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未来丨系列展览北京艺术与科技双

                            

「未未来」系列展览

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BATB)“合成生态”

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BATB)“合成生态”

BeijingArtandTechnologyBiennale(BATB)“SyntheticEcology”

展览时间

年10月28日-年1月31日

展览地点

CUBE

北京市朝阳区艺术创意广场

1

展览主旨

年10月28日,首届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BATB)“合成生态”(SyntheticEcology)在CUBE正式拉开帷幕。中央美术学院携手,基于「未未来」(FutureUnknown)全球倡议进行战略合作,以此为起点,共同发起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双年展以“合成生态”(SyntheticEcology)为题,邀请来自全球50位著名艺术家、科学家、生态学家,以不同的方式回应我们这个危机与生机并存时代的突出症候。其中,25件艺术作品在中国首次亮相,15件艺术作品于-年期间最新创作。此外,重磅亮相于年英国格拉斯哥第2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6)的“气候时钟”(ClimateClock)项目也在双年展中呈现,这是这个最具现实性与反思性的项目首次亮相中国。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BATB)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教授担任总策划,CUBE执行馆长李东妊担任展览总监,陈小文教授与王乃一作为联合策展人。

20世纪70年代,英国科学家詹姆斯洛夫洛克(JamesLovelock)首次提出“盖娅假说”(Gaiahypothesis),将地球看作一个超级有机体。这种全新的审视生命的方式,认为地球是“活”的,能够自我调节,维系生命体系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地球是一个生态系统,我们被裹挟在由自然、社会、精神等所相互交织的“多重生态”(multipleecologies)之中。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BATB)以“合成生态”(SyntheticEcology)为题,旨在探讨“共生本体”(symbiontics),同时借由“合成”(synthetic)这一隐喻,探寻重塑自然的可能性,检视后人类的生态想象,进而形塑一种新的本体论层面的平等观。本次主题质疑人类在生态体系中的主宰地位,正视万物的能动性的同时,重新审视生态体系中彼此复杂而紧密的牵连。“合成生态”由“激变的自然”(RadicalNature)、“缠绕的生命”(EntangledLife)、“交织的演化”(InterwovenEvolution)三个部分构成,将思索的视界从人/社会推至万物/宇宙,在行星视角与行星尺度(planetaryscale)中探讨未来演化的可能性。

2

展览板块

1.“激变的自然”(RadicalNature)

今天,新兴科技的涌现营造出了一种全新的生态观“超自然”(hyper-nature)。自然与人工的分野被科学技术的进步所弥合,我们正在创造的世界,既非由自然伟力亦非由科学逻辑所操控,而是由二者缠绕的力量所支配。内里奥克斯曼(NeriOxman)借助生物技术、材料科学和数字制造技术设计“超自然”生态,在此之中,“生长”与“制造”缠绕互渗。亚历山德拉黛西金斯堡(AlexandraDaisyGinsberg)以数字化的形式复活已经消亡的物种,使之在非自然的环境下获得生命。科学技术的力量赋予“存在”以全新的意义,并正在召唤着另一种现实的来临。

《图腾》,内里奥克斯曼与介导物质组,年,效果图由Luxigon工作室的艾瑞克布罗什库姆斯制作,图片由内里奥克斯曼与介导物质组提供

Totems,NeriOxmanandTheMediatedMatterGroup,.RenderbyEricdeBrochedesCombes,Luxigon.ImagecourtesyofNeriOxmanandTheMediatedMatterGroup.

《晚祷》,内里奥克斯曼与介导物质组,年,图片:约拉姆雷谢夫,由内里奥克斯曼与介导物质组提供

Vespers,NeriOxman,andTheMediatedMatterGroup,.Image:YoramReshef,courtesyofNeriOxmanandTheMediatedMatterGroup.

《火星野生化》,亚历山德拉黛西金斯堡,年,图片亚历山德拉黛西金斯堡

TheWildingofMars,AlexandraDaisyGinsberg,.ImageAlexandraDaisyGinsberg.

《替代》,亚历山德拉黛西金斯堡,年,图片亚历山德拉黛西金斯堡

TheSubstitute,AlexandraDaisyGinsberg,.ImageAlexandraDaisyGinsberg.

《虚空画(置于培养皿中)》,苏珊妮安克尔,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Vanitas(inaPetridish),SuzanneAnker,.Imageourtesyoftheartist.

2.“缠绕的生命”(EntangledLife)

罗西布拉伊多蒂(RosiBraidotti)将当下世界的后人类境况描述为一种自然-文化的连续统一性,派翠西亚匹斯尼尼(PatriciaPiccinini)的作品强调了不同的生命形态之间的异质交错,这种对“混杂性”的致敬,揭示了我们与万物“共生起源”(symbiogenesis)、忧患与共。奥隆卡茨(OronCatts)和爱奥纳特祖尔(IonatZurr)从文化层面探究生命机制,通过创造“原细胞”重现勒杜克的实验来重新思索生命的未来图景。特瑞可哈波亚(TerikeHaapoja)对生命的凝视,则在生与死的瞬息之间,呼吁一种对生命哲思的重申。

《亲属》,派翠西亚匹斯尼尼,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Kindred,PatriciaPiccinini,.Imagecourtesyoftheartist.

《花》,派翠西亚匹斯尼尼,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Bootflower,PatriciaPiccinini,.Imagecourtesyoftheartist.

