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主图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资央企持续推进科

白癜风怎么得的 http://pf.39.net/bdfyy/bdfzg/181001/6559327.html

小新说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是科技创新的国家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所属国有企业,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和掌握更多的国之重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资央企接续奋斗、苦干实干,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实质性提升,取得了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在科技创新领域发挥了引领作用。

《国资报告》聚焦央企科技创新,日前推出《自主图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资央企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侧记》,小新为您分享。

自主图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资央企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侧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是科技创新的国家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所属国有企业,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和掌握更多的国之重器。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表示,央企要将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坚决把央企打造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资央企接续奋斗、苦干实干,不断强化央企科技自立自强国家队作用。一方面坚持国家战略性需求导向,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方面深化创新协同,加强央企内部、央企之间、央企与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创新资源整合,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一方面按照“能给尽给,应给尽给”原则推动一揽子创新支持政策落地,努力打造科技人才高地和创新政策特区,让央企成为各类优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沃土。

整体看,这几年来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实质性提升,取得了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在科技创新领域发挥了引领作用,极大振奋了中华民族自信自强的志气骨气底气。

创新成果丰硕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国资委推进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在关键材料、核心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零部件等领域突破一批短板技术,在航天、深海、能源、交通、国防军工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重大成果,建成港珠澳大桥、白鹤滩水电站、“深海一号”大气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等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

年—年,中央企业累计投入研发经费6.2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0%;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比年提高0.8个百分点。年底中央企业拥有研发人员万人,比年底增长53%,拥有两院院士名,约占全国院士总数的七分之一。年,央企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数占同类奖项总数的49%,为历年最高。截至年底,央企国内外研发机构数量达到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91个。

——国之重器展现央企实力。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十年来,在国资委指导下,央企厚积薄发,一系列“国之重器”纷纷亮相,展现了央企作为科技创新国家队的实力与担当。

这些“国之重器”,为国家重大需求提供了关键支撑。

年7月31日上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仪式,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并参观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展览展示,代表党中央向参与系统研制建设的全体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诚挚的问候。

北斗系统是党中央决策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工程使用的北斗导航卫星主要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全部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研制,其他重要分系统也有部分航天科技集团所属单位参与。工程自年启动,年完成北斗一号系统建设,年完成北斗二号系统建设。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开通服务,标志着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取得决战决胜,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年6月16日11时,世界第七、中国第四大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顺利完成72小时试运行,成功并入南方电网,正式投产发电。至此,乌东德水电站12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

乌东德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航运。电站共安装12台单机容量8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电站总装机容量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1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万吨。

年9月6日,随着东区最后一口生产井成功开井,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大气田全面投产。气田投产后,每年将向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等地稳定供应深海天然气超30亿立方米。

“深海一号”大气田距海南省三亚市公里,于年勘探发现,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千亿立方米,最大水深超过0米,最大井深达米以上。中国海油有关负责人表示,“深海一号”大气田全面投产后,将带动周边陵水25-1等新的深水气田开发,形成气田群,依托已建成的连通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天然气管网大动脉,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国之重器”,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中交集团投资建设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亚洲最大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

年6月8日16时,由中交集团投资建设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亚洲最大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缓缓驶离位于江苏启东的船厂码头,经由长江口北角开往浙江花鸟山海域进行为期3天的海试。离港后,其动力系统和推进系统等将首次接受海洋环境的考验,向成为一艘真正的疏浚利器迈出关键一步。

天鲲号是天鲸号的“升级版”,在自主创新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被业内视为“国轮国造”的集大成者。如今,以天鲸号、天鲲号为代表的国产大型绞吸装备,已成为疏浚港口航道、建设远海岛礁和实施“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工程的主力军。

年3月25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第2台机组——中核集团福清核电6号机组正式具备商运条件。至此,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这是我国核电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有力支撑了我国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跨越。如今,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中核集团以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玲龙一号、实验快堆、高温气冷堆、燕龙泳池式供热堆等为代表,形成“大中小特微”全型号的产品体系,实现核电技术型谱化、产品系列化、功能多元化。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关键动能。

年7月20日,由中国中车承担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时速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山东青岛成功下线。

“时速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已具备了推进线路试验和工程化示范的条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何华武表示,通过建设高速试验线,开展高速磁浮综合试验和示范运营技术积累,可为我国高速磁浮的持续创新和产业化奠定坚实基础。

这些“国之重器”,为人民的生命健康提供了保障。

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国药集团聚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力加大投入,取得一系列重大原创成果,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在“可诊、可治、可防”三条抗疫战线上,国药集团独立自主研发出4款新冠病毒诊断试剂,4款新冠肺炎特效治疗药物和技术,在灭活疫苗、基因重组疫苗、mRNA疫苗三条技术路线上研发4款新冠疫苗,为全球抗疫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建筑将“抗疫”科技作为企业的重点研发方向加以推进,将抗疫快速建造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建筑所属中海集团展开装配化建造成套技术的研究,形成了先进制造管理MES系统、C-Smart智慧物流管理系统、BIM维保管理系统在内的一整套MiC快速建造技术,提速增效,为项目顺利建设保驾护航。中建科技研发的模块化钢结构建筑产品体系设计技术,广泛应用于“医院产品”“平疫医院和模块化小型防疫设施”“防疫隔离酒店(公寓、宿舍)产品”,形成了一套成熟稳定的整体解决方案。

