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气候官丨独家专访黄渤将环保公益从名词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近年来,我国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作为传播力量的担当者,如何发挥影视艺术和影视从业者的影响力,向公众传播碳中和理念、倡导践行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影视公众人物如何以实际行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带着这些问题,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国著名演员、导演黄渤。

  在今年的六五环境日,黄渤被生态环境部聘为年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此前,黄渤还曾担任过世界自然基金会森林保护中国推广大使,发起过“筷乐行动”公益行动推广环保餐具。多年来,他积极投身在各类环保公益活动中。

  作为一名资深的潜水爱好者,黄渤意识到海洋塑料垃圾污染的严峻性,积极参与海洋保护活动。他还将在三亚参与关于“海洋减塑”的展览。“希望这能启发更多的人   此外,黄渤还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目前数字技术在影视作品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帮助行业实现低碳转型。在电影拍摄过程中,越来越多曾经需要耗费大量物质资源或造成环保负担的镜头,现在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

黄渤。资料图

  建立环保观念需要潜移默化

  《21世纪》:被聘为年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你有什么感受?

  黄渤:被聘为年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我想和大家说的是,环保活动需要我们现在多付出一些,未来就会得到一些,这是个因果的关系,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将发挥公众人物的辐射作用,尽自己最大的能量去影响周边的人和环境,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去宣传环保理念。

  最早我参与发起过“筷乐行动”环保公益行动,倡导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后来就慢慢辐射成减少使用一次性的牙刷,一次性的塑料餐具等等。比如,令人触目惊心的过度包装,以及餐饮餐盒的过度使用。我们大部分上班族每天在公司吃一顿饭所耗费的餐具餐盒都能在门口堆一大堆,这还仅仅是一个单位,而实际上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公司员工在点外卖,所耗费的餐具餐盒也会给环保造成很大的负担。所以就从最简单的做起,订餐的时候不要一次性餐具,这样也能让商家慢慢养成习惯。

  环保公益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除了国家的规定之外,最主要的还是要提高意识。我们最早的口号就是把环保公益从名词变成动词,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去。

  《21世纪》:你认为个人应该如何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黄渤:我认为环保也好,绿色生活方式也好,在我们知道它实际意义的前提下,必定要付出一些代价。只顾眼前短暂的所谓便利,还是要可持续发展,存在选择的问题。

  从使用环保材料和非环保材料的角度来说,也许我们现在可能觉得用非环保的方式消费会便宜一点,但实际所付出的这些代价是更大的。根据有关资料,一个矿泉水瓶进入到海里或者土地里,它的整个的自然降解时间是在年到年。如果毫无节制地使用非环保材料,最后造成的垃圾排放和环境污染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人类无法承受的。

  建立环保理念能够让我们的环境更可持续。我们是不是可以想出一些其他的办法来,比如用一些可重复使用的餐具等来替代一次性餐具。我还是那句话,我们现在多付出一些,未来就会得到一些,这是因果的关系,而这也需要大家共同来努力。

  《21世纪》:你近期参与了哪些环保方面的活动?

  黄渤:我们正在筹备一个关于海洋环境的展览,主题是“海洋减塑”。其实这也是由“筷乐行动”慢慢发展过来的,其中道理是一样的,我们了解到每年很多难以降解的塑料垃圾会进入海洋,这成为海洋生物的灾难性问题。

  除了这次“海洋减塑”之外,我也参与了很多相关的活动,比如作为一名潜水爱好者,我们潜水时会组织大家去捡海洋垃圾,每个潜水员都是一个环保的倡导者和执行者,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保护海洋免于人为造成的污染。

  通过这样的宣传方式,我们还进行了海底的直播,效果都挺好。最近这一次关于海洋垃圾的展览,预计是海边的实景展。在三亚完成了一个作品,在礁石上重新竖起了一个用透明材料制造的一个巨浪,我们在巨浪里面的透明材料里凝固了很多海洋垃圾,都是从海边捡到的海洋垃圾。把它竖立在里面,就像凝固住的浪花,浪花里面包裹了各种垃圾塑料。希望这个雕塑能启发更多人去   《21世纪》:你对海洋保护有什么建议?

