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丁天缺的遗著《梦里孤山——丁天缺艺术人生》一书日前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正式出版。12月15日下午,上海文艺界人士及丁天缺先生亲属齐聚一堂,围绕丁天缺先生的艺术人生进行座谈,缅怀中国老一辈杭州国立艺专(俗称“国二代”)艺术家的坎坷人生,钩沉中国主流艺术史之外的历史。正如与会者所言:“他本身就是一部中国现当代美术史。”
“这个艺术家的色彩很纯净,就像没有任何外界所干扰过,不管人再苦,他的内心世界是透明的,这是最大的特色,只看到他一生的挚爱和对艺术的热情。”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特选刊座谈会纪录。丁天缺,原名丁善庠(年-年),出生于江苏宜兴。年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国美院),师从吴大羽,后担任他的助教,与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是同窗。
艺术家丁天缺
石建邦(艺术评论家,召集人)
今天很高兴把各位文学艺术界的专家学者请来,假座上活建业里嘉佩乐酒店,举办一个轻松随意的座谈会,来聊聊丁天缺等老一辈艺术家的事情,以及那个年代的文化历史和时代风貌。
我先大概介绍一下丁老和《梦里孤山》这本书。丁天缺先生和吴冠中、赵无极等都是同学,当年都是杭州国立艺专油画系吴大羽的学生。丁老当年在班上又是老大,很多事情都由他出头处理,俨然领袖人物。但是,吴冠中和赵无极后来都成名了,在国内外知名度很高。丁先生的遭遇在年以后却截然不同,他年就被当成反革命抓起来坐牢了,后来出来没有多久又入狱,遣送家乡劳改,一直到、年才平反,回到中国美院,回去也是当一个临时工,做《美术译丛》的编辑。他一生的心愿就是想回到美院,得到美院的承认。
年,我因为写吴冠中的书,逐渐知道还有丁天缺等一帮他的同学,都默默无闻,但一辈子对艺术追求很执着。那年11月初,上海的张功悫亲自陪我们去拜访丁老,一见之下发现了一个新大陆一般,令人惊喜,对我的思想冲击很大。聊了之后觉得他简直是世外高人,近九十的人了,身板硬朗,谈吐优雅。而且说话之间还是年轻人的脾气,很冲,很耿直,爱憎分明,什么都敢说。我们那天在望湖宾馆一起吃饭,听他讲徐悲鸿、林风眠、吴大羽的故事,讲他们同学的趣闻,这些在美术史上看不到,感觉他本身就是一部美术史,国立艺专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在他的肚子里。
他的自传《顾镜遗梦》年初在香港出版,比较简单,那天他就送给我们。当天晚上我就读完了,读到深夜两三点钟。第二天又去跟老先生聊,此后的七八年间,我经常去杭州看他,听他讲过去的事,也为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丁先生,我深感老先生是个宝,这个“活宝”是无价的,比一张画、一件艺术品要珍贵得多,可惜我们不大重视。
他过世以后,丁老的侄女就是在座的丁韵秋女士,一直说想把他的书在大陆正式出版,让我帮忙。我当然义不容辞,后来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说可以出版,再后来侯大姐和咪咪姐拜访了许江院长。许江对丁老一直很支持很关心,丁老的画架还是当年许江送给他的。许江一听此事,非常支持,不但亲自写了一篇深情饱满的序言,还给予免费出版。这本书的出版,虽然曲折,也有些许遗憾,但毕竟老先生当年的梦终于实现了,书名《梦里孤山》取自他的一首词作,孤山也就是美院的代名词。现在他天上有知,应该是很开心的。
座谈会现场
丁韵秋(丁天缺侄女,北京艺栈画廊负责人)
大伯丁天缺一生经历了非常多的苦难,但是他对艺术的坚持、信仰始终如一。我是很佩服的,虽然他去世了,我作为后辈,期望能够延续他的信仰,让更多人知道他的存在。大伯性格倔强,一生好强,一般人很难驾驭。但他爱憎分明,一旦认可,就是一辈子,不仅对老师,对他的同学赵无极亦是如此。他是吴大羽的学生,也是他的助教,深受吴先生影响,一生追随他,信仰他,忠诚于他。
《城隍山早读》丁天缺
李大钧(势象空间创始人,吴大羽艺术基金会理事长)
丁天缺先生和吴大羽先生是同乡,他们都是宜兴人,他年成为吴大羽的学生。关于他和吴大羽的关系他的自传里都有,主要是师生关系。而最主要的机缘,是吴大羽年第二次去杭州艺专任教,当时他和林风眠都设了画室,林风眠的助教是苏天赐,吴大羽的助教是丁天缺,这是他主动选的。这个关系应该说在吴大羽学生中最亲密的。
丁天缺性格直率,是吴大羽很大的牵挂,丁天缺毕业的时候吴大羽给他在毕业册留了四个字,“银言金默”,后来丁天缺说他大概一生就没有做到这一点。
我们从丁天缺先生的为人处世上,看到了他很多的闪光点,他优秀的品格,如果要总结我想可能是一个字,就是诚,三个词,是热诚、赤诚和忠诚。第一个是他的热诚。这个人所有的行事是这样的,热情如火,热诚是他的一个品行,助人,包括对老师都有助人的情怀,有当大哥的情怀。第二就是赤诚,他对他的艺术一生不改,尽管经历了很多的磨难,但是还是那样追求艺术的人生。第三就是忠诚,他一生是有这样的信仰,也有这样的感情。吴大羽去世的时候,他的悼词是丁天缺自告奋勇去写,包括想怎么样去做后续的工作等。他情况也不大好,他这个人稍有一点好转就要去做这个事情,我觉得他一生在吴大羽的影响下,一生追随他,信仰他。
丁天缺毕竟是艺术家,今天能够有幸看到他这么多的作品,主要是他晚期的作品。可想而知吴大羽先生能够选他当助教,显然不是因为他是热诚的人,还因为他的艺术才华。
丁天缺所崇尚的是他老师最有名的一个主张,就是吴大羽先生说的,“你的色彩要有灵魂,你的笔触要有生命。”所以色彩和他的灵魂联系在一起的,笔触是和他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我觉得从丁天缺的画中,可能用这样的思想,这样的观点去看,就能看到丁天缺真正的艺术价值,而这个价值也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他特别宝贵,也特别稀缺的东西。
《梦里孤山——丁天缺艺术人生》
李超(美术史学者,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
我对丁天缺前辈了解得不多,但是整个大背景还是知道一些的。年我在中国美院读博士期间,去巴黎国际艺术城研修,有机会参观丁天缺先生的展览,被他的艺术所感动,更为国立艺专的文脉传承的影响力而叹服。几个月以前我参加过张功愨艺术展览的学术活动,提到了国立艺专第二代的“看不见”问题。就国立艺专第二代而言,像张功愨健在的前辈已经不多了。而其他的第二代也在我们未能充分“看见”的情况下,离开了我们。国立艺专第二代,这么一批对中国20世纪美术发展卓有贡献与影响的艺术群体,为什么很长时间都没有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