——关键核心技术获突破。

关键核心技术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党的十八大以来,央企聚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在关键技术攻关和破解“卡脖子”技术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电子坚持“超前布局、换道超车”,聚焦网信产业的核心基础环节——计算体系,聚焦于CPU和操作系统两个关键技术,力求以点带面推动网信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成功构建了最具朝阳性的计算机基础软硬件“PK”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构建了兼容移动生态、与国际主流架构比肩的安全先进绿色的“PKS”自主计算体系。

中国电子集成电路特色工艺生产线

燃气轮机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关系国家能源安全,是能源领域关键“卡脖子”技术装备。燃气轮机控制系统(TCS)作为“控制中枢”和“最强大脑”,更是长期以来被西方国家垄断和封锁。

年3月11日10时47分,中国华电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套F级燃气轮机控制系统在江苏华电戚墅堰电厂2号机组成功投运。这是继去年成功投运国内首套E级燃气轮机控制系统之后,中国华电再次取得燃机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实现了从E级到F级的新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助力交通强国建设的实践中,中国通号逐渐形成了高速铁路、地铁列车运行控制、货运铁路综合自动化系统为代表的八大核心技术,形成产品种类多元化、主要产品谱系化、核心产品自主化、产品层次差异化的列控系统装备,实现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先进高效、绿色节能的目标,关键核心装备实现%国产化和深度自主化。

中核集团着力打造国家安全可靠算力底座,旗下同方股份打造基于全国产技术路线服务器、电脑等整机算力设备。今年3月,数百台同方全国产电脑亮相全国两会,从芯片到操作系统,从硬件到应用,全部实现了国产自主可控,构建了安全、易用的IT基础环境,圆满完成了两会保障任务。目前,相关产品已在金融、运营商、能源等关键基础行业有了广泛应用。

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破解“卡脖子”技术的目的,是让我们在技术上不再受制于人,企业和国家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年,中国航信组建了技术团队,着力于航班管理系统技术攻关,致力于建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新一代航班管理系统。经历五年奋斗,属于中国民航人自己的航班管理系统终于得以问世,新系统解决了原有系统国外技术垄断、高昂成本支出、无法应对行业发展和技术革新等关键问题。在该系统的运作下,民航企业可以更有针对性、更快速地精准服务每一位旅客,并及时整合、调整航班信息,降低延误等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中国中铁攻克了高地温、强岩爆、大变形、穿越冰碛层和风积沙层等世界施工技术难题,建成了“高原新天路”拉林铁路,开启了西藏铁路电气化时代,为修建建设难度更大的川藏铁路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国中铁还掌握了新建30吨轴重重载铁路建造关键技术,建成的浩吉铁路是一次性建成并开通运营里程达公里的重载铁路,构建我国“北煤南运”新的国家运输通道。

中国电气装备研制成功±1kV换流变压器、±kV系列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1kVGIL(气体绝缘高压输电线路)等一系列高端电气装备产品,并在40万千瓦、60万千瓦、80万千瓦机组用大容量发电机断路器成套装置的基础上,完成百万千瓦用发电机断路器成套装置研发,建成了世界最高的米输电线路铁塔。这些产品和技术的成功突破,解决了制约行业技术发展的诸多“卡脖子”难题,展现了“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巩固了输配电领域行业第一的核心地位。

中国电气装备所属许继集团成功研制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容量最大的±千伏兆瓦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设备,并在工程中实现首台套示范应用

核心技术攻关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辛勤的汗水。

三峡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雷肖,作为海上风电专项工程攻关团队骨干,长期扎根江苏如东建设一线,组织设计院所、制造企业、安装单位聚力攻关,通过一次次专题论证、权威诊断和技术会战,雷肖带领团队实现亚洲海上柔性直流输电工程“零的突破”,将核心技术牢牢握在手中。

东方电气所属东方汽轮机G50发展中心副主任田晓晶,始终投身于燃气轮机核心部件燃烧器研发攻关的最前沿领域,参与解决了G50燃机设计和试验过程中的点火、熄火、热声振荡等多项重大技术难题,填补了自主燃机多项技术空白。她还主持完成燃烧器设计和全温全压试验验证,形成设计文件余份。在整机试验调试和带负荷试验期间,她长期连续现场值守,为G50满负荷运行和示范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为加速推进列控系统自主化关键基础核心技术攻关,中国通号集中优势资源,组建了基石攻关突击队。在项目攻关最紧张的时候,整个团队吃饭、睡觉、办公都在一个楼内,经常连续十几个小时加班加点,为的就是一个目标:早日实现中国列控系统的自主安全可控。辛勤的汗水换来丰硕的成果,基石攻关突击队在核心技术攻关过程中屡创佳绩,圆满完成了各项攻关任务,部分关键节点比原计划提前完成,从根本上保障了国家铁路建设和运输安全,为“一带一路”建设和高铁“走出去”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布局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作为科技创新的国家队,承担的使命日益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央企布局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为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提供了保障。

