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佳靖林子人
编辑
林子人
1霍安·科内拉:无人之境
展览时间:年12月11日-年月1日
展览地点:昊美术馆
门票:0元(优惠票)/50元(普通票)
《无事即无事》,亚克力、帆布,cmxcm致谢艺术家与AllRightsReserved图片来源:昊美术馆
西班牙艺术家霍安·科内拉(JoanCornella)的首个中国大型美术馆个展“无人之境”正在昊美术馆展出,展览囊括了艺术家在新冠疫情期间全新创作的亚克力帆布绘画以及雕塑装置作品。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展出的绘画作品中,科内拉一改以往用纯色色块作背景的简洁风格,而是在画面中绘制出细腻的背景细节,可以说标志着其创作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微蹙眉头、露齿而笑的卡通人物是科内拉创作的标志性形象。他的作品通常充满了让人不安却又忍俊不禁的黑色幽默,他擅长以明亮大胆的颜色、简洁而娱乐性的绘画风格去探索当下的社会问题,引发观者对自身与周遭事物的思考。
(同期展出的还有“约瑟夫·博伊斯”、“我与博伊斯·张羽:摁压触发”。)
徐冰的语言
展览时间:年12月24日-年8月2日
展览地点:浦东美术馆
门票:元
展览现场(图片来源:浦东美术馆)
“徐冰的语言”,这个展览标题有两层含义:第一,此人爱用语言文字做艺术;第二,他总是在尝试新的艺术语言。在这场大型个展中,观众可以看到徐冰迄今为止所有标志性作品和艺术实践背后的种种思考。徐冰从早年学习版画开始展露出对文字的符号学意义的兴趣。他最著名的作品和“壮举”是《天书》:在四年时间里,他创作出约个看似真汉字的“伪汉字”(中文的常用汉字为个左右),以古代手工雕版、印刷方法和书籍制作美学制作出套《天书》。《天书》的不可阅读性一直是这件作品的力量来源和争议点,徐冰的解释是它提示我们应对文化保持警觉。旅居美国期间,徐冰开始以文字为媒介探索跨文化理解和文化转译的可能性。“英文方块字”是这一时期的创作,即将英文字母化作汉字笔画,以英文单词为原型创作出可阅读的“伪汉字”。仿佛预见了表情包时代的到来,他又创作了《地书》,用基于图像的标识文字系统在最大程度上打破文化、社会和教育水平不同造成了沟通壁垒。我们不禁好奇,这一饱含民主化愿景的书写形式会成为元宇宙中的通用语言吗?
徐冰的艺术生涯早期以基于平面图像的创作为主,进入艺术成熟期后,他开始涉猎影像艺术与大型装置艺术,然而总是有一条恒定的思路贯穿于他的作品中: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误解、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与当代命运、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再创作、当代生活中的个体价值与尊严。他的作品让人难以忘怀,因为他似乎总是能从一个扎根于本土的位置出发,在跨文化语境内对某个普遍性问题提出质问。徐冰说,“我的创作是从手艺到思想、再指导手艺的过程。对思维的推进,有时是通过对社会现场的感知,有时是通过反复摆弄材料,调配与平衡‘艺’与‘术’。分辨什么是传统,什么是当代,什么是恒定的部分,什么是表面现象,大关系怎么摆,局部怎么深入。艺术重要的不是它像不像艺术,而是能将人们带到一个新的地方。”
(同期展出的还有“蔡国强:远行与归来”、“蔡国强:与未知的相遇”。)
游托邦:游戏现场
展览时间:年12月0日-年月1日
展览地点:油罐艺术中心
门票:50元
展览现场(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孩子们爱游戏,家长们惧怕游戏,人类学家则认为游戏是人类的天性,是人类的生活本身。“游托邦:游戏现场”规避了形而上的争论,而是从具体的生活出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