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艺术在场文旅中国

海德格尔说:“人生的本质是一首诗,人是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从乡村展览的举办、乡村美术馆建设,到乡村建筑的改造、乡村主题艺术创作等,艺术正在以越来越多元的方式介入乡村生活,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艺术不仅在改造乡村环境风貌、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着推动作用,还促进了乡村传统产业升级和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为乡村社会寻得了一条诗意发展的路径。

艺术助力乡建贵在唤醒乡村活力

将展会、艺术节带入乡村,以此带动当地的文化、艺术和经济发展,一直是艺术激活乡村的重要方式之一。3月14日,一场以红土地为主题的田野双年展——“红土地·第二届田野双年展(自贡)”在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乐德镇举办。从活动的主办方、承办方等各参与方可以看到,此次双年展既有地方政府、旅游行业的介入,也有美术专业机构和院校的参与,体现出社会各界,尤其是艺术家对于乡村振兴的热忱和积极参与。

主办方介绍,此次展览旨在用新的当代艺术语境去激活传统文化基因,还原与重构农耕文化生态的谱系。展览从“土地敬畏”“耕作方式”“丰收喜悦”3个方向,征集和邀请了国内17位优秀的艺术家参与。他们在荣县红色土地上进行为期半个月的驻地创作,呈现了16件具有农耕文化特质并加以当代语言转化的装置雕塑作品,与红土地相映成趣,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大量游客在这里“打卡”拍照。

▲红彤彤的朝天椒(装置)李占洋

总策展人一山表示:“此次双年展最大的特点是艺术家驻地创作、在地创作、与农民一起创作,正因为这样的亮点把农耕文化与当代表现有机地结合起来,找到了一个有意思的路径。田野艺术深系中国,是中国化的大地艺术。”“红红火火”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形象期盼,艺术家李占洋的作品《红彤彤的朝天椒》就是考虑到荣县乐德镇天宫庙村的人文地理环境而制作的。辣椒是当地主要的一种农作产物,而且在作品创作时,艺术家有意把辣椒瓣设计成滑梯的样式,给当地儿童提供玩耍互动的功能,具有浓郁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

一山希望通过田野双年展探讨三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挖掘农耕文明背景下对土地崇拜的农耕艺术;二是人与生活的关系,强调其中具有文脉传承性的乡土艺术、民间艺术;三是挖掘人与居住环境之间的院落文化,总结不同地域中的建筑文化。通过在地性艺术创作的方式对这三组关系予以梳理,希望能够为今天乡村振兴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路径。”

实际上,艺术季的整个持续过程一般不长,从创作到活动开幕少则1个月,多则半年,艺术季开幕后持续的时间更短。如何持续地对乡村的内在发展产生推动作用?这就需要汇集各方力量,持续举办活动,以形成持续的影响力。由艺术策划人梁克刚担任总策划的“中国——铜陵田原艺术季”已经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的犁桥村举办两届。活动邀请艺术家、建筑师、室内设计师、诗人、原创音乐人等参与其中,依次呈现戏剧、音乐、诗歌、公共艺术创作、民宿设计、装置、雕塑等内容。“田原艺术季”以借助当地资源禀赋为落脚点,不是一场改扩建工程,而是一场巧妙设计、以小博大的兴业之旅,为犁桥村吸引来大批市民及外地游客,有效带动了旅游、民宿、文化休闲等新业态的发展。有统计显示,年,村里共接待游客20万人次,同比增长%,收入余万元,犁桥也收获了文旅部颁发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安徽省优秀旅游乡村”等荣誉称号,并获得国家3A级景区认证。

▲第二届安仁双年展展览现场

艺术助力乡建的核心是人心建设

除以展览为核心的艺术季、双年展等活动以外,艺术乡建还有诸多模式,有些地方帮助村民学习艺术创作,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有一些艺术介入乡村建设,从乡村公共空间的环境改造等方面入手,打造充满现代性的空间载体。如渠岩的“许村计划”、孙君的“中国乡建院”、左靖和欧宁的“碧山计划”等,都将艺术中的创造、独特等要素带进了乡村建设之中,突破了以往规模化、标准化的乡村建设。乡村空间再造与艺术的结合将无人问津的小乡村变成了人来人往的旅游地。