在前沿性技术方面,央企不断构建新优势。航天科技牵头研制的“天问一号”发射升空,“祝融号”火星车拍摄影像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空间站核心舱、神舟十二号、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人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年11月10日,中国船舶集团研制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11月28日,成功实现米坐底纪录的“奋斗者”号胜利返航。“奋斗者”号研制及海试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具有了进入世界海洋最深处开展科学探索和研究的能力,体现了我国在海洋高技术领域的综合实力。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中国电科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优势,超前布局了量子信息、生物交叉等领域,突破神经通路灵巧手、全脑神经导航系统、多模态语音交互等关键技术,实现超高速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国际领先、脑机接口率先完成人眼视觉影像复现等,为智能应用领域灵犀手、智慧医疗系统、智能安防系统、数字政府系统等相关产品提供技术支撑。

央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意义重大,是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关键举措,是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根本保障。

年11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牵头承担的国家能源领域首个页岩气开发项目“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高效开发的基础研究”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项目组从开发地质、钻完井工程、气藏工程和储层改造等学科领域,开展南方海相页岩气高效开发的基础理论研究,领跑国内页岩气研究,为提高单井产量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促进了国家页岩气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

年2月2日,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北美研究中心在碳化铂纳米材料的研发工作上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材料领域顶级期刊ACSMaterialsLetters上,并被选为当期封面文章,低碳院是论文的唯一通讯单位。

鉴于碳化铂纳米材料在催化反应中的优异性能,该研究不仅给制备各类过渡金属碳化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而且在煤化工及油气化工产业链深加工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助力集团公司进一步做精做细现代煤化工,延伸副产烷烃制芳烃、制氢、炔烃纯化等煤化工工艺路线的产业价值链。

福建福清核电站

近年来,作为我国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的重要技术支撑单位,中核集团所属核西物院依托中核集团完整的核工业产业体系,负责承担了我国ITER采购包中绝大部分涉核部件的研制或设计任务,主要包括包层第一壁、包层屏蔽块、磁体支撑结构、气体注入系统、辉光放电清洗系统、中子通量探测器、朗缪尔探针系统等。通过不断协同创新发展,相关采购包和现金合同执行进度走在了国际前列,交付部件的质量赢得国内外赞誉,为ITER计划的顺利实施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及中国方案。

央企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也为央企开启创新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创新体系健全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专门成立了推动央企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在年国资委内设机构调整中专门设立科创局;年3月,又专门成立了科技创新局,大力推进央企科技创新工作。在国资委的推动下,央企的创新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整合内部资源协同发力。

央企往往规模庞大、分布广泛、行业众多。近年来,不少央企为了提升整体创新能力,通过深化改革和管理提升握指成拳。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损耗,解决卡脖子问题,三峡集团探索形成了以“自主+联合”创新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为主体,以基层创新工作室等为补充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在集团层面组建了科学技术研究院,作为落实自主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实体;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结合国资委“科改示范”行动,成立了三峡科技公司,为清洁能源业务和长江生态环保领域业务发展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和发展动力。

南方电网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科技前沿,重点围绕未来电网技术发展方向,对原9个公司重点实验室进行重组整合,形成“国家级、省部级、公司级、分子公司级”四级实验室体系。建成贯通网、省、市三级单位的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和覆盖发、输、配、售各领域的7个专业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带动4万多名职工投身岗位创新。

为了优化结构,降低研发成本,中国航信积极开展研发体系的分布式改造。科研资源从原来的“单一中心”发展为“四地统筹”,并成立研究院,形成“总部能力中心+低成本资源中心”相结合的研发体系架构,使得研发成本大大降低,研发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即使在疫情期间,研发效率也较疫情前增长了10%—20%。

年,中国节能为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成立了科技创新领导小组、改组了集团公司科技委员会,初步建立起由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科技委、科技部、中研院和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构成的层次分明、各有侧重的科技管理和技术研发体系。

在促进创新体系融合、创新资源对接过程中,党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航空发动机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燃油控制系统集成复杂,对每一个零件的要求都很高。为了提升创新效率,中国航发动控所燃动部党总支与中国航发红林产品设计所党支部决定,联合组建“铸心”新长征党员突击队。为了确保劲往一处使,突击队负责人郝圣桥决定召开联合组织生活会,用党的“传家宝”批评与自我批评推动双方的理解与融合。通过联合组织生活会,突击队党员们进一步树立了聚力加快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共同目标。在协同攻关中,双方的设计能力、产品质量和研发效率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国资委先后推动完成了25组46家央企重组,并且根据国家发展需要,新组建了9家企业。相关企业以此为契机,重塑科技创新体系。

