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数据精准营销有多厉害两百年前的欧洲贵族

前面的故事说到本特利开始了与韦奇伍德的合作,两人确实具有深度互补。

韦奇伍德富有创新精神,对陶瓷技术有着深入的研究,但他早年失学,没接受过系统的教育。腿脚不便,常年居住在乡下,社会交往不多。刚开始创业,资金紧张。而本特利受过古典教育,他与伦敦和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科学家、商人和知识分子都有社会联系。最重要的是,本特利在利物浦做了23年的批发商,对不断变化的陶瓷时尚有着深入的了解。这二人的天作之和,很快就上演了一系列轰动事件,但归纳起来就三招:

第一招,找形象代言人。那个年代还没有电影,更没有明星,最大的网红就是国王。年,韦奇伍德将一套细陶餐具送给了乔治三世的夏洛特王后,深得圣心。两年后,又为王后免费生产了一套茶具,王后爱不释手,直接任命韦奇伍德为“王后特供陶工”。这样,他的陶器就有了“王后陶器”的美名,在英国树立了高端瓷器的口碑。年,相似的一幕再次上演,韦奇伍德的工厂为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制作了一组头的米白色餐具,这些瓷器每件都绘有英国风景图,总共画了幅工笔画,从而使整套餐具成为货真价实的艺术品。这一下轰动了整个欧洲,韦奇伍德瓷器成了高档瓷器的代名词。

第二招,精准定位消费人群。年,韦奇伍德将自己的陶器包裹寄给名德国贵族和上流社会人士,顾客可以选择按内附发票的价格买下商品,也可以退回包裹,结果大部分人买下了他的陶器。这完全是现在的大数据精准营销嘛,退货险都给你买好了。也不知道他那个客户数据库还在不在,一家一家去寻找,都可以做个纪录片了。

第三招,建立线下体验中心。韦奇伍德先后在伦敦、巴斯、都柏林等地开设了展厅和专卖店。他意识到女性是主要的消费群体,不仅在展厅展示产品,同时不定期举行文化沙龙,吸引女性参加。现场品鉴,现场下单。这不妥妥的4S店吗,一点不担心后来人抄作业。

让上流社会认可,请名人代言引导市场的做法,使韦奇伍德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同时也打开了全欧洲乃至于世界的市场,一切看起来顺风顺水。韦奇伍德如果止步于此,那他也就只是一个“女王御用陶工”了,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瓷器大王和工业革命领袖了。

问题很快就出现了,仓库里的库存越来越高,产品卖不出去。原因很快也找到了,价格太贵,普通人根本消费不起。而上流社会的消费毕竟有限,总不能喝完茶就把杯子砸了吧。要想扩大销售,必须得让老百姓买得起。

本来就是穷苦人家出身的韦奇伍德,细心地观察到了英国社会生活的两个变化,一是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喝茶了,这从东印度公司从年开始,茶叶贸易量逐年增加的数据可以得到佐证。为啥是从年开始茶叶进口量大幅增加,我们以后的故事会专门讲。二是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开始喜欢吃热菜。新的生活习惯一定会带来新的消费产品,韦奇伍德马上想到了自己生产的茶具和餐具。

这里先跑个题哈,现代医学认为中国古代的卫生状况远远好于欧洲。据说有两个原因,一是得益于中国人喝茶的习惯,茶需要用开水冲泡,细菌就被杀死了。二是瓷器在餐具中的使用。那个时候都没有洗洁剂,84消毒液。咱们的瓷器用清水基本就能冲洗干净,他们捧着个木碗,碗边细小的缝隙中还残留着上一顿的……不能讲了。不过友情提示一下,那还是工业革命的前期,英国还真不是后来的那个日不落帝国。

言归正传,我们回到韦奇伍德,既然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又洞察了社会的趋势,韦奇伍德出招了,又是三招:一、以高端拉动低端,改进产品线。二、以销定产,降低库存。三、公关促销。

先说第一招,他把自己的产品线分为“实用性”和“摆设用”两类。“摆设用”,也就是装饰类的产品线他模仿古代的样式,夸张,浮华,典型的产品就是他那些奢侈的装饰花瓶。而“实用性”的产品则从工艺上降低制作难度,缩短制作周期,引入流行元素。他找来当时著名的艺术家,如新古典雕塑家弗拉克斯曼、画家莱特、斯多比斯进行产品设计,以使产品能适合当时流行的艺术趣味,这些产品大量出现在普通人家的餐桌上。后来有人评价他的产品“下自伦敦排水道所用的陶制水管,上至供夏洛特王后使用的精致器皿,无所不包”。

第二招,以销定产。他先将精美的产品,摆放在伦敦、巴斯、都柏林等大城市的的展览厅展出,店内提供带有价格的目录,并有接待人员专门讲解,顾客在展览厅确定订单,再将订单信息传回到埃特鲁利亚的工厂生产。这种采取提前预订的销售方式,避免大量生产可能无人问津的风险,资金也不会被库存占用。到后来,韦奇伍德的销售员背着精美的产品目录,奔走在英国各地甚至欧洲大陆。现代市场学的一些先进理念,已经在他那里实践、总结,韦奇伍德的销售模式在今天看来仍有不少可借鉴之处。

第三招,加大公关促销。从前文我们得知韦奇伍德是怎样获得“女王御用陶工”的,我们就已经了解到他是广告公关的高手,尽管当年还没有广告这门专业。这次他开始在杂志上讲故事,并且随杂志附送优惠券,这吸引了一大批工薪阶层客户。而有位传记作者是这样描述他的:移动着木腿在工厂四处走动,看到有任何瑕疵的产品,就用拐杖亲手把它砸碎。在这种情况下,他总是在这个粗心的工匠板凳上用粉笔写下:“韦奇伍德才不制造这种劣货。”敲黑板敲黑板,重点是“传记作者”的描述。你知道为啥现在市面上那么多的企业家传记了吧?都抄晚了多年。

三招祭出,韦奇伍德在很短时间内,便在英国瓷器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甚至在欧洲大陆也树立起韦奇伍德品牌的口碑,到年,韦奇伍德陶瓷的出口率已占总销量的80%。在那个年代,市场销售的统计数据有限,但文学描写或许可以佐证一下。“既能在华丽的茶会桌上看到韦奇伍德陶瓷插着精心布置的含露鲜花,也能在工人阶级简陋的二层红砖住宅中发现韦奇伍德陶瓷散发中国茶香。”这翻译翻得,我敢打赌,这句话你要不读三遍,你顺不下来。

总之,韦奇伍德大获成功,已经成为了英国的头号瓷器生产商。但我要告诉你,他的高光时刻还没到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5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