位于山西省和顺县境内的许村是一个千年古村落,如今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艺术村。许村国际艺术节是也我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乡村艺术节——至今,由当代艺术家渠岩发起的“许村计划”已经持续了10多年,“许村国际艺术节”也已经举办了5届,使得许村成为国际知名的中国古村落、国内艺术乡建的成功范例。在此过程中,渠岩不断反思“艺术介入乡村”与“艺术乡建”的得与失、成与败,从而避免艺术乡建陷入偏差和误区。在“许村计划”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渠岩认识到艺术对乡民的最大意义不是艺术创作和经济发展,而是乡民本身。通过举办“国际艺术节”以及“在地教育”,渠岩为当地村民和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创造了共同生活、学习、创造的现场,从而为乡民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和自身提供了某种可能。

日本千叶大学的宫崎清在长达数十年的乡村建设实践中总结出了宝贵的经验,他认为“乡村景观重建并非乡村建设的要点,当地居民才是乡村建设的真正对象,乡村建设的关键是人心建设”。只有想办法使乡民意识到自己文化的可贵和潜力,激发其建设自己家乡的热情,才能真正使乡村建设落到实处,艺术家的艺术理想也才可能有地方安放。这种想法促使不少艺术家将乡村建设的路径转移到了乡民的主体性重塑上来。

艺术助力乡建不能缺少学术支持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相关政策已经明确要求,无论是美丽中国的打造、乡村振兴的实现,还是特色小镇的建设、美丽乡村的构建以及产业的转型升级,均应以当地的区域优势资源禀赋为基础,并对其进行创新性与系统化的挖掘、梳理与利用,以实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和谐发展与进步。可以说,政策层面已经为各地乡村的全方位发展指明了方向。时代为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创造了许多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作为高等艺术院校也在积极发挥学科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乡村美育,服务乡村建设。

▲横渡美术馆建筑效果图

将于4月17日在浙江省三门县横渡镇举办的“横渡之春:社会学艺术节”配合第八届费孝通学术思想论坛,即由上海大学与三门县政府共同主办。活动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学术主持,艺术评论家王南溟、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耿敬担任总策展人,“社会学艺术节”中的艺术家则包括了更加广泛的跨艺术人士,既有当代艺术家,也有建筑师、景观设计与规划师,还有摄影家和导演。据了解,该项目除艺术驻留创作、横渡美术馆等项目之外,还将以“流动于城乡之间:一种观察与实践”为艺术领域的总主题举行论坛,为艺术乡建与乡村公共教育这一命题提供理论支持。

在中国美术学院,该校“以乡土为学院创新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入选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中国美术学院把乡村美育融入到办学治校、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之中,通过教学计划大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乡村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学生下乡实习、社会实践、结对帮扶、人才培训、产业促进等多种途径,把社会美育的种子播撒到广袤的乡村,有力地推动了乡村建设和振兴。据介绍,中国美术学院与全国40余个地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直接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有余个,特色小镇40余个。如仙居白塔上衡街道的民宿设计,以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为特色的临安太阳公社设计,西湖区外桐坞村的茶文化+艺术家工作室设计,以社会综合治理模式为代表的萧山楼塔古镇保护和更新等,均为促进乡村振兴的典型范例。

此外,如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在全国各地均参与了特色村落的建设。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福建省屏南县前洋村建设艺术顾问张勇率领团队在千年古村落前洋村以艺术和教育为手段,修复古建筑、设立陶瓷博物馆、邀请国际艺术家探索竹编艺术、举办前洋国际艺术季等。年11月15日,“四季屏南乡村有约”双溪·前洋艺术季在屏南县双溪镇前洋村再次举办。此次,艺术季的覆盖范围已经不局限在前洋村,而是涉及屏南县诸多乡村,如小梨洋村、漈下村和巴地村,展现出范例的辐射作用。

如今,艺术乡建的模式逐渐多样化,但不可否认的是,艺术乡建仍然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完善其协作性、互动性,凸显地域性、创新性,深度挖掘出乡村和艺术的内在潜质,可持续地推动乡村振兴,值得深入思考。艺术乡建之所以可贵,就在于艺术的独特价值在乡村大地上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乡村大地为艺术搭建了广阔舞台,艺术化春风于无形,也将让我们的乡村世界更加绚丽多彩。

年4月4日《中国文化报》

第2版刊发特别报道

《乡村振兴艺术在场》

↓↓↓↓↓↓↓↓↓

责编:陈晓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