依托国家能源集团一体化运营优势,航运公司构建内外市场并重、内外贸易并举、海运江运并存的大航运格局

中国船舶将舰船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挥重组效应的重要主攻方向,统筹36家科研院所和61家国家级创新平台,组建集团公司科技委,成立重大科研项目论证中心,发挥整体科技优势,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国家电投重组以来,充分发挥原国家核电创新优势,构建以中央研究院为先导层、产业创新中心为主体层、技术中心为支持层的“宝塔型”科技创新体系。其中,中央研究院负责基础性、前沿性和共性问题;12个产业创新中心按照风、光、水、火和智慧能源产业板块分类,负责技术与需求的对接;技术中心分布在各家所属企业,直接为企业需求服务。

作为我国输配电装备制造领域的国家队,中国电气装备重组后,强化对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规划构建以“科学技术研究院为引领、产业研发中心为主体、基层技术部门为支撑”的三级研发体系。完善跨单位集成研发模式,推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中国中化于年3月成立中国中化中央研究院,并将创新主体分别归入“共性与前沿技术平台”和“企业研发平台”,根据重点研发领域设置中化安全与过程研究中心、中化高端材料研究中心等21个专业研究中心,形成分工明确、层次分明的创新主体架构,强化各单位协同创新力度。

一些企业针对历史上对创新重视不够的问题,加以针对性改革。

长期以来,建筑央企二级企业三级公司的自主性很强,这固然有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但也导致了科研资源的分散、重复、低效。中交集团以问题为导向,完善科技创新顶层设计,构建“创新目标统一规划,创新任务统一部署,创新资源统一调配,创新成果统一推广”的“四统一”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总部由引导型向引领型转变,实现公司科技多要素有机融合和整体发力。

新兴际华集团公司成立科技部,重点构建了集团战略主导、二级主抓关键共性技术应用、三级主攻工艺研究与试验验证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资源由分散型管理向集约化配置转变。

年10月,通用技术集团成立了科技创新部,加强科技创新各项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持续推动“集团公司、产业集团/企业、企业/工厂/医院”三级联动的研发体系建设,推动在相关领域形成差异化梯次研发主体架构。

进入“十四五”以来,华润进一步将科技创新放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升级成立华润科技创新委员会,由董事长担任科创委主任,强化对集团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在集团总部设立科技创新部,作为集团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抓手,并推动在下属企业总部设立科技创新部或工作专班,华润整体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得到显著增强。

东方电气则推动了中央研究院实施公司制改革,以“研究院+研究院公司”一体化改革模式,成为市场化运作的科研实体和经营主体,探索出一条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新路径。

——组建央企联合体携手攻关。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资委和央企将创新联合体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构建形成了各类创新主体协同攻关的有效机制,解决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突破。

针对市场需求,一些央企开展手拉手合作。

比如,面对5G发展初期投资规模大、运营成本高、资产效率低等系列难题,中国电信携手中国联通创新性提出5G接入网全面共建共享新思路。工作中,双方联合成立集团、省、地市三级共建共享工作专职机构,双方共建共享条线人员实现合署办公、团队联合作战,联合对下开展共建共享工作评价与考核,共同打造工作合力。极大缓解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5G建设和运营上的资金压力,截至年底,4/5G共建共享已为两家企业节省网络建设投资超过2亿元,每年节省运营成本超过亿元。每年节电规模已超过亿度、折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万吨,促进了企业节能减排、绿色运营。

燃气轮机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在完成这一攻关任务时,东方电气携手中国华电通力合作,分别发挥技术优势和运营经验,探索出了国产自主重大装备应用推广新路。

有些央企位于产业链上游,或者专注于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在实践中,为产业链中下游多家企业提供优势服务和产品。

中国机械总院积极发挥央企和行业平台作用,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先后与中国航天科技、中国航发、中国一汽、中国航空工业、中国一重等央企建立了国家04专项“精密塑性成形技术与装备创新能力平台”“先进焊接技术与装备创新能力平台”等专业技术创新能力平台,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验证与推广应用,向余家企业实现了成果转移转化和技术服务。

中国建材发挥材料行业领军企业优势,瞄准C/大飞机材料国产化,与中国商飞、中国航发、国家电网等应用单位分别联合开展碳纤维、碳芯电缆等新产品的示范应用。

有些技术创新工作涉及多个领域多家央企,国资委积极部署,鼓励组建央企创新联合体,推动强强联手攻关。

比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为破解医疗物资生产供应的设备瓶颈,国资委迅速组织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集团、兵器工业集团、中国电子、国机集团和通用技术集团6家央企,紧急开展口罩机、压条机等设备的联合研制攻关,短期内取得有效突破。

