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即将过去,后疫情时代,该如何反思年?近期,北京时代美术馆举办了以“共情·联接”为主题的展览,意在探讨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人类与技术、人类与自然、艺术与生活,以及当下与未来的联接。
展览现场“个体·群体”:时间的纪念碑如何从情感的角度理解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情感体验存在于个体之中,而群体由具有共同情感基础的个体组成,个体如砖,群体如墙;令我们浑然一体的是共通的感官体验。这也是第一单元“个体·群体”所反思与展示的。
展览现场,一家三口在观看《金色之名》展览的第一件作品是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耿雪的作品《金色之名》,在双屏影像中,由泥土塑造的人物在黑白世界中不断前行,影像开头呈现出一个黑白的世界,是人间也是隔世。耿雪介绍,故事情节中的人物用泥土塑造,赋予人物身躯粗粝的质感,同历经创伤一般,象征着那些不可回避的困境和磨难。故事的脉络则暗示着人必须主动面对林林总总的问题和现实。泥人在集体创造一件巨大的未知全貌的擎天大物,这大物内在是金色的世界,发出召唤和诱惑的光色与声音,人类集体在前仆后继地为它劳作,不惜牺牲彼此:他们取出自身或对方的一部分,献祭给这个大物,大物却不断吞掉为它劳作的人类。《金色之名》有多重隐喻:我们的低头劳作是否真的有意义,而那个散发着金色光芒的理想世界,真的值得我们牺牲无数个自我去奔赴吗?而随着人类所处的环境的变化,我们也在不知不觉地被异化、被改变。与此同时,屏幕嵌在雕塑里被安置在地面上,金色世界里是翻滚着的人物,仿佛被放置在金色“脐带”里。
《金色之名》屏幕嵌在雕塑里,并被安置在地面上青年艺术家牛文博的作品《片刻的记忆NO.2》中,艺术家收集了一个家庭从80年代末到年使用过的家具,把家庭做成一个纪念碑式的立体造型,艺术家现场导览中说:“人们往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