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的科技合作和创新联动,为创新之城注入灵感,给科创发展启迪智慧。
今天,一年一度的浦江创新论坛吹响“集结号”,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全球百余家国际组织、顶尖高校、国家实验室、科研及智库机构等逾位嘉宾再次汇聚黄浦江畔,围绕全球科技创新各个领域,展开一场又一场海纳百川的思想碰撞与观点交锋。
“创新论道”与“科技展览”交相辉映,全球技术转移大会首次亮相,有关量子科技的颠覆性未来……未来一周,1场主论坛,1场特别活动以及围绕一带一路、区域、政策、青年科学家、创业者、科技金融、未来科学和新兴技术等十六场专题论坛、合作论坛及成果发布会等,将在上海掀起与智者同频、与科技共振的创新巨浪。
理想之城科创光环闪亮
未来5年,最受国外科学家青睐的中国创新“理想之城”在哪里?也许你能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IloveShanghai(我爱上海)。在上午举行的浦江创新论坛成果发布会上,一份面向年的全球科技创新城市调查报告揭开了世界一流科学家心目中“创新之城”的理想模样。
为深入研究中心城市在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中的地位和影响,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自年起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Nature)开展合作,推出了“理想之城”系列调查,今年是系列报告的第4期。本期报告基于对多名全球一线科学家的问卷调查,绘制出全球科学家流动趋势候鸟图,预测未来5到15年重大科技成果的突破点和创新地。
随着“创新”日益成为崭新的中国品牌,北京、上海、深圳以及孟买等新兴国家科技中心城市,集聚了大量来自国际中心城市以外地区的科学家。中国城市与国际城市之间科学家双向流动的趋势显著增强,“中-美-欧”科技人才三角迁徙模式凸显。据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雪莹博士介绍,未来5年中国城市与欧美城市之间的科学家流动趋势将进一步加强,中国、美国和欧洲明显出现全球科技三极,中美、中欧和欧美将成为世界范围内科学家流动的三大主轴。
放眼全球,未来15年,哪些城市能为全球最高水平科学家提供最好的科研平台和创新环境,能为全球有潜力的年轻科研人员提供最优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上海绽放的科创光环日益夺目,在全世界“最强大脑”的心目中,已经比纽约、波士顿、伦敦等老牌创新城市更令人期待。
这完全得益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十三五“成绩单”上,频频闪烁的高分。今年,是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形成基本框架的“交卷之年”,无论从创新策源功能的“能力优势”,还是支撑创新政策法规的“制度优势”,上海科创的内涵不断丰富,建设不断深化。
近五年来,上海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党的十九大报告列举的6项重大科技成果,蛟龙、天宫、北斗、天眼、墨子和大飞机,上海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位于张江的超强超短激光装置,实现10拍瓦激光放大输出,脉冲峰值功率创世界纪录;国际首个体细胞克隆猴诞生在上海,国际首次人工创建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也是实实在在“上海籍”;在《自然》评选的年全球十大优秀科学论文中,2篇中国论文入选,均出自上海;蓝天梦、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GDP比重达4%。
目前,上海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3.5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件,均达成预定目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新设企业36.76万户,增长11.6%,新动能在上海正加快形成。据《年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报告》显示,上海年度排名位居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百强城市第12位,比去年上升4位,科创中心建设成效显著。
未来之声浦江更早听到
创办于年的浦江创新论坛,是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的高层次国际论坛。论坛立足中国,放眼全球,坚持科技创新主题,始终聚焦创新网络、未来趋势以及青年力量,形成了一批对经济发展和创新具有突出价值的深刻见解,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力。站在12年一纪的交汇点,面对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本届论坛着力打造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领域“重要信号释放地、重要话题引领地、重要论述策源地”。
走进年浦江创新论坛,多位嘉宾集中带来了各自的创新思索与实践探索。特别是在下午举行的全体大会上,图灵奖唯一华人获奖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分享了他在计算机领域研究和人才培养的“秘诀”。这位为我国计算机科学基础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继在清华大学先后创办培养计算机人才的“姚班”、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的“智班”、量子信息中心之后,于今年初在上海建立了上海期智研究院,旨在打造“中国人工智能梦之队”。在他心里,“创新,就是敢于实现不可能的梦想。”
很多时候,智慧与年龄是一对好朋友。而在科学的国度,未来密码也许更多藏在年轻人的激情与创造中。为更好凝聚青年力量、传递青年声音,浦江创新论坛首次增设科技创新青年领袖圆桌峰会。今年,“未来科研,聆听青年学者的声音”——浦江创新论坛联合AAAS美国科学促进会《科学》系列期刊,举办科技创新青年线上峰会。Science/AAAS青年科学家奖获奖人和中国领先科研机构的杰出青年学者,展开云端对话,探讨青年学者眼中未来20年的科研工作会是什么样子,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科研工作受疫情的影响路在何方……
那么,哪些科学领域是最重要的创新源泉?论坛发布了科学家们预测的全球10大热点科技清单,引起广泛的创新热议。清单上,既有贯穿整个未来15年的重要科技如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和创新药物等,也有随着时间推进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出现颠覆性变革的科技领域。例如,科学家们预期对大脑的了解在年之后将达到全新水平,并在年后引发人类思维认知领域的重要飞跃;未来10年间癌症有可能被攻克,而未来15年间修复人体失效器官和逆转衰老将成为可能;在年之前,核聚变能源和宇宙空间开发也将由梦想走向现实。而在最近5年之内,基因编辑、自动驾驶、大数据服务、氢能源和高效太阳能等重要前沿科技发展将直接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
与此同时,来自浦江创新论坛的《全球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报告》也道破了科学“先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迅速改变着全球科技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