中国一重参与组建了“央企特种合金创新”“国家发电设备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等创新联合体,与核九院合作完成了国家专项产品工程试制,与钢院、东电、哈电、宝武集团等合作开发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新型材料、抽水蓄能机组可变速发电机护环等新产品新技术。

中国通号参与组建了中国电科发起的“央企核心电子元器件创新联合体”和中国电子发起的“央企CPU和操作系统创新联合体”,全力推进深度自主化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以实现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关键基础装备完全自主可控。

年4月2日,国资委以视频形式召开央企创新联合体工作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打造创新联合体升级版,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有力支撑。

——牵头优化社会创新生态。

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大小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间,乃至国内和海外之间携手攻坚。近十年来,央企坚持开放创新,积极与高校院所、地方国企、民营企业等建立协同创新网络,畅通创新链产业链。

中汽中心联合中国航天科工、中国航天科技、中国中车等50余家央企,以及清华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等高校,形成了面向不同技术领域和产业的高端合作交流平台,研制开发了一批国产汽车制造装备,有效促进了汽车自主化发展。

在“光储直柔”领域,中建科技与清华大学成立“未来城市联合实验室”共同研究“光储直柔”核心技术、建设多个“光储直柔”示范工程,开发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

年12月20日,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送电成功。在该项目的研发过程中,中核集团与高温气冷堆技术创新源头清华大学不断深化合作。面对高温气冷堆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的技术困难、文化冲突、利益藩篱以及人才队伍培养育留等难题,双方以“党建促专项”为抓手,推动全产业链凝心聚力协同创新。对此,人民日报评价说,这支跨产业链、跨单位组成的项目团队,走出了一条新型举国体制下抓党建促重大科技专项工作的成功之路。

中国中铁所属的中铁装备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成立隧道掘进机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形成了稳定的产学研用合作体系和产业链集群。产品打入德、法、意等20余个发达经济体,连续10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连续5年世界产销量第一。

拉林铁路绿巨人上线试跑摄影:任富阳

国家能源集团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成立了7家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中心视同内部研发单位,开展定期性的密切交流合作。

年1月4日,总投资达36亿元的上海石化“2.4万吨/年原丝、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开工建设,预计年全部完成,总产能1.2万吨。项目投产后,将一举改变我国大丝束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碳纤维技术有着森严的技术壁垒。为此,上海石化与上海石化研究院、上海工程公司、复旦大学等数十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一起,走出了一条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之路。

国投、中国诚通和中国国新等企业积极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优势,通过发起设立创新基金等方式,积极带动民企创新水平提升。

年,科技部与国投集团发起并联合社会各方,设立了我国首只聚焦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化基金。国投按照市场化方式专门成立国投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国投创业”)担任管理人,开启了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投资的探索实践。国投创业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创新资源方面的作用,带动地方政府、银行、保险、民营企业等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国投创业管理的基金总规模近亿元,投资项目超过个,通过募资和投资两个节点,实现了中央财政资金效力放大约15倍。投资项目均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项目。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家,占全部投资项目的15%。

中国国新主动管理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央企运营基金、双百基金等10只基金。通过直接出资亿元,撬动基金层面出资人投资和项目层面社会资本约12倍,金额近亿元。近年来,中国国新投资了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中芯国际、国产智能芯片龙头企业寒武纪、领先的芯片测试设备研发企业华峰测控等企业,在芯片测试设备、自主研发CPU芯片、模拟芯片、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操作系统、数据库等领域,投资或储备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商业价值与战略价值均较为突出的项目,在补齐国资央企技术短板、实现国产替代和维护国家产业链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同时,突出与央企国企的协同联动,着力培育了中核二三、国货航、中广核风电、潍柴动力等一批在细分领域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领先企业。

中国诚通通过投资国药集团天坛生物、华润微电子等企业,前瞻性布局战略新兴领域,推动自主创新和补链强链;同时与地方政府和一流企业合作搭建子基金,引导带动社会资本近千亿元。目前,诚通基金体系已累计投资了个项目、金额达亿元,助力多家央企产业集团、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在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制造、远洋运输、通信、钢铁、航空等行业成为产业链链长。

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认为,国有企业既要推全链创新,当好现代产业链链长;也要搞全球创新,构建开放创新生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国药集团积极推进跨国试验,力促真实世界研究。年7月,在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支持下,和国际疫苗研究所(IVI)、莫桑比克国家研究所、孟加拉国国际腹泻病研究中心、德国海德堡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开展深度合作,在指定区域研究疫苗在不同人群中对变异株的防护效果。

年,中国三峡集团下属企业上海院和葡萄牙电力公司联合设立了中葡新能源技术中心(上海)有限公司和新能源技术中心(里斯本),自两个中心以来,两者建立了定期沟通交流机制,并持续开展了新能源领域多项目的技术研发和咨询工作。

正在运输中的世界最大、亚洲首座海上换流站——中国三峡集团江苏如东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海上换流站(中国三峡集团供图)

