艺术审美的范畴;第四是精神和理想的需求,对于一些人来讲,艺术会上升到这样一个高度,代表着内心的一种精神境界或理想追求。

生活当中,很多东西我们无法实现。只能想,但是很难实现。但是当你有机会面对一块画布,恰巧手中有一杆可以乱涂乱画的笔;或者,手中这是一部手机,打开相机镜头,随意就可以拍下自己想拍的东西。这种时候,你会发现,当你拥有一个艺术创造的手段或工具,具备一定的艺术创作能力,你大脑里面的很多想法,可以通过艺术这一媒介去实现,这就可能给你带来某种精神的满足感。有时候这种精神上的满足对一个人来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在座各位同学,无论你是出于什么目的学习艺术,你从今天开始就要制定并实施自己的学习规划。目的越清晰,学习越有效。书到用时方恨少千万别等急用时后悔。能不能早一点给自己定个位?知道哪一块对于自己来讲是最重要的,就可以提前规划。

三、新青年新艺术新市场

年,我去四川美术学院参加国家艺术基金的一个高研班学习,两个月。川美的青年艺术这一块相对比贵州省活跃。一方面是因为川美的条件相对较好,另外一方面就是川美多年以来的定位和沉淀。四川美术学院一直把自己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前沿阵地。中国当代艺术经历了差不多40年的发展历程。这40年整个国家都在高速的发展,艺术也不例外。四川美术学院把自己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孵化器,培育了很多当代艺术领域的专业工作者。当代艺术在川美变得比较日常,艺术社区相对开放,老师可以申请,学生可以申请,国外艺术家也可以申请。他们中大部分艺术家的作品,比较注重当代观念的表达,不是我们所熟悉的国油版雕的概念。有的艺术家做影像,有的专门做装置,有些做数码,还有些可以称之为综合艺术。

贵州现代艺术的发展,也曾经经历过狂飙突进的时代。“八五新潮”贵州艺术家是有份参与的。以尹光中和曹琼德为代表的贵阳五青年北京街头画展,还有蒲国昌先生参加的半截子美展,都写进了中国当代艺术史。当年,这些前辈的年龄比你们在座各位可大不了多少,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新青年。

回顾历史,当年的新青年和我们今天的新青年,内涵是不一样的。作为今天的艺术新青年,不仅要学好自己的专业,还是要学一点历史。通过历史了解社会,如果对社会没有清晰的认知,那么艺术对你来讲就是一个技能,或者就是一个技术。技术是一个手工层面的东西,但艺术不仅如此,它和社会系统之间有一个内在连接。时过境迁,今天的新青年和上世纪80年代的新青年,他们所面对的社会背景是不一样的。

中国经历了40年的高速发展,40年间,我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生态通通发生了变化。以当代艺术为例,年以前中国的当代艺术曾经非常火。年金融危机以后,产业泡沫破裂,这几年当代艺术重新回复到一个平缓发展正常轨迹。社会生活的变迁,无疑对于艺术生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艺术生态的改变,对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式也有很大的改变。

中国著名的当代艺术家张晓刚,最初画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但是当他去了德国看到真正的表现主义大师作品以后,就促使他重新思考一个问题:中国艺术家究竟该何去何从?难道中国艺术家必须复制西方现代艺术家的成长路径?在我们学习艺术的最初阶段,什么风格流派都觉得很炫,德国艺术很炫,英国艺术也很炫,但这些终究都不是我们的艺术传承。它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统统都不一样。当新奇感过了以后,当你需要去真正实现自己的表达以后,你会发现那种新奇并不能完全贡献在你的这种自由表达上面。创作是非常痛苦的一个转换过程。艺术家不得不思考:我自己的文化积淀是什么,我要面对的文化生态究竟是怎样的。艺术家不得不面对这个国家的历史和面对这个国家的现实——生存环境和文化语境。

今天新青年,已经是九五后和零零后。你们正处于新青年这个阶段,和年蔡元培他们那个时代又是不一样的。年前蔡元培提出以审美代宗教,对当时的中国来讲无疑是振聋发聩的。但实际上我们今天还没解决这个问题。年后的今天,拥有艺术技艺的你们,能对这个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贡献?可能你们得思考一下。以思考作为前提,就有可能会催生出新的艺术——催生出一个不仅仅是国油版雕可以囊括的东西,就会催生出很多我们甚至没办法去定义的东西。这些不能用传统艺术理论去定义和评判的艺术,就是新艺术。

在座各位,你们是互联网一代,你们甚至马上变成人工智能一代。你们今天所处的中国政治经济环境和所面对的全球化语境,应该会让你们做出不一样的艺术。尽管我在贵州很少看到年轻人做这样的东西,但是你们真的应该朝这个方向去想,去做。艺术是没有界限的,这是我骨子里最认可的一个观念。任何一种行为,一旦你把它认定为你的一种创作形式,通过一种表现方式,辅以适当的表达手段,都有可能创造出一件艺术品。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去把这种东西呈现出来,你甚至都不用去自圆其说:艺术是一个生态圈,一旦有新东西,一定会有人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3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