  黄渤:只有越来越多的人从观念上转变了,对于环保重视起来,才能真正从各个源头上开始减少环境污染破坏。

  其实我从小在海滨城市长大,对海的情感非常深厚,所以对海洋保护这件事很感兴趣,之后也拍了一些相关的影视作品,希望大家能够真正地把目光放到这里来,能够真正意识到海洋保护的严峻性。

  小时候我在海边游泳,除了见到海边有成片的垃圾,还有泄漏的原油污染。我游着泳,海面上飘着的原油弄到身上洗不掉,海边礁石上都被原油给污染了,印象特别深刻。像这种原油泄漏对于海洋及整个海岸造成的污染是巨大的,因为它都聚在石头上,很多的海鸟的羽毛沾上了原油以后没法飞行而死去了。

  《21世纪》:这些年,你观察到我国海洋环境有什么变化?

  黄渤:我个人感受变化还是很大的,我们家原来跟海就是一墙之隔。以前我感觉除了海水浴场有人打理以外,其他的地方,比如石头沙滩里边飘的塑料泡沫,各种海洋垃圾随处可见。

  现在已经比那时候好了很多,能看到海水的质量也有明显的改善。这些都是在眼前的一些变化,随着经济发展了以后,大家可能对于其他方面的要求,对自己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包括国家也对环保这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数字化影视制作减少环境损耗

  《21世纪》:你认为影视作品对于环保宣传有哪些帮助?

  黄渤:电影也好,综艺也好,大家是有意地就会往这些主题上去设置一些内容,我觉得就很好。一是让我们自己也亲身体验,感受会更直观;二是它的辐射力比较大,观看的观众多,能够产生具有影响力的传播效果,能够让大家了解到更多环保知识,也愿意参与到其中,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从影视行业来说,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创作者,环保理念都属于自身的意识。商业有商业规律,如果大家都愿意去拍摄这样的作品,当然会更好。现在国家在整个影视产业投资比例上也会有一定倾斜,会支持环保,支持公益。但是这仍然需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我觉得目前把绿色环保理念渗透到一些电影细节中的手法可能会更符合当下现状。

  其实现在在国人的理念里,环保已经慢慢被接受。从个人角度而言,我们能做的是从自己自身做起,把环保这个概念从名词变成动词,身体力行,一点一点去推广,去影响更多的人。无论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还是就从娱乐产业本身去做出相应的努力,我觉得这都很好。

  《21世纪》:你觉得在绿色转型的风口下,影视行业产生了哪些变化?

  黄渤:我的感受是首先是影视行业整体的环保意识比以前强很多。我记得早期影视作品的拍摄,大家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把电影拍好,艺术质量把握好,其他都可以做出很多让步。但现在大家进行电影拍摄时就会考量到很多环保因素,包括评估剧组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比如以前由于剧情需要,某些影视作品的拍摄过程中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等较大影响的镜头,随着现代数字化技术的进步,我们能通过画面后期处理手段来替代对环境造成对污染,替代一些物资的消耗。这既降低了拍摄难度,也减少了环境污染。

  此外,在拍摄过程中,从业人员自身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在被唤醒。我们作为影视工作者有在国外的拍摄影视作品的机会,亲身感受到各个国家对环境的重视与保护,我们也能从中学到很多值得借鉴的方法。比如我之前拍摄《一出好戏》去了被称为日本最后一块秘境的地方屋久岛,这其实是一个世界自然遗产,也是一个保护区。所以在拍摄过程中有非常严格的约束,比如在苔藓上铺设保护垫,限制污染物的排放等。

  其次,科技的进步对于环保来说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包括之前提到的数字化手段,都能够减少拍摄过程中很多类似的消耗。以前拍摄电影时会用到电影胶片,胶片冲洗时会用到洗印厂的药水,这都是很厉害的污染源。现在慢慢地改成数字化拍摄之后,这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21世纪》:生态环境保护能够成为影视行业的热点题材吗?

  黄渤:其实现在这类的电影有很多。我去参加电影节,比如金鸡或者北京电影节,可以看到很多环保相关的电影。甚至于一些少数民族题材讲的也是关于环境,关于对故土家乡的保护,进而由此延伸出一些故事。

  我之前拍摄的电影《一出好戏》有一段删减掉的部分,是关于海面上有一艘运输工业化学品船倾覆的片段。在电影里,这艘船对周围的小岛产生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很多海洋资源就没法使用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危机。这其实也是在告诉观众,海洋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要重视海洋环境保护。

  类似与环保相关的电影还有很多,比如《阿凡达》《美人鱼》等都有一些环保的理念植入,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要把每一部电影都做成环保大片的可能性也许不大,但是在电影里或多或少植入相关的环保理念。包括在设计电影人物的时候,把一些有意义的细节潜移默化地放到剧情里,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对观众产生辐射作用。

  (实习生胡耀丹对本文有贡献)

  (作者:李德尚玉,实习生陈芬,崔净萌编辑:李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5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