中国中化通过积极引进用好旗下海外企业海外优势研发成果、资源及体系,带动公司研发水平整体提升,持续推动一批高水平平台建设。重点推动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加强对平台建设、运行期的监督,保障平台作用发挥和目标达成。

近年来,中俄双方合作进一步加深,拟共同开展“莫斯科—喀山”高速铁路项目。俄方提出了建立中俄高铁技术联合研发机构的要求,中国中车响应了这一要求。中车长客股份公司与俄罗斯快速干线股份公司、莫斯科交通大学等单位组建了中俄高铁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搭建起了中俄两国高铁领域技术合作的桥梁。

中国中检发挥央企标准工作基础和优势,牵头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围绕主责主业,年中国中检共计组织参与标准制修订项,其中国际标准6项,国家标准74项,积极推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上升为技术标准,发挥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中的主导作用。

创新活力迸发

在国企改革中,国资委坚持“能给尽给,应给尽给”原则,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央企的科技创新工作。在业绩考核方面,国资委年起把央企的科研投入视同利润进行考核。在激励分配方面,国资委对重大项目、创新项目、创新团队的工资总额给予单列。年,国资委启动了科改示范行动,重点在公司治理、中长期激励、市场化机制上加大力度、激发活力。在上述政策指引下,央企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骨干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迸发。

——聚集高端人才。

科研人才是科技创新生态建设的第一资源。相关央企通过提高待遇、改善条件,解决选人、育人、留人过程中的卡脖子问题,提升科研人才队伍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电子在大力发展既有核心业务的同时,对优秀民营企业战略性推进“反向混改”,成建制引进数万名优秀网信人才。

中国中铁制定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和高端人才培养实施规划,实施了“5人才工程”,形成了“1+N”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制度体系,涌现出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女主席严金秀等高端人才。

中国电科一方面成体系谋划推动战略科学家培养,制订实施战略科学家培养“青藜计划”;一方面实施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专项培育计划,实战培养以青年科技人才为主体的高水平创新团队,大力选拔优秀青年参加重大工程和重点型号研制,在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支撑度显著提升,青年科技人才占比明显提高。

中国中化针对“高精尖缺”人才,提出“两个不低于”(不低于同级别管理人员、不低于市场75分位)薪酬政策,已应用于公司首批科研高级专家。同时强化荣誉激励,通过“创新奖”、董事长/总经理奖励基金等重量级奖项,加强对优秀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表彰。建立党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机制,为党组成员每人配备了“一对一”的联系服务对象,加强日常关心关爱,注重发挥“参谋”“智囊”作用。

——激发创新动力。

为了充分激发科研人才创新积极性,相关央企积极探索了“揭榜挂帅”“军令状”“赛马”等一系列新机制。

中国华电实施“揭榜挂帅”和“军令状”机制,在氢能、储能、低碳等7个领域实施首批13个“揭榜挂帅”项目。在此推动下,年实现百万千瓦机组DCS、9E燃机TCS等自主可控工控系统重大突破和新能源国产密码系统上线运行,相继解决了一批“卡脖子”问题。

东方电气制定《揭榜挂帅科研项目管理规定》,允许科研经费设置间接费用作为激励科研人员的绩效支出,给予项目负责人决策权、考核权,首批7个揭榜挂帅项目获得研发团队踊跃参与,揭榜经费投入达14.65亿元。

年1月,中国电科9所发布年“揭榜挂帅”榜单。相关负责人表示,揭榜立项后,团队需签署“军令状”,约定“里程碑”考核要求、经费拨付方式、奖惩措施等。通过这种方式,吸引了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十余家单位的“最强大脑”参加。

中国通号不仅组织内部实施“揭榜挂帅”,还积极组织参与申报国家铁路局、国铁集团组织的“揭榜挂帅”项目9项,成功中榜国家铁路局标准项目2项、国铁集团科研项目2项。

相关企业充分把握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机遇,以及“双百试点”“科改示范行动”改革专项行动机会,积极把改革政策用足用好,探索建立适合企业的中长期激励机制。

国家能源集团所属科环集团在5家单位选定名科研骨干作为主要激励对象,将研发投入、申请发明专利、科技成果转化纳入专项业绩考核指标,年以来累计兑现超过0万元,人均激励超过10万元。其中,一线科技研发人员占激励总数的79%,激励最高和最低水平差距普遍控制在5倍左右。

国家电网冀北公司电科院于年12月开始实施岗位分红激励机制,以岗位近三年业绩为依据,对申报分红激励的岗位进行积分核算与排序,选拔出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核心岗位,实现激励水平与创新贡献直接挂钩。电科院科技部主任李雨说,这激发了电科院全体科研人员投身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近几年,企业在新能源并网及智能化运维、高压输变电、网源协调、火电厂节能环保等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技术能力与科研品牌。

国网冀北电力打造秦皇岛智能配电网示范区,将“北斗”技术应用于配网抢修,准确定位故障点,提高配网抢修效率。王胜利摄

国投创益投资隆平生物后,推动企业开展了第一期股权激励。国投创益投资团队负责人冯越在现场表示:“公司对员工股权激励方案在市场中极具竞争力,是作为薪酬结构的有力补充,是对人才的爱惜和鼓励,是全员合伙奋斗的根基之一。”

