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集成创新、都市营造”上海基础设施品质提升设计成果展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开幕——这是上海市第一次以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为主题开办展览。见市政设施之“微”,知城市品质之“著”,从城市居民日用而不觉的市政设施出发,上海市近年来城市风貌的改善与提升得以充分显现。
市政基础设施尽管体量很小,种类和数量却很多,距离平常人既亲近又疏远。亲近,是因为从每日出行通勤到生活点滴,人们不间断地接受基础设施带来的服务和便利;疏远,是因为基础设施通常出于安保需要,拒人于千里。
“聚焦高水平设计和都市人文艺术,以市政基础设施提质增效作为本次展示的主题,体现了我们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营造美好生活的积极努力和坚定行动,体现了上海追求卓越、开明睿智的城市精神和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彰显了新征程上上海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高质量发展的不懈追求。”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本次展览分为三个展厅——上海地铁(市区线)、市域线和其他类型市政基础设施。一方面,展现了新一轮建设中新增的设施,通过集成设计,助力提升城市风貌品质。另一方面,为现有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和品质提升打下伏笔。上海市基础设施目前正在经历9个方面的转变——
1从“邻避设施”向“城市玄关”转变
长期以来,市政基础设施被贴上“傻、大、粗、笨”的标签。同时因为较高的隔离防护要求,逐渐成为市民心中的邻避设施。实际上,市政基础设施承担了促进城市发展、保障城市安全、增强城市韧性的重要作用,市政基础设施已逐渐从城市运行的幕后走向市民生活的前台。在此背景下,亟需扭转市政基础设施的负面形象,通过更高水平的规划和设计,使其成为城市创新发展、昂扬向上的具体体现。
上海陆续出台基础设施品质提升“指导意见”和“设计指南”
2从专注“功能保障”向融入城市“功能体系”转变
在保障市政基础设施功能实现和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将其融入所在地区的功能体系进行整体统筹考虑,使其成为城市这一复杂巨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城市发展空间步入总量约束、存量挖潜阶段的当下,更加有必要通过加强市政基础设施与周边功能、市民活动的融合,进一步挖掘其作为承载公共活动、满足市民服务、休闲、游憩等需求的公共设施属性,通过功能复合提高城市空间、设施的利用效率。
以规划23号线为例,全线串联起徐汇滨江及南延伸段、吴泾转型区、大零号湾、闵行开发区等城市重要功能性节点
3从灰暗冷峻的“单色调”向丰富灵动的“多样性”转变
基于功能的转变,市政基础设施对自身空间和风貌给予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