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书法创作者,是掌握书写的技法重要,还是积淀文化素养重要?这个问题,在当代书法家群体中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想要寻找到答案,我们可以以余秋雨先生的书法来略作分析。
余秋雨先生在自己作品前余秋雨是著名的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作家,他的著作在社会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更是授牌成立了“余秋雨大师工作室”,直接将大师的头衔,颁授给了余秋雨先生。
余秋雨书法“大师”一次,是对一个人在某领域取得成就的赞誉与奖赏,但在当下“大师满街走”的情形下,这个词几乎成了“江湖骗子”的代名词。
余秋雨先生是有真才实学的,学问当然不是那些跑江湖的骗子们能够比拟的。可是,在“大师”一词贬值的当下,仍有单位热衷于颁授大师头衔、开办大师工作室,也让很多网友揶揄了一番。
余秋雨书法很多人都知道,余秋雨先生喜欢书法,而且还举办过个人书法展。他的个人书法展,不是在某个普通场馆随意展示,而是经过了周密的策划,无论是在展品装裱方式上,还是在展陈形式上,抑或是出席展览活动的人员上,都体现着高规格、高标准。
想要办好一个展览,当然需要在形式上出新,但最根本的还是要有好的作品,能够让观众瞩目、流连。余秋雨先生在展览上展出的作品,大多是行书,既有精致的小品,也有巨幅长卷,体现了作品的多样性。
余秋雨先生书法展上的作品从书法的角度来看,余秋雨先生的行草书写得比较文静,也有儒雅的气质,这和他的文字给人的感觉是很契合的。可是,余秋雨先生的书法还是有着明显的弊病,就是在技法上有所欠缺。
从表面上来说,余秋雨先生的书法线条软弱、结字俗气、章法过于平匀,更像是写毛笔字,而并不能体现书法的艺术性。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就在于余秋雨先生书法在技法上是不过关的。
余秋雨书法“书法”这个名称,实际上是包含两个概念的,一个是“书”,即书写;一个是“法”,即法度。两个字合在一起,意思就是用一定技术方法书写的作品才能称为书法。
书写的技法,包含起笔收笔的技巧、行笔过程中的提按动作、运笔的节奏变化、笔画的安排摆置、字与字之间的承接关系等一系列关于创作的方法,它是整个创作行为的基础。
余秋雨书法想要写好书法,不需要有扎实的技法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心性、情趣、涵养,写出不与人同的书法面目。当然了,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多读书、多思考,才能最终将书法写出境界。
余秋雨先生的书法并未能臻于高境,原因显然不在于文化修养,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即便一个再有学识的人,只要不经过技巧训练,其书法也是不足为观的。
余秋雨书法书坛有一阵子比较热衷于讨论文人书法,讨论的对象有贾平凹、陈忠实、余秋雨、李敖等,他们的书法都有一定的个性,展现出各自不同的审美追求。但即便是再有人追捧,他们的书法在技法上存在的问题,仍是明显且不可忽视的。
这里以余秋雨先生的书法为例,并非为了说明先生书法写得不好,而是为了说明书法技巧的重要性。像余秋雨先生这样的大学者,仍需要在书法上勤写多练,更何况我们这些庸庸之辈呢。
余秋雨的出版的书,可谓著作等身当然了,书法只算是余秋雨先生的业余爱好,其成就还是体现在文学创作上,尤其是他关于中国文化的论述,既能做到深入浅出,又展示出思考的深入。
如果有朋友想要了解余秋雨先生的作品,可以点击下方链接:链接中包括《老子通释》《中国文化课》《周易通释》《文化苦旅》余秋雨作品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