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主持张敢AcademicDirectorZhangGan
策展人文中言CuratorWenZhongyan
展览时间年3月8日至年3月18日ExhibitionPeriod8March-18March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1、2、3号厅ExhibitionVenueNo.1,2,3ExhibitionHallsoftheVisualArtCenterofArtsandDesign,TsinghuaUniversity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OrganizerAcademyofArtsDesign,TsinghuaUniversity
承办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ExecutiveOrganizerVisualArtCenter,AcademyofArtsDesign,TsinghuaUniversity;PaintingDepartment,AcademyofArtsDesign,TsinghuUniversity
展览现场
丁荭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等教育联盟专家委员,北京水墨画研究会副会长。作品先后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现代工笔画院、成都现代美术馆、温州美术馆、香港ANNANINGFINEART、丹麦M-DGALLERY、年代美术馆以及英国、意大利和中国香港等机构和收藏家收藏。
“三八”国际妇女劳动节来临之际,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承办的“见性——丁荭个展”,3月8日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敢担任学术主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文中言策划,展出了绘画系副教授丁荭自年以来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70余件,其中既有早期创作的素描,又有具有原始气息的“大人体”系列、追求象征性理想美的绢本工笔以及年最新创作的没骨系列。
因专攻国画人物的缘故,在丁荭的创作中,无论是早期的“大人体”系列,还是近年来的没骨人物,“人”始终是她创作的重要媒介,她以其独特的观察方式,结合自身的人生经历,感同身受地体悟着遇见的每一个与众不同的生命体,并以此为切入点反思生活,反思生命,反思人性。
年,丁荭开始了没骨人物的创作,这批作品是她早期“大人体”系列的延续。她直觉地对人特别敏感,并尝试从中寻找能够触碰她神经的东西去表现,这才有了“大人体”系列中“放大”的人体和扭曲的躯干。从精神层面上来看,这些画面借用“人”这个图形为载体,通过艺术家与画面之间的拉扯张力,呈现正在较劲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丁荭的作品宛如一首凡人颂歌。她将目光转向了我们身边的普通人,采用了朴素直白的题目,如《大姐》《大哥》《绿马甲》《孙子》和《绿鞋红脸老大爷》,他们平凡无奇,终日为生存奔波忙碌,但他们同样蓬勃而富有生命力。
丁荭曾荣获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大展银奖;“首届中国青年国画家大展”银奖;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国际书画大赛展铜奖;“学院本色”展荣获赞助人特别奖;图像n次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优秀作品奖。
酴釄为枕睡为乡纸本cmx45cm
前言
丁荭生长于江南水乡,性格中既有细腻婉约的一面,又饱含豪迈大气的一面,这些特点使她的艺术创作呈现多样的面向。她既经历过严格的西方美术造型训练,又深谙中国传统绘画意象的造型特点。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丁荭的艺术面貌逐渐清晰、成熟,尤其是年以来的系列较具表现性的没骨作品,题材以普通人为主,有《保洁大姐》《解放鞋》《小蓝兔》《火箭》《蓝衣大妈》《燃》等令人印象深刻的肖像画,直接而偶发的绘画语言抒写出了每一个个体生命坚韧不屈的一面,同时也述说着人性的纠缠感和丰富性,令人振奋。
大人体系列cmx60cm纸本
更为可贵的是,丁荭老师的艺术探索与她的教学紧密相连,许多作品来自课堂的示范,她的课程《白描人物(1)》被评为年度清华大学校级本科生精品课程,《经典工笔花鸟》课程深受全院学生喜爱,出版的教材《中国古代经典名画解读——五马图与搜山图》荣登年3月浙江省委宣传部评定的好书推荐榜。参与完成了中央党史馆壁画创作任务和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国重彩画创作人才培养”等。
地球访客纸本cmx90cm
本次展览共展出丁荭自年以来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70余件作品,涵盖了她自年至今3个阶段的艺术探索,包括具有原始气息的大人体系列、追求象征性理想美的绢本工笔以及年最新的没骨系列创作,较为完整地呈现了丁荭老师最新的学术面貌与发展状态,是一次较高水平的学术展览。相信本次展览能够让观众对丁荭老师的艺术探索产生较为深入的了解。预祝展览成功!
鲁晓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部分展出作品
小蓝兔纸本cmx90cm
师傅纸本70cmx50cm
火箭纸本cmx90cm
蓝衣大妈纸本cmx90cm
白奶奶纸本cmx90cm
朱老师纸本50cmx30cm
保洁大姐纸本cmx90cm
燃纸本cmx80cm
好鸟二号纸本cmx90cm
解放鞋纸本cmx90cm
丁荭访谈
问:对于此次展览主题“见性”应如何理解?有人称“见性”为佛教语,谓悟彻清净的佛性,对您来说它是指您目前的心境还是画面所追求的意境?
答:“见性”在中国画的评论语境中经常使用,如“明心见性”,意指中国画中的禅境。在我看来,绘画本身就是个人心性的自然流露,“见性”意指中国画的意境追求。只是与古人常在山林中“见性”不同,我是在自己的画里见到自己的本来真性。对我来说,我与画面之间存在着博弈的关系,我不仅在画画,同时也在和画面搏斗,和自己搏斗,在搏斗中点燃画面,在搏斗中认清自己。而如果我特别平庸地在画面上凑活,那就没啥劲了,就属于败了,我不能被它打败。
问:您最新的一批创作希望塑造出一个怎样的群像?
答:我这批作品中的每个人都是有身份和社会属性的,他们中有清华美院的清洁工、我们课堂上的模特儿、外卖员……这些像我一样的普通人,他们身上的烟火气以及坚韧不屈的品质让我感动,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本身都不容易,他们值得被表达,我希望通过这些人像,透过表层展示人性本身的丰富性和立体感。例如《婆婆》描绘的是我的婆婆,我对她非常熟悉,通过这种形态造型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老人身上那种挺拔的生命力和昂扬坚韧的精神状态。
婆婆纸本cmx90cm
问:人物题材之外,您还创作了系列花鸟题材的作品。
答:对我来说,鸟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亲近,两者之间是平等的,并不存在差异。我是把它们当成人来进行创作的。《兔子》描绘的是一只死去的兔子,而这个生命体之所以打动我,是因为从它身上我能够看到那种跟生命较过劲的状态。既然我们活过,那会不会留下点活过的痕迹?
问:您的作品《成吉思汗》中标中国国家画院“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关于历史题材创作,在您看来如何削减历史所带来的隔阂感,避免作品“技艺精湛却难以感人”?
答:深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