《Surrogate》,派翠西亚匹斯尼尼,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Surrogate,PatriciaPiccinini,.Imagecourtesyoftheartist.

《生命机制》,奥隆卡茨、爱奥纳特祖尔,年,图片组织培养和艺术项目(奥隆卡茨、爱奥纳特祖尔)

TheMechanismofLife,OronCattsandIonatZurr,.ImageTheTissueCultureArtProject(OronCattsandIonatZurr).

《群体》,特瑞可哈波亚,年,图片特瑞可哈波亚

Community,TerikeHaapoja,.ImageTerikeHaapoja.

3.“交织的演化”(InterwovenEvolution)

从一粒星辰到充满生命的星球,在生命进化进程的任何一个阶段“人”与“非人”之间并未有过断裂。生存总是和他者相关,我们需要重思自身与一株植物、一粒尘埃、一涓细流或一隅星辰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而检视生态系统自身不断递变流转的特质。倾听万物,敬畏万物,不论是梁绍基先生与蚕相伴30年,还是里米尼记录(RiminiProtokoll)水母启示的末日预言,亦或斯佩拉彼得里奇(S?pelaPetric?)倾听植物的“沉默之语”,种种超越人类的相遇(other-than-humanencounters)不仅回应了凯伦巴拉德(KarenBarad)“彼此缠绕的存在”(entangledexistence)这一概念,也催生出一种行星意识(planetaryconsciousness)来思索未来演化的可能性。

《双赢》,里米尼记录,年,图片大卫帕里

winwin,RiminProtokoll,.ImageDavidParry

《皮肤》,梁绍基,-年,拍摄:梁绍基

Skin,LiangShaoji,-.Photobytheartist.

《降临》,向京,年,图片向京工作室

Descending,XiangJing,.ImageXiangJingStudio.

《隐形之言》,斯佩拉彼得里奇,年,图片米哈弗拉斯

InstituteofInconspicuousLanguages:ReadingLips,S?pelaPetric?,.ImageMihaFras.

《网络的自然历史》,拉尔夫贝克尔,年,图片拉尔夫贝克尔

ANaturalHistoryofNetworks/SoftMachine,RalfBaecker,.ImagesRalfBaecker.

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BATB)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一个艺术与科技对话的平台,透过数字技术等新兴媒介,共同探讨人类、科技与未来的深刻议题。此外,本届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BATB)发起了特别项目“气候关怀”(ClimateCare),这是国内首个聚焦探索“气候危机”与“艺术+科技”交叉领域的倡议。“气候关怀”以“Care”作为行动,通过“艺术+科技”推动全球气候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气候关怀”汇集了来自全球艺术、科技、生态以及决策领域的参与者,共同审视当下迫切的气候危机,探讨“艺术+科技”如何有效地参与并促进气候行动。

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BATB)将持续至年1月31日,双年展期间还将呈现系列学术分享,邀请全球著名学者围绕“生态”“气候”“行星缠绕”(planetaryentanglement)、“共生本体”(symbiontics)等议题进行回应,其中包括MIT教授卡洛琳A琼斯(CarolineA.Jones)、艺术家安妮卡易(AnickaYi)、策展人斯蒂芬妮赫斯勒(StefanieHessler)、艺术史学家、文化评论家、创意生态中心(CenterforCreativeEcology)创始人T.J.迪莫斯(T.J.Demos)、维也纳应用艺术/现代艺术博物馆(MAK)的馆长、维也纳变革双年展总监克里斯托夫滕-霍亨斯坦(ChristophThun-Hohenstein)、GIGA全球性倡议发起人克里斯托弗法比安(ChristopherFabian)等,敬请期待!

3

参展艺术家

亚历山德拉黛西金斯堡

AlexandraDaisyGinsberg

安娜杜米特里乌亚历克斯梅

AnnaDumitriuAlexMay

向京

XiangJing

内里奥克斯曼与介导物质小组

NeriOxmanandTheMediatedMatterGroup

奥隆卡茨爱奥纳特祖尔

OronCattsIonatZurr

派翠西亚匹斯尼尼

PatriciaPiccinini

拉尔夫贝克尔

RalfBaecker

罗莎史密特莱提斯史密茨

RasaSmiteRaitisSmits

里米尼记录

RiminiProtokoll

梁绍基

LiangShaoji

苏菲法尔凯斯

SophieFalkeis

斯佩拉彼得里奇

?pelaPetri?

苏珊舒普普利

SusanSchuppli

苏珊安卡尔

SuzanneAnker

特瑞可哈波亚

TerikeHaapoja

terra0:保罗库灵、保罗塞德勒、马克斯汉普郡

terra0:PaulKolling,PaulSeidler,MaxHampshire

乌苏拉比尔曼

UrsulaBiemann

AoBM实验室

ArtofBioMachine

气候时钟

ClimateClock

(按姓氏拼音排序)

「未未来」系列展览

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BATB)“合成生态”

总顾问

高洪

范迪安

滕彦斌

学术主持

苏新平

张子康

学术顾问

乔瓦尼阿洛伊

许煜

姜宇辉

张尕

(按姓氏拼音排序)

总策划

宋协伟

展览总监

李东妊

策展人

陈小文

王乃一

***

主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七九八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CUBE

网龙网络公司

协办单位

奥地利驻华大使馆文化处

气候行动伙伴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生态共建伙伴

ORGANY

「未未来」系列展览

「未未来」系列展览将与「未未来」国际教育论坛同期举办。“人类世”已经成为科学技术与人文学科共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