中核集团科研院所改革开展以来,转化项目数量增长%,合同收入增长%。年完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项,是上年度的2.2倍。各家院所申请专利、授权专利、授权发明专利的总计数量同比增长95.9%、%和.4%。主导发布国际标准4项,在国际标准领域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强。

——消除后顾之忧。

科技管理改革不能只做“加法”,还要善于做“减法”。

为鼓励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团队切身投入课题研究,中建集团设立20项青年课题,激发青年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培育科技人才后备军,提供支持经费万元,不设科目比例限制、不设中期检查,让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

中汽中心针对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审批流程长、执行效率低的问题,以“项目负责人”为核心,加快推进科研活动审批简化,陆续发布或修订科研过程管理中关键环节下放权限的制度和通知,赋予项目(课题)负责人更大自主权,目前各类科研项目审批流程减少30%—50%。

中国一重在科技型子公司开展科技创新容错纠错试点,组织制定了《科技创新容错纠错管理暂行办法》,卸掉科技人员思想包袱,鼓励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充分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年,国投公司制定印发了《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经营投资免责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在组织研发创新、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装备国产化等三方面科技创新有关的免责事项。

中国通号发布《领导干部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试行)》,可免除科技领导干部出现的非主观性工作失误责任,如在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方法等科技研发创新时,由于可能存在不可预见的因素,或认知上的局限性,或政策发生变化,造成在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等方面存在风险,导致未达到预期效果,甚至给企业造成损失或不利影响等情况。

直面挑战奋力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央企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深入分析这十年的艰辛历程,对指引今后科技创新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资央企科技创新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上述成果,首先得益于不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未来,国资央企将继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更多更大成就。

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除此之外,《国资报告》记者经过深入调研采访观察,还总结出三点经验。

经验之一:必须有大局意识。要始终坚持“四个面向”,在满足市场需求和服务国家战略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还要发挥央企优势助推社会整体创新能力有效提升。

比如,从三峡工程到白鹤滩、溪洛渡,三峡集团的创新成功经验,就是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目的,以重大工程项目为载体,以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以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为纽带,以资金等要素投入为保障,提供首台首套应用场景,最终推动重大装备和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

粮安天下稳。为了扭转我国钾肥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国投罗钾在“死亡之海”罗布泊,持续推动钾盐开发关键技术创新,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硫酸钾生产基地,改变了全球钾肥的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中车、中国通号等企业站在国家高铁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全局的高度,以自主创新方式攻克核心技术难关,从根本上保证国家铁路建设和运输安全。

夏汛将至,为了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中国安能与中船应急联合研制的水上应急抢险综合平台正式列装。该装备为水上作业的钢质浮箱组合平台,可模块化运输,可现场组合。主要用于河流、湖泊、水库发生风浪、漫溢、坍塌、决口等灾害后,进行抢险救灾时在水上进行打桩作业,有效满足长江中下游抢险需要。

作为央企中唯一从事装备制造业基础共性技术研究为主业的单位,中国机械总院长期坚持基础关键共性技术与装备的创新与引领、行业先进技术的示范与供给、产业技术标准的制定与推广、产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培育,持续引领和保障产业基础全链条中关键共性技术创新。

经验之二:必须有系统思维。要统筹做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组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配套的考核制度、激励制度建设,还要统筹做好内外部创新资源的配合工作。

东方电气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能源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研发中心为顶层平台,顶层研发机构东方研究院为核心,联合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形成覆盖全集团科技创新体系,为产业技术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建材紧盯国产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川藏工程、固废资源化利用等国家战略和重大任务需求,联合中国商飞、中国航发、三峡集团、北汽集团、中铝集团、中国中车、航天科技等开展协同攻关,打造创新联合体。

中国节能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考核引导力度,推动成果转化。提高了研发投入的考核权重,把科技创新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并向研发投入强度高、科技成果转化突出的二级子公司颁发科技创新特别贡献奖。

中国建材将集团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分为ABC三类,制定出台《集团对外转化科技成果(C类)指导意见》,通过分级授权审批、简化流程,最大限度放权;将70%以上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给科研和转化团队,最大限度激发成果完成团队、转化团队、归属企业三方活力。

华润集团在年度经营业绩合同中,实现对全部下属企业科技创新指标的全覆盖,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重点工业企业考核重点,丰富其科技创新考核维度、提升分值占比。在年对部分下属企业试点实施研发投入视同利润加回的基础上,将在年进一步扩大加回范围,不断引导下属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中核集团与原中国核建集团实施战略重组后不久,分别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积极联合相关科研院所,整合国内外核领域创新资源,形成创新要素资源集聚的创新链,从而不断优化完善先进、高效、协同的新时代先进核科技创新体系。

