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公益创新成为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新常态,新湖集团多年来尝试用“授人以渔”的新方式去解决社会痛点问题。
年,新湖集团与深德公益共同创立“新湖·育”公益创投基金,以资金的滚动使用、项目的精准帮扶实现“授人以渔”的公益创新,兼顾公益和可持续两大创新亮点,让弱势群体得以自我造血的同时助力公益机构从小而美的社会企业向规模化发展。在业内看来,为增强公益组织自身造血机能,社会企业成为了近年来涌现的新模式之一。
有一种公益叫“授人以渔”
有人比喻做公益,好像一场渔业革命。但试问,有这么多想要“鱼”的人,给得过来吗?而那些获得“鱼”的人,可以吃一辈子吗?
所以,“授人以渔”似乎是这个时代更接近于理性公益的一种方式。
在陕西省西乡县,有这样一个公益组织叫“西乡妇女发展协会”,它是陕南地区唯一一家支持妇女发展的小额信贷公益机构。人们不了解的是,拥有一笔小额、短期、低息、不需要质保或担保的贷款对于像李文琴这样土生土长的农村妇女来说有多重要。
在协会的帮助下,李文琴从一个贫苦的农村妇女蜕变成为一位年入百万的茶企掌门人,仅仅花了6年时间。如今的她开办了一家标准化茶叶加工厂,每年生产50吨茶叶,年收入在万元左右,每年采茶季时还可以解决多位妇女的就业。
事实上,年前李文琴还过着白天在茶园打工、晚上靠捡破烂为生的生活。
这便是西乡妇女发展协会存在的意义,先“授人以鱼”通过提供小额贷款、开展贴息服务等为创业妇女解决资金问题;再“授人以渔”进一步制订创业计划、发展增收项目、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资金的后续利用保驾护航。
实践证明,这一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转型成为具有强烈社会意识的女企业家,不仅对地方产业发展贡献了极具经济价值的“她”力量,小额信贷的撬动效应更是引发了乡村社会在文化观念与思维模式的改变。
在公益2.0时代下,“授人以渔”的正面作用愈发凸显。年西乡妇女发展协会获得了“新湖·育”公益创投基金的协助,目前已累计服务人,占地区贫困妇女总数的20%,在未来5~10年内还将影响个村及周边县区30多万人。
如今“社会企业”、“公益创投”不再是陌生的名词,“新湖·育”公益创投基金负责人感慨道:“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已经不再局限于通过给公益机构捐钱捐物、承接公益服务项目等传统方式支持公益,也在尝试通过社会企业帮助弱势人群,并用公益创投的方式去支持公益机构。”
北京金羽翼残障儿童艺术康复中心是“新湖·育”公益创投基金扶持的第一家社会企业。在写字楼大堂、咖啡馆、主题餐厅、地铁车厢等人口聚集的地方,时常能看到金羽翼举办的艺术展览,希望通过展示教学成果,倡导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