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澳门同胞欢欣鼓舞。他们深切感受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豪情壮志,欣然追随祖国独立、富强、民主、文明的发展步伐,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从年开始,每逢新中国的国庆节,澳门同胞都要通过搭建国庆牌楼彩牌的方式,为祖国庆生,反映出澳门同胞对祖国深挚的爱!”
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和澳门美术协会主办,中国历史研究院文献信息部和中国国际文化书院承办的“澳门同胞庆祝国庆牌楼历史图片展”12月2日在北京中国历史研究院展览厅开幕,展览《序言》中如是写道。而此次展览展出的就是澳门历年国庆牌楼彩牌中有代表性的图片和模型,旨在透过对这些历史图片的回顾,与人们分享当年搭建牌楼的那些难忘历史,展现几代澳门同胞的深深爱国情、拳拳报国心。
“澳门同胞庆祝国庆牌楼历史图片展”现场
“把爱国情怀一代一代永远传承下去”
展览《序言》中写道,“澳门的历史,是华夏先民的开拓史,也是反抗殖民强权的抗争史。澳门从来都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澳门同胞与祖国内地同胞,也从来都是血脉相连、心灵相通,彼此呼应、同声共气。”
澳门同胞素有爱国爱澳的优良传统。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澳门同胞就自发搭建了第一座牌楼迎接新中国的成立。此后至上世纪70年代初,每逢国庆,澳门同胞都要在通衢大道及一些爱国社团和机构门前搭建牌楼和彩牌,安排歌舞节目,祝福祖国“国泰民安”。这些牌楼图片记录在澳门的爱国主义运动史上,成为教育和推动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爱国主义教材。
“澳门是祖国的一颗明珠,回归20年来取得了非凡发展。”中国历史研究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国际文化书院院长汪朝光表示,“回顾历史,澳门同胞在中国历史上从未缺席过,用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的话说,澳门同胞‘内心的灵魂’依然安放在中国。从中国历史发展脉络而言,澳门和祖国永远是血肉相连的,澳门同胞和祖国内地同胞永远是心灵相通的。即使在中国近代史上,在辛亥革命、在抗日战争期间,澳门同胞都曾鼎力支持,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这可以说是澳门最早的爱国主义教育。”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副局长陈继春说,一代代美术工作者用手中的画笔把祖国的大好河山与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告诉澳门人、告诉在澳门的外国人,这成为当时澳门人认识祖国、了解祖国的一个重要渠道。
澳门美术协会会长、原国庆牌楼美术组青年成员陆曦具体阐释,“牌楼立体地反映了祖国当年在工业、农业、国防、科技、文化、教育、体育等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等一些重大的国策都及时地在牌楼上得以表现。澳门同胞通过每年的国庆牌楼认识了祖国的新面貌,了解到新中国的发展壮大。这些国庆牌楼大大鼓舞了人心,增强了澳门同胞的爱国意识,是一种生动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也是澳门历史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陆曦希望透过历史图片的回顾,缅怀当年搭建牌楼的艰辛和分享当中的苦与乐,同时也向所有当年参与工作的前辈们和朋友们致敬,更重要的是让观众们认识澳门同胞向往祖国、心系祖国之情,对祖国建设飞跃发展、国力不断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