经验之三:必须有长远眼光。科研工作周期长、见效慢、投资大,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胸怀进行布局,还要善于把握创新趋势提前着手。

“很多人认为科研投入见效慢,我认为搞企业一定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我常说,今天的成绩不是你的,明天的有一部分是你的,后天的一定是你的。错误也是同理。只有放眼未来布局长远,企业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新兴际华集团董事长贾世瑞表示。

中国节能董事长宋鑫提出,有资源投入才会有成果产出,是科技创新的一个基本规律。而战略的犹豫、摇摆和资源投入不到位,则是制约发展、贻误战机的根本原因。他举例说,中国节能所属的万润公司始终保持危机意识,重视研发投入,不断完善激励机制,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研发平台建设,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

为此,国资央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比如,中国中检年研发投入强度为1.87%,年投入强度为3.24%,年的投入强度达到3.73%。其“十四五”规划已明确提出,到年争取研发投入强度达5%以上。

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拥有世界抗地震烈度最高拱坝,工程先后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詹天佑奖,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当然,也不必好大喜功盲目创新,毕竟企业创新更多还是为了经营发展。

招商局董事长缪建民提出,招商局短期内无法成为科技型企业,但必须发展成为“有一定科技含金量”的企业,努力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创新是对新技术的广泛商业应用,要坚定“科研是根、经营是魂”的方向,既要“操其要于上”,以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设立招商局科创中心等为抓手,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大前沿科技的突破,下好“先手棋”;又要“分其详于下”,加快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转化为企业经营上实实在在的效益。

中国远洋海运董事长万敏也提出,“目前我们虽然没有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科技公司,但未来一定将成长为一个科技引领的企业,这样才能稳居行业头部。”他表示,要深刻认识到集团创新转型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科技和数字化技术本身,而是通过科技和数字化,创造生产力,创造能力,使得集团更好地坚守使命担当,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大局。

——直面短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高铁等核心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顶尖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比较缺乏的问题仍然存在。

相关企业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对制约央企科技创新的因素进行了梳理。整体看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科技企业创新协同难。目前央企建立了若干创新联合体,通过部分产业链链长推进协同创新,但深度和广度还有待进一步拓展。二是激励保障措施落地难。各部委出台的多项激励政策要求不一,力度不同;部分基层科技型企业对政策把握不准、不会执行、不敢落实。三是高层次人才引进难。一些企业受工资总额、户口指标、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难以吸引和留住高层次科技人才,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带来阻碍。四是研发成果市场推广应用难。一些企业还未形成通过科技创新孵化新产品、新业务、形成新利润增长点的发展路径,科技创新对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有待加强。

对于上述问题,相关央企也提出了解决思路。

比如,国投建议,应该在采购管理方面为央企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提供绿色通道,鼓励央企率先采购使用国产(尤其是央企)产品和服务。

东方电气也提出,针对国产装备示范应用问题,建议采用国有企业优先应用的方式进行支持,并给予示范项目相关税收优惠,及容错机制。

中国机械总院建议,应设立标准专项保障经费,鼓励用中国标准影响国际标准,充分发挥标准对产业基础保障作用。

为更好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国一重提出,应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形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模式成立技术公司,使合作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实现双赢的局面。

部分企业对内部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深刻反思。

“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始终不足,如今前期积累已经消耗殆尽,疲态尽显。因此,对于我们的各个实业板块,提升科技创新水平都是重中之重。”新兴际华集团董事长贾世瑞表示,当前新兴际华在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破解“创新驱动发展”难题、实现迭代发展等方面还没有标志性成果,研发投入强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国节能董事长宋鑫总结说,中国节能科技创新资源投入有限,研发团队力量薄弱,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科技创新对集团的引领作用不足。“综合研判形势,集团公司党委决定把年确定为集团科技创新年。”

——未来可期。

相关企业立足现实,瞄准未来,在科研方面提出了奋斗方向,制定了长远规划。

比如,国药集团提出,将积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现有的组织模式、业务模式、运营模式,积极应对新技术、新模式、新政策等带来的市场竞争和跨界竞争。

中国远洋海运董事长万敏提出,要以数据智能推动运营流程重构和资源配置,“数字化不仅是信息化,也不是‘新瓶子装旧酒’、不是线下流程简单线上化,而是以数字化推动集团全面深远的变革。”

中国电气装备表示,要以建设世界一流智慧电气装备集团战略目标为中心,积极参与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海上风电、综合能源、储能、新能源发电与并网等新型业务领域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布局,加快打造输配电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传统要素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要让技术、技能、智力等创新要素为企业发展赋能。”中国大唐董事长邹磊表示,将着力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补强关键核心技术短板,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南方电网认为,中长期来看,“双碳”目标下,数字技术与电力系统深度交叉融合,为公司创新发展带来重大机遇。针对上述特点,中长期将围绕“三商”转型战略目标,超前布局开发前沿技术、基础技术,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不断优化管理体系,持续深化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创新